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204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质量评价,为指导中医药进一步治疗本病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1994年1月—2011年11月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文献质量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筛选出78篇文献,均为中文,其中Jadad量表评分≥3分的文献有5篇,其中4篇分值为3,仅1篇文献分值为4分。结论目前正式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文献质量较差,可信度不高,亟待采用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规范化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恢复期严重意识障碍患儿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动态变化特点,及其对患儿意识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3年7月-2014年6月住院治疗的脑损伤恢复期严重意识障碍患儿52例,入住康复科48h内完成临床评估和SEP、BAEP评估,病程满12个月、脱离最低意识状态、死亡为评估止点。结果 52例患儿在病程1年内有27例恢复意识,意识恢复率为51.2%,各种病因所致的严重意识障碍患儿的意识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SEP检查分级越高,意识恢复率越低(P0.001);首次SEP检查分级为Ⅰ级的患儿24例,其中20例意识恢复,有4例(3例多次复查SEP均为1级,1例转为3级)在病程1年时其意识仍未恢复。首次SEP检查为Ⅱ级或Ⅲ级的患儿28例,有3例患儿由Ⅱ级转为Ⅰ级,其中2例意识完全恢复,有2例患儿由Ⅲ级转为Ⅰ级,其中有1例意识完全恢复。其余23例持续为Ⅱ级或Ⅲ级,在病程1年时最终只有3例意识完全恢复。52例患儿中有50例BAEP检查正常,Ⅱ级、Ⅲ级各1例。结论 SEP可以作为恢复期严重意识障碍患儿意识是否恢复的有效预测指标。BAEP对于处于恢复期的严重意识障碍患儿的意识是否恢复缺乏预测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调查某机械制造企业手工电弧焊作业场所电焊弧光的危害现状,探讨电焊弧光所产生的紫外线对工人眼部的损害.方法 检测电焊弧光的紫外线有效辐照度,对电焊工人进行眼部检查.结果 电焊作业时,防护罩外紫外线有效辐射强度范围为512~720μW/cm2,防护罩内为0.05 ~0.12 μW/cm2.防护罩外紫外辐射强度超过工作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防护罩内紫外辐射强度未超标.眼部检查发现电焊工人结膜、角膜、晶状体、眼底等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 紫外线对眼部组织的损害不容忽视,应建立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双秦眼用凝胶对实验性兔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眼部刺激性以及在眼部的滞留时间。 方法: 采用单纯疱疹病毒(HSV-1)型 SM44毒株接种划伤角膜的方法建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10%,20%,30%的双秦眼用凝胶组,阿昔洛韦眼液组,凝胶基质组,各组予以相应滴眼剂点眼治疗,阿昔洛韦组每天5次,其余4组每天4次。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每组角膜上皮病变、角膜基质病变及动物死亡率;对最佳作用浓度的双秦凝胶进行眼刺激性试验评价,并采用荧光示踪法观察其在眼部的滞留时间。 结果: 治疗7 d时,阿昔洛韦滴眼液及30%双秦眼用凝胶对角膜上皮病变及角膜实质性病变的治疗作用均明显优于凝胶基质组,10%及20%双秦眼用凝胶组,各组之间病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双秦眼用凝胶组与阿昔洛韦眼液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4 d,30%双秦眼用凝胶组的死亡率最低,但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部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30%双秦眼用凝胶点眼1 h后及点眼7 d后均无刺激性,与生理盐水、阿昔洛韦眼液相比, 眼刺激分值无统计学差异;30%双秦眼用凝胶结膜囊滞留时间(133±22.5) min和角膜滞留时间(30±7.8) min,明显长于阿昔洛韦滴眼液及生理盐水组(P<0.05)。 结论: 30%双秦眼用凝胶对家兔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在眼部滞留时间较阿昔洛韦眼液明显延长,且无眼部刺激性,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5.
106.
后路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观察组采用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复位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观察组患者前侧方脱位得到基本复位,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后均明显改善。植骨面均见骨性融合,无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发生脊柱神经损伤1例,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前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在恢复正常脊柱序列后还可获得很好的脊柱融合效果,并且术后并发症少,对Cobb角和相邻正常椎体的比率也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重庆市铜梁地区燃煤电厂关闭前后环境污染物(重金属铅、镉、汞)对儿童早期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122对(关闭前2年)和118对(关闭后2年)健康母子,分别检测母血和脐血血清铅、镉、汞水平,并测试幼儿2岁时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结果该地区电厂关闭前2年出生婴儿脐血汞水平与其2岁时运动、语言、个人-社会及平均发育商存在负相关(β=-0.202,β=-0.202,β=-0.231,β=-0.250,P<0.05);关闭后2年出生婴儿脐血汞水平与其2岁时语言、个人-社会及平均发育商存在负相关(β=-0.136,β=-0.241,β=-0.182,P<0.05)。关闭前后出生婴儿脐血铅高水平组(>34.0μg/L,>34.6μg/L)各能区发育商均低于脐血铅低水平组(≤34.0μg/L,≤34.6μg/L),其中适应和个人-社会发育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地区存在铅、镉、汞重金属污染,且铅、汞污染对2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早期超选择动脉灌注罂粟碱及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76例CVS患者均在临床症状明显恶化后8 h内接受动脉内0.3%的罂粟碱灌注,对12例近端、局限性CVS采用血管成形术治疗.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治疗前、后痉挛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采用Bartel指数对治疗前、后临床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TCD显示治疗前、后MCA平均血流速度由(149±4)cm/s降至(108±5)cm/s(t=38.31,P<0.05),治疗前Bartel指数为29±6,治疗后为49±7(t=32.12,P<0.05),无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按Jennett方法评定,良好61例(80.26%),较差12例(15.79%),死亡3例(3.95%).结论 早期超选择动脉灌注罂粟碱及血管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小鼠不同脑区中多巴胺转运蛋白和5羟色胺转运蛋白活性的影响,探讨异丙酚麻醉作用的机制.方法昆明小鼠27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1、200mg@kg-1和同容积10%脂肪乳剂作对照,注射异丙酚10min后静脉注射对单胺类转运蛋白具有高度亲和力的放射性配基0.1ml2μCi125I-β-CIT,2h后动物断头处死,迅速分离小脑、下丘脑、纹状体和皮层,称湿重测脑区组织放射性,计算不同脑区组织与小脑放射性比值.结果异丙酚组纹状体/小脑-1值和皮层/小脑-1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在异丙酚200mg@kg-1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结论异丙酚在中枢可降低125I-β-CIT与多巴胺转运蛋白和5羟色胺转运蛋白的结合,多巴胺转运蛋白和5-羟色胺转运蛋白可能参与了异丙酚麻醉的中枢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0.
20 0 0年 9月 2 5日~ 11月 30日 ,深圳龙岗区布吉镇某幼儿园发生一起水痘流行。1 流行病学调查该幼儿园共 6个班 ,大中小各 2个班 ,共 183名幼儿。发病日期起于 9月 2 5日 ,流行期 6 7天。共发病 33例 ,总罹患率 18 0 3 % ( 33/183) ,发病年龄最小 3 ,最大 6 岁。男女发病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 ( χ2 =0 15 P >0 5 )。大一班发病率与其他班发病率 ,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 χ2=49 39 P <0 0 0 5 ) ,大一班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班 (表 1,表 2 )。病例时间分布呈 3个高峰期 ,第 1次高峰在 10月 9日~ 12日 ,第 2次高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