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调查隆乳女性术前咨询时的心理状态,以探讨更好的隆乳咨询模式.方法 自2005年9月至2013年8月,对来我院咨询,但未行手术的2000例隆乳求美者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状态.结果 分别对虽行隆乳咨询但未行手术的原因、咨询较多整形医师的原因、求美者期望的整形医师,3个心理状态调查后得出相关结果.结论 临床咨询过程中,首先应建立与求美者之间的信任感;并认真倾听其对手术的具体要求;运用规范化的流程进行咨询.这些措施有利于整形医师更好地开展咨询工作,并为更多的隆乳求美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62.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在急诊面部外伤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在急诊面部外伤与手术中应用整形美容外科处理方法,使患者面部功能和形态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方法:在急诊面部外伤处理中,应用整形外科学原则和技术治疗面部急诊外伤患者,做好对照与随访。结果:应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处理的38例患者伤口及创面均I期愈合,随访未发生瘢痕增生等并发症。结论:在面部外伤的急诊处理中,整形美容外科技术能最大限度地修复伤口、恢复面部功能及形态。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自体脂肪联合肉毒毒素注射在面部轮廓改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需要改变面部轮廓的求美者进行设计后,采用A型肉毒毒素(BTX-A)行双侧咬肌注射,每侧50 U,总剂量100 U/次.同时分期在颞部、额头、颊部、下颌等处注射自体脂肪.结果 本组共56例求美者,术后随访1~12个月,满意率为80.36%.结论 自体脂肪移植联合肉毒毒素注射用于改变面部轮廓,其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的手术时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8年12月—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采用椎体强化术治疗老年单节段OVCF患者148例,按照骨折至手术时间分为急性期组(≤14 d,76例)和非急性期组(> 14 d,72例)。比较2组围手术期及末次随访时各数据指标。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2~24(15.42±3.84)个月。在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情况、术后椎体前缘高度(AVH)百分比、椎体中部高度(CVH)百分比及伤椎复位效果方面,急性期组优于非急性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2组骨密度T值、邻近椎体骨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残余痛、椎体高度丢失、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bb角、AVH百分比及CVH百分比方面,急性期组优于非急性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急性期采用椎体强化术治疗老年单节段OVCF,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术中骨水泥弥散良好,远期随访椎体高度丢失、邻近椎体骨折及残余痛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针对不同程度乳房下垂伴小乳房综合修复治疗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根据乳房下垂的轻重进行分度,针对不同的分度进行治疗.Ⅰ度下垂伴小乳房,应用胸大肌后间隙置入假体隆胸;Ⅱ度下垂伴小乳房,在Ⅰ度下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深层乳腺与胸大肌表面脱套剥离及乳腺组织悬吊固定;Ⅲ度下垂伴小乳房,在Ⅱ度下垂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双环法多余皮肤切除、深层乳腺与胸大肌表面脱套剥离及乳腺组织悬吊固定;Ⅳ度下垂伴小乳房,应用直线瘢痕法乳房悬吊结合假体隆乳.结果 综合修复治疗乳房下垂伴小乳房116例,无血肿、无感染、无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3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3个月,乳房丰满挺拔,乳房下垂得到矫正,乳头乳晕感觉功能正常.结论 针对乳房下垂伴小乳房的不同情况,应用规范化的手术方案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6.
67.
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瘢痕疙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组织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人瘢痕疙瘩(keloid,K)动物模型,探讨采用这一模型进行K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取人体K组织中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进行原代培养,将体外培养第6~8代FB,接种到培养液预湿的聚乳酸一乙醇酸共聚物(the copolymers of polylactic acid and polyglycolie acid,PLGA)支架上,形成体外复合体,将复合体转移至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容器内培养;1周后种植在20只雌性裸鼠皮下,同体两侧对照;第4、8周取材,对获得的K组织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 术后裸鼠全部成活。复合体移植8周后,在裸鼠皮下形成的K保持了其原有的胶原形态,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植入物内同时存在纤维细胞和FB,并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FB仍保持合成和分泌胶原的能力,细胞特性保持不变。结论 PLGA与K组织中FB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复合后在裸鼠体内可形成K,值得进一步开发研制,以便为进行K的研究提供更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8.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动物模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理性瘢痕是以胶原等大量结缔组织的基质过度沉积为特征的皮肤纤维化疾病。它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HS)和瘢痕疙瘩(K)。组织学上,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相似,两者均以过剩的细胞外基质,尤其是胶原沉积为特征,细胞形态也相似,但临床上增生性瘢痕仅在原伤口界限内生长,向外压迫周围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后自发蜕化,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引发的胶原异常积聚所致的过度瘢痕化,与增生性瘢痕不同,表现为过度生长,超过原伤口界限,侵犯邻近组织,呈瘤样增生,造成功能障碍。瘢痕的形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它们的治疗一直是困扰整形外科的难题,但由于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这方面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一直受到很大限制。自从1985年Shethr等将人的瘢痕疙瘩组织块移植于无胸腺小鼠(裸鼠)背部皮下构建HS和K的动物模型获得初步成功后,国内外学者先后尝试建立不同类型的动物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对HS和K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9.
病理性瘢痕是以胶原等大量结缔组织的基质过度沉积为特征的皮肤纤维化疾病.它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HS)和瘢痕疙瘩(K).组织学上,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相似,两者均以过剩的细胞外基质,尤其是胶原沉积为特征,细胞形态也相似,但临床上增生性瘢痕仅在原伤口界限内生长,向外压迫周围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后自发蜕化,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引发的胶原异常积聚所致的过度瘢痕化,与增生性瘢痕不同,表现为过度生长,超过原伤口界限,侵犯邻近组织,呈瘤样增生,造成功能障碍.瘢痕的形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它们的治疗一直是困扰整形外科的难题,但由于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这方面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一直受到很大限制.自从1985年Shetlar等将人的瘢痕疙瘩组织块移植于无胸腺小鼠(裸鼠)背部皮下构建HS和K的动物模型获得初步成功后,国内外学者先后尝试建立不同类型的动物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对HS和K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对侧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80例老年患者进行随访,其中24例3年内对侧髋部发生再次骨折。通过比较骨折组与未骨折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农村/城市)、术后健侧髋部骨密度值、健侧股骨近端骨小梁类型(Singh)指数等一般情况以及髋关节置换术后总住院时间、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有无合并内科疾病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归纳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084,P性别=0.068),但骨折组患者中农村户口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骨折组平均住院时间与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明显长于未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平均住院时间=0.024,P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0.028)。骨折组患者健侧Singh指数低于Ⅲ级的比例以及出院后未规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未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ingh指数=0.010,P抗骨质疏松治疗=0.015);经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农村患者、住院时间及出院后日均卧床时间长、骨密度低、Singh指数低、未规律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及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对侧髋部再发骨折的风险较高。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健侧髋部骨密度值偏低、Singh指数低于Ⅲ级、卧床时间长、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不佳均为对侧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因此应于第一次术后积极治疗合并内科疾病,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并及早进行功能训练,以避免健侧再发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