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行动态增强乳腺MRI检查,且经病理确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患者78例.其中27例行DWI检查.观察MR图像上病灶的动态增强特点及DWI表现.病灶内部强化分为环形强化、不均匀强化(Ⅰ型和Ⅱ型)、均匀强化及集簇状强化.观察4种主要病理改变(脓肿、导管扩张、炎性囊肿和其他炎性表现)的出现情况.将MRI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78例中,环形强化55例,不均匀强化Ⅰ型10例,不均匀强化Ⅱ型9例,均匀强化2例,集簇状强化2例.27例行DWI的患者中,17例病灶内部强化为环形强化,在DWI上均呈中央高信号,其病理表现多为炎性囊肿(9例)和脓肿(8例);1例呈环形强化,在DWI上呈周边高信号,其病理表现为炎性囊肿;3例呈不均匀强化Ⅰ型,在DWI上均呈不均匀高信号,其病理表现均为其他炎性表现;6例呈不均匀强化Ⅱ型,在DWI上均呈类圆形或条状高信号,其病理表现为脓肿(5例)及导管扩张(3例).结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在MRI上具有一定特征,其MRI表现和病理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32.
MnDPDP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nDPDP是一种具有组织特异性的肝细胞性MRI对比剂,本文介绍了其化学结构,特性,体内代谢机制和MnDPDP增强MRI的动物实验研究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33.
【摘要】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绝大多数为自发性或乳腺良性病变所致,但仍有部分恶性病变临床上伴有乳头溢液症状。良恶性溢液性乳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提高乳头溢液患者诊断的正确率是处理溢液性乳腺疾病的关键,本文就溢液性乳腺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索采用特异性对比剂进行乳腺癌模型活体MR分子成像的可能性,及其在诊断乳腺癌方面的价值。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将Gd-DTPA-BSA与单克隆抗体chTNT反应生成MR特异性对比剂Gd-DTPA-BSA-chTNT。在5周龄雌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BALB/c裸小鼠原位接种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制作动物模型。将12只人乳腺癌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注射Gd-DTPA-BSA-chTNT,后者注射含相同Gd离子浓度的Gd-DTPA,两者均经尾静脉注射,注射剂量均为0.2 ml/只。测量SE T1WI平扫及引入对比剂5 min及1、2、3、4、8、12、24 h后的肿瘤信号强度,并计算对比度噪声比(CNR)。将右侧前肢肌肉组织信号变化作为参照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注射对比剂Gd-DTPA-BSA-chTNT后1 h裸鼠瘤体信号强度开始升高,于4 h达到高峰,且延迟24 h后信号强度仍有增高,与注射对比剂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裸鼠肌肉信号始终无明显升高,与注射对比剂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注射对比剂Gd-DTPA后5 min及1、2、3、4 h裸鼠瘤体及肌肉信号变化与注射对比剂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组8 h后成像显示对比剂退出,与对比剂注射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特异性对比剂Gd-DTPA-BSA-chTNT,对乳腺癌(MDA-MB-231)裸鼠模型肿瘤灶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靶向作用,可用于乳腺癌模型活体MR分子成像研究,并将有利于乳腺癌病灶的检出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5.
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是一种少见的以多系统累及纤维化为特点的后天获得性疾病,目前文献报道该病所有患者都有肾功能不全病史。此病于1997年首次在美国被发现,加利福尼亚州、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密西西比州共15例患者出现相似的以四肢皮肤变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连续120例临床和(或)其他影像方法拟诊乳腺癌的患者进行前瞻性MSCT研究.开始注射对比剂后35 s(动脉早期)启动动态增强扫描,并于60 s和150 s重复扫描.然后将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研究,计算CT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结果本组120例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者89例100个病灶,其中浸润性导管乳腺癌61例,导管原位癌12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髓样癌6例,炎性乳腺癌2例.分别按照病灶形态学、病灶强化特征、病灶强化的时间一密度曲线及上述三者综合分析,并进行CT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82%、84%和92%.结论 MSCT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MRI在评价新辅助化疗治疗浸润性乳腺癌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并行化疗前、后MRI检查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人。将其病理学反应分为5级;4级和5级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ajorhistological response,MHR),并以此作为参考标准,以图像表现作为对照。所有影像资料由两位医师通过诊断工作站共同阅片,判断是否属MHR;意见不一致时,咨询另一位资深医师。用Kappa分析对MRI判读结果与参考标准间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MRI对化疗后浸润癌残余的诊断与参考标准间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6。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病灶明显缩小(P<0.05)。结论: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无创性评价方面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38.
MRI鉴别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并行腋窝MR扫描的44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MRI表现,包括淋巴结长径、短径、皮质厚度、ADC值、淋巴门情况、淋巴结边缘、周围脂肪间隙情况、DWI信号、强化方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等,并绘制的ROC曲线分析淋巴结长径、短径、皮质厚度、ADC值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者24例(24/44,54.55%),无淋巴结转移者20例(20/44,45.45%),两者淋巴结长径、短径、皮质厚度、ADC值、淋巴门是否消失、淋巴结边缘、周围脂肪间隙、DWI信号、强化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长径、短径、皮质厚度及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765、0.848、0.749。结论 MRI在鉴别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中有重要价值,皮质厚度大于0.54cm高度提示腋窝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9.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神经发育性障碍,主要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MRI检查在ASD研究中应用广泛,能够通过无创性评估脑结构形态、物质代谢和功能状态等方面来显示ASD病人神经病理学改变,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就结构MRI、扩散成像、磁共振波谱(MRS)及功能MRI技术在ASD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0.
基因治疗是一种融合了多学科、多种技术的全新的医学影像学技术,目前正处在广泛的研究中.如何创伤小或无创地、快速有效地评估外源性基因在体内的表达状况是决定基因治疗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医学影像学技术具有创伤小或无创及采样全面等特点,因此在基因治疗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各种影像学技术在基因治疗领域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