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81.
目的:研究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犬气管环部分缺损后软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切除连续5个气管环前端的部分软骨,形成1 cm×3 cm的气管原位软骨缺损,建立犬气管软骨缺损模型.将18只犬随机分为A,B,C组,每组6只,A组为对照组,于软骨缺损处未行任何处理,B组于气管软骨缺损部位植入rhBMP-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材料,C组于气管软骨缺损部位植入rhBMP-2/bFGF/PVP复合材料.于术后12wk处死各实验犬,行大体及组织学检查,组织学半定量测定新生软骨情况.结果:A组气管软骨损伤残端出现气管软骨软化现象,气管管腔狭窄明显,软骨缺损处未见新生软骨生成;B,C两组气管软骨损伤部位残端未见气管软化,管腔狭窄不明显,软骨缺损处可见新生软骨及软骨岛生成,其中C组诱导新生软骨面积较B组更大(P<0.05).结论:rhBMP-2/PVP及rhBMP-2/bFGF/PVP缓释系统均可诱导气管软骨再生,rhBMP-2/bFGF/PVP缓释系统效果优于rh-BMP-2/PVP缓释系统.bFGF可能具有促进rhBMP-2诱导犬气管损伤后软骨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2.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医院制剂三黄胶囊中11种成分的含量,作为其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 选择Agilent Extend-C18柱(250 mm×4.6 mm,5 μm),将pH 2.5的甲醇-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1 mL·min-1的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和柱温为280 nm、30 ℃,吸取10 μL进样。结果 各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5%~116.70%。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槲皮素、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平均含量为(10.14 ± 0.93)、(12.88 ± 1.12)、(1.71 ± 0.17)、(2.78 ± 0.22)、(0.21 ± 0.01)、(0.20 ± 0.06)、(0.21 ± 0.04)、(0.53 ± 0.04)、(0.35 ± 0.09)、(0.64 ± 0.05)、(0.23 ± 0.04) mg/粒。结论 该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良好,可作为三黄胶囊的质控标准。  相似文献   
483.
镁拥有与人体骨骼相似的机械性能,在生理环境中镁离子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能在人体内以安全和可控的方式降解和吸收。因此,镁支架被视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的支架备选材料之一。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多孔镁合金支架有望成为一种最有前途的支架替代材料。本综述涵盖了对镁支架的性能、制备技术、表面改性、合金化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此外,还讨论了镁支架的应用、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8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感染后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湖北某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统计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例数并于感染部位进行样本采集,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病原菌种类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38例(23.75%);感染位置位于浅部切口30例(78.95%),深部切口6例(15.79%),器官腔隙2例(5.26%)。本研究中,共检出革兰氏阴性菌3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及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依次为68.42%,13.16%,10.53%,5.26%及2.63%;检出革兰氏阳性菌10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检出率依次为40.00%,30.00%,20.00%及1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持续时间≥4h及体质量指数(BMI)≥24kg/m2是术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BMI和手术持续时间,临床上应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积极防范措施,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