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乳腺X线摄影与MRI对致密型乳腺内病变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婷婷  赵亚娥  汪登斌  李志  陈克敏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067-1071
目的:比较乳腺X线摄影与MRI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同时行乳腺X线摄影及MRI检查的致密型乳腺患者185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分别分析两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85例患者中组织病理学为恶性者80例,良性105例.乳腺X线摄影诊断致密型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  相似文献   
72.
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对疾病的预后意义重大。影像学检查在肝纤维化诊断与鉴别、严重度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磁共振弹性成像(MRE)可对肝纤维化进行较准确分期并能诊断轻微病变。系统回顾诊断肝纤维化的各种影像检查方法,从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弹性力学、功能代谢、细胞和分子水平等方面评价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势、局限性及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像(DWI)结合ADC值定量分析在卵巢囊实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并寻求良恶性病变的ADC值最佳阈值。材料和方法:对84例卵巢肿瘤的大体形态、结构特点,MRI信号特征、增强方式,尤其是DWI信号特征及ADC值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做ROC曲线以确定最佳阈值。结果: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实质部分的ADC均值分别为(1.456±0.297)×10-3 mm2/s、(0.929±0.215)×10-3 mm2/s,两者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ADC值≥1.225×10-3 mm2/s可作为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的最佳阈值,其鉴别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6.7%、94%和92.1%。结论:DWI作为常规MRI的有益补充,尤其是ADC值的量化,有助于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在脑转移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或临床确诊为脑转移瘤患者21例(共计病灶42个),随访2~8次,行DWI及MRI增强扫描,测量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实质及对侧正常脑白质的ADC值,计算rADC值。分析肿瘤实质区治疗前rADC值或治疗前后rADC值差值(治疗后rADC值~治疗前rADC值)对疗效预测的可行性。结果:按治疗后肿瘤直径变化分为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两组肿瘤实质区治疗前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区治疗前后rADC差值与下次治疗结果对照,rADC差值预测脑转移瘤治疗疗效的闽值为0.01,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86%、75.00%、83.33%。经一致性检验Kappa指数为0.6696。结论:脑转移瘤实质区rADC治疗前后差值能用于预测脑转移瘤治疗效果,rADC值增高提示治疗有效,降低提示治疗无效,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的 MRI 表现,并与病理对照,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单纯型8例,混合型8例)乳腺黏液癌的 MRI 表现,并分析其病理基础。结果:16例乳腺黏液癌在 MRI 上均表现为肿块,平扫 T1 WI 呈等或低信号,T2 WI 呈高或明显高信号,其中7例在 T2 WI 上可见低信号分隔。16例中15例进行了动态增强,动态增强后早期轻度强化3例,延迟期2例轻度分隔样强化,1例渐进性强化;早期较明显强化12例,6例表现为早期及延迟期不均匀强化,其中1例向心性强化;6例表现为早期环状强化,其中2例延迟期仍为环状强化,4例延迟期呈向心性强化,其中1例见内部分隔样强化。TIC 早期缓慢强化3例,中度强化3例,快速强化9例,延迟期7例呈上升型,7例呈平台型,1例呈流出型。DWI 上呈高信号,在 b 值800 s/mm2时黏液癌的平均 ADC 值为(1.78±0.50)×10-3 mm2/s,单纯型黏液癌的 ADC 值(2.11±0.27)×10-3 mm2/s 高于混合型黏液癌的 ADC 值(1.49±0.48)×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9,P <0.05)。结论:乳腺黏液腺癌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 MRI 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6.
三阴性乳腺癌的MRI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静  汪登斌  柴维敏  姜婷婷  陈克敏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11-1015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特征性MRI影像学表现,并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比较。方法:分析有完整资料的90例乳腺癌,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其中三阴性乳腺癌23例,非三阴性乳腺癌67例。纳入分析的病灶MRI表现包括病灶形状、边界、大小、数目、内部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将MRI表现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TNBC在MRI上大多表现为边缘光整、环状强化及更低的ADC值。而在患者年龄,病灶形状、大小、数目及TIC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MRI表现中病灶边界光整、增强时环状强化、较低的ADC值对诊断TNBC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
【摘要】目的:探讨多b值双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对于乳腺非肿块强化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12月-2016年6月本院乳腺MRI检查拟诊为非肿块强化(NME)的患者,术前均行MRI常规序列成像及IVIM序列扫描,追踪所有手术患者的病理结果,最终入组经病理确诊的乳腺良性NME病变 20例(20个病灶)和恶性NME病变27例(30个病灶)。分别测量良恶性病灶组单指数模型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IVIM相关参数(灌注分数f、假性扩散系数D*和纯扩散系数D),并进行比较;绘制两组ADC 值及IVIM相关参数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两种不同指数模型诊断乳腺非肿块强化的最佳参数、诊断阈值和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病灶的ADC值和D值[(1.06±0.27)×10-3mm2/s、(0.85±0.24)10-3mm2/s]均小于良性病灶[(1.32±0.23)×10-3mm2/s、(1.31±0.32)×10-3mm2/s],f值[20.10%(13.38%,40.88%)]大于良性病灶[10.45%(6.28%,22.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10),两组间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ROC曲线分析得到D值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08,而ADC和f值的AUC分别为0.794和0.717。当ADC取最佳诊断阈值1.15×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9%和76.5%。当D取最佳诊断阈值1.03×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和73.3%。当f取最佳诊断阈值13.60%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7%和70.0%。结论:多b值双指数模型IVIM DWI参数中D、f值有助于乳腺非肿块强化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其中D值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2 6例由病理证实的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MRI表现 ,并与病理比较。结果 神经鞘瘤 1 1例 ,神经纤维瘤 7例 ,节细胞神经瘤 1例 ,神经纤维瘤病 1例 ,恶性神经鞘瘤 4例和神经纤维肉瘤 2例。 2 6例中 2 1例与神经血管束伴行 (占 80 8% ) ;3例神经纤维瘤出现“靶征” ;5例出现肿瘤邻近或远端肢体肌萎缩。结论 综合分析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及其邻近的神经血管束 ,有助于确立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 ,但MRI对其良、恶性的鉴别有较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价动脉内钙剂刺激试验在功能性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胰岛素瘤患者行动脉内钙剂刺激肝静脉采血试验(ASVS)测定胰岛素的研究,ASVS前均行超声、CT、MRI及内镜超声检查。10例功能性胰岛素瘤均得到手术病理证实,病灶大小为0.8-2.0 cm。分别行胃十二指肠动脉(GDA)、肠系膜上动脉(SMA)、脾动脉近端(sAP)和脾动脉远端(SAD)造影,并通过导管注射钙剂5 m1(含Ca2 约27 mg),于每次动脉刺激后30、60、90、120、 150和180 s行右肝静脉取血测定胰岛素:不同动脉激发试验的间隔时间为15 min。阳性判断标准:若胰岛素峰值达到或超过基础值的4倍以上,即提示该动脉为肿瘤的供血动脉,肿瘤即被定位于相对应的胰腺区域。结果:10例中9例ASVS 结果与最终诊断完全一致,1例肿瘤位于胰尾,因未行SAD激发而漏诊。结论:ASVS是功能性胰岛素瘤安全、准确的术前定位方法,尤其适用于病灶较小、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为阴性的病例。  相似文献   
80.
分子影像是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比剂是各种分子影像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综述了目前主要分子影像技术(核医学成像、磁共振成像、光学成像、超声分子成像)的对比剂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