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研究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不同骨盆勾画及限量方式对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1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对患者CT图像勾画靶区和小肠、直肠、膀胱、股骨头、髋骨、腰骶骨、骨盆等危及器官。针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3个计划,包括限制骨盆的IMRT(BM)计划、限制髋骨的IMRT(OC)计划以及限制髋骨和腰骶骨的IMRT(OC+LS)计划,并评估3组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果:3组计划的计划靶区覆盖率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且小肠、直肠、膀胱、股骨头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骨盆剂量,对髋骨和腰骶骨进行限量的IMRT(OC+LS)计划的骨盆Dmean、V10、V20、V30、V40和腰骶骨Dmean、V20、V30、V40均显著低于其他两个计划(P<0.05)。与IMRT(BM)计划相比,IMRT(OC+LS)计划可使骨盆V20和V30降低约10.1%和8.0%。与IMRT(OC)计划相比,IMRT(OC+LS)计划可使腰骶骨的V20和V30降低约17.6%和27.9%。IMRT(OC)计划髋骨的剂量略低于IMRT(OC+LS)计划,但二者剂量体积参数差异均在1%以内。结论:宫颈癌术后放疗行保护骨盆的IMRT计划时,若将髋骨和腰骶骨限量,则可以在在满足靶区临床要求以及常规危及器官保护的基础上,有效降低骨盆受量,更好地保护骨髓。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PTP的10例患儿临床及MDCT资料,分析总结其特征表现。 结果:10例患儿均为女性,SPTP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胰腺头颈部3例,胰腺体尾部7例。肿瘤最大径为2.5~13.8 cm,平均值为5.94 cm。8例呈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10例均边界清晰,8例有完整包膜。平扫1例肿瘤呈均匀低密度,增强无明显强化;其余9例呈囊实性,8例以实性为主,1例囊实性比例相当,其中1例可见包膜下弧形钙化,实性成分动脉期呈轻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组织,门脉期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1例肿瘤出现肝内胆管和主胰管轻度扩张,1例出现主胰管轻度扩张。所有肿瘤均未见肝脏及淋巴结转移。 结论:儿童SPTP好发于女性,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HB)PRETEXT分期系统和CT征象在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6年8月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47例HB患儿,回顾性分析其CT检查资料,以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参照,分析术前PRETEXT分期系统的正确性,并分析不同病理学分型患儿肿瘤边界、形态、出血、钙化和囊变坏死程度等CT征象的异同。结果本组单纯上皮型30例(63.8%),上皮与间叶混合型17例(36.2%);8例直接手术患儿术前PRETEXT分期6例为II期,2例为III期,均与术后病理学诊断分期相符,39例化疗后手术患儿术前和术后PRETEXT分期准确率为79.5%(31/39);在47例患儿中,术前PRETEXTCT分期与术后病理学判定比,其准确率达83.0%(39/47);钙化多见于上皮与间叶混合型,本组病例中MDCT显示10例出现钙化,其中上皮与间叶混合型者8例,显著多于单纯上皮型(x2=8.313,P=0.004)。结论 PRETEXT术前和术后分期诊断HB患儿的准确率较高,结合特征性CT征象可提示组织病理学分型,为HB临床决策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多层螺旋CT(MSCT)在早期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单因素分析104例早期胃癌(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行MSCT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两组患者在pN分期上差异显著(P=0. 001 4),而在诸如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胃切除类型、切除淋巴结数量、大体分型、肿瘤分化、淋巴管浸润、静脉浸润、神经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上,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 05)。MSCT对早期胃癌T分期准确率为84. 62%(88/104); N分期准确率为77. 89%(81/104),其中对pN 0、pN 1、pN 2和pN 3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0. 46%(70/87)、63. 64%(7/11)、75%(3/4)和50%(1/2); TNM分期的准确率为83. 65%(87/104),其中Ⅰ、Ⅱ、Ⅲ和Ⅳ期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5. 15%(86/101)、100%(1/1)、100%(0/0)和0%(0/2)。结论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患者在pN分期上存在明显差异。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早期胃癌术前TNM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恶性肿瘤(PAM)的临床特征及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的影像诊断报告中出现“妊娠合并肿瘤”关键字,且经手术或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病理证实为PAM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为(32.7±4.6)岁,接受治疗时妊娠时间为孕29周。患者于产前常规超声检查中发现异常(5例)和妊娠期间出现相关临床症状(5例)后行CT或MRI检查。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孕母年龄、孕周、发现病变后治疗时间、分娩方式、胎儿结局等)、临床表现、产前超声诊断,以及乳腺X线摄片、CT及MRI检查结果,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影像学诊断。结果 10例PAM患者中,2例经诊断后引产;4例经诊断后提前终止妊娠,行剖宫产;4例经诊断后继续妊娠,其中3例于孕37~37+6周行剖宫产,1例因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而提前终止妊娠。10例PAM患者,产前行乳腺X线摄片检查2例,CT平扫2例,MRI平扫7例(其中1例右肺癌患者腹部冠状面MRI平扫时发现胸部异常后,加行胸部CT平扫)。2例患者产前乳腺X线摄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胎儿期肠管扩张MRI表现,产后追踪引起肠管扩张的不同病因,探讨MRI对胎儿期肠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胎儿肠管扩张105例患者资料,胎龄为孕24~40周,均先行胎儿超声检查后再行胎儿MRI平扫。所有图像由两名胎儿MRI诊断医师在不知道最终结果的情况下阅读并评价。记录扩张肠管的内径及信号,梗阻远端肠道情况,以及一些其他异常如腹腔积液、腹腔囊性灶等。结果 105例肠管扩张胎儿中,环状胰腺20例,十二指肠闭锁17例,小肠闭锁36例(其中18例合并胎粪性腹膜炎),回肠狭窄2例(1例合并胎粪性腹膜炎),小肠扭转1例(合并胎粪性腹膜炎),肠系膜囊肿2例,淋巴管畸形1例,另外有26例出生后表现为正常。MRI能清楚显示胎儿肠梗阻部位,观测肠管扩张的程度。根据十二指肠扩张范围预测“双泡征”的梗阻原因,另外可以根据梗阻段信号的改变推测小肠梗阻的水平。结论 胎儿期肠管扩张MRI图像有特征性改变,可以判断梗阻水平、梗阻程度和合并症等,对产前诊断和出生后手术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7.
良性脉管类软组织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弹簧圈与hook-wire在术前肺小结节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112例肺小结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术前定位,实验组采用弹簧圈定位(60例),对照组采用hook-wire定位(52例),两组患者定位后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根据术中冰冻结果采取楔形切除、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等。记录和分析定位时间、定位准确率、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病理结果等数据。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定位成功率100%vs 86.53%,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弹簧圈定位相对于hook-wire定位,其定位成功率具有显著差异,而并发症无显著差异。我们认为,弹簧圈定位法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时间,是值得继续研究和推广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09.
汪登斌  李志  王丽君  阮玫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089-1094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X线摄影中含成簇微钙化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行乳腺钙化灶立体定位下活检术或术前钩丝定位局切活检术的97例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X线摄影和MRI检查且病灶钙化表现为成簇微钙化灶,分析含不同形态成簇微钙化病变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病灶总数为97个,其中病理结果为良性者73个(75.3%),恶性24个(24.7%)。良恶性病变乳腺X线上表现均以无定形钙化为主者,分别占57.5%(42/73)、37.5%(9/24)。MRI对含成簇微钙化的恶性病灶诊断的阳性预测值72.4%(21/29)高于乳腺X线摄影28.9%(22/76)(P=0.000)。MRI对含成簇无定形钙化的恶性病灶诊断的阳性预测值66.7%(8/12)高于乳腺X线摄影17.6%(9/51)(P=0.002)。MRI上节段性强化诊断恶性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100.0%(9/9);无强化对诊断含成簇钙化病变的阴性预测值为100.0%(9/9)。含成簇微钙化的恶性病变早期强化率平均值为109.6%±78.5%,高于良性病变62.8%±25.9%(P=0.000)。结论:MRI对含成簇微钙化特别是无定形成簇微钙化的乳腺病变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年轻女性乳腺癌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年轻女性乳腺癌病灶的检出和评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1例乳腺癌患者,均于术前接受乳腺MRI检查,年轻组(≤40岁)患者29例,中老年组(>40岁)患者92例,其中共81例患者行MG检查.比较2组病例的MG特点、MRI形态学、信号强度、ADC值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以及淋巴结转移与否.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年轻女性表现为致密型乳腺23例(79.3%),浸润性导管癌24例(82.8%),病灶平均直径为3.6 cm,肿块型病灶中表现为非毛刺状边缘14例(73.7%),不均匀强化病灶21例(72.4%),病灶伴导管内成分(extensive intraductal component,EIC)16例(55.2%),18例病灶发生腋淋巴结转移病灶(62.1%).年轻女性与中老年女性癌灶出现钙化的几率无明显差异(P=0.159),乳腺X线摄影对年轻女性组患者病灶检出的敏感性(62.5%)低于中老年女性组(87.7%)(P=0.006).结论 MRI对于年轻女性致密型乳腺中乳腺癌病灶的检出及术前评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