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0 毫秒
81.
MRI MnDPDP增强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MRIMnDPDP增强不同延迟时间成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3 6例HCCs行MRIMnDPDP增强研究。静脉滴注MnDPDP结束后 5min开始每隔 5min成像 1次 ,直至 40min ;第二天行延迟 2 4h成像。成像序列为SET1WI和FMPSPGRT1WI。对不同延迟时间图像的信噪比 (S/N)、对比度噪声比 (C/N)及病灶显示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不同延迟时间图像的S/N无统计学差异。 (2 ) 5~ 2 5min图像肝与HCC之间C/N高于 3 0min以后图像 (P<0 0 5 )。 (3 )病灶显示率和定性率均以延迟 2 4h最高 (92 7% ) ,但各组图像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MnDPDP增强MRI的HCC显示率和定性率均以延迟 2 4h图像为佳  相似文献   
82.
X线在乳腺诊断摄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乳腺X摄影检查,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和孔腺癌早期诊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乳腺X线检查的发展历史、技术、研究方向和前景逐一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3.
乳腺钼靶片计算机图象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效率计算机的诞生促进了临床影象诊断技术的发展。同时,医学图象后处理亦取得了可嘉进展,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常规X线片进行了计算机处理,可以增强或突出某些信息,藉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扩大诊断范围。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介绍了MnDPDP增强MRI临床研究的内容,如剂量与给药方式的选择、不同成像序列和时间的应用、正常腹部脏器的MnDPDP强化特点以及MnDPDP增强MRI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检测和定性价值;对胰腺、肾上腺病变的MnDPDP增强MRI的意义也作了简要叙述;最后,展望了这种组织特异性MRI对比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
王丽君  汪登斌  李志  阮玫  柴维敏   《放射学实践》2013,28(6):642-646
目的:探讨乳腺MRI对乳腺恶性肿块切除术后残留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2年9月肿块切除术后病理为恶性,需再次手术的患者共87例,再次手术前均行MRI,运用BI-RADS分类标准对MRI表现进行评估。结果:87例中28例(28/87)经病理证实为病灶残留。BI-RADS分类为Ⅱ类或Ⅲ类的共42例,4例病灶残留,其中21例患者行乳腺保乳手术;BI-RADS分类为Ⅳ类或Ⅴ类的共45例,24例病灶残留,其中4例的患者行乳腺保乳手术。MRI诊断残留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64.4%、53.3%和90.5%。MRI各种征象中导管样强化、节段性强化及结节样强化提示残留病灶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7.8%、71.4%和54.5%。结论:MRI-BI-RADS分类标准有助于乳腺恶性肿块切除术后残留病灶的评估,导管样强化、节段性强化及结节样强化提示病灶残留。  相似文献   
86.
汪登斌 《磁共振成像》2012,3(2):109-113
简要介绍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病理学特点和影像学表现,包括乳腺X线 摄影检查、乳腺超声检查、乳腺MRI、影像学引导下定位和活检等.强调了乳 腺导管原位癌的检出和诊断必须采用综合影像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Background  Accurate evaluation of response following chemotherapy treatment is essential for surgical decision making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Modalitie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monitor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 include physical examination (PE), ultrasound (U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PE, US, and MRI in predicting the response to NAC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guidelines, the largest unidimensional measurement of the tumor diameter evaluated by PE, US, and MRI before and after NAC was classified into four grades, including 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 clinical partial response, clinical progressive disease, clinical stable disease, and compared with the final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64 patients who received NAC, the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CR) was shown in 13 of 64 patients (20%). The sensitivity of PE, US, and MRI in predicting the major pathologic response was 73%, 75%, and 80%, respectively,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45%, 50%, and 50% respectively. For predicting a pCR, the sensitivity of PE, US, and MRI was 46%, 46%, and 39%, respectively,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65%, 98%, and 9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final pathologic findings, all these three clinical and imaging modalities tended to obviously underestimate the pCR rate. A more appropriate, universal, and practical standard by clinical and imaging modalities in predicting the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vivo is essential.

  相似文献   
88.
基因治疗是一种融合了多学科、多种技术的全新的医学影像学技术,目前正处在广泛的研究中。如何创伤小或无创地、快速有效地评估外源性基因在体内的表达状况是决定基因治疗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医学影像学技术具有创伤小或无创及采样全面等特点,因此在基因治疗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各种影像学技术在基因治疗领域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9.
CT引导下经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根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CT引导下经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根炎的方法及疗效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1993年3月 ̄1997年12月,CT引导下PTSNDH306例腰痛患者,临床表现均痛为单侧下肢放射痛,CT影像学证实为椎间盘出,在CT引导下用20G腰穿针穿至突出层面受炎性浸润的坐骨神经根周围,注射皮质类固醇至硬膜间隙。结果:306例均成功完成CT引导下PTSNDH操作,操作完成后住院观察1天。对186例进行治  相似文献   
9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MRI对含可疑钙化良性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行乳腺钙化灶立体定位引导真空负压旋切活检术或术前钩丝定位局部切除活检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良性增生性病变的48例患者(51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X线摄影和MRI检查,且病灶包含可疑钙化。分析病灶内可疑钙化的形态、分布及病灶在乳腺MRI上的表现,结合患者乳腺X线摄影腺体构成、乳腺MRI背景实质强化情况,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7.2±9.5)岁。51个病灶中不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33个(64.7%),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18个(35.3%)。乳腺腺体构成以c、d型多见,乳腺背景实质强化以中度型、显著型多见,乳腺X线摄影中可疑钙化以无定形(58.8%)、成簇(62.7%)多见,且以上表现在伴与不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MRI中,病变以非肿块样强化多见(78.4%),不伴非典型增生者多表现为多区域或区域性(61.5%)、不均匀强化(84.6%),伴非典型增生者常表现为线样(42.9%)、均匀或不均匀强化(42.9%),非肿块样强化内部强化和分布方式在伴与不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X线摄影中含可疑钙化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在乳腺MRI上以非肿块强化多见,不伴非典型增生者常表现为多区域或区域性强化、内部强化不均匀,伴非典型增生者常表现为线样强化、内部强化均匀或不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