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利用影像学资料估测活体肝移植供肝体积的方法。方法:基于74例供者术前肝脏cT或豫I影像资料,应用AdobePhotoshopCS软件术前估测活体肝移植供肝体积,并与PACS影像系统术前估测和术中水溢法实测供肝体积结果比较。结果:Photoshop法和PACS法估测的供肝体积分别为(682.34±147.06)cm3和(666.09±1139.28)cm3(P=0.134),采用水溢法测得实际供肝体积为633.05±133.86cm3(P=0.000)。以Photoshop估测的供肝体积预测供肝体积数学模型为:供肝体积(cm3)=0.926x估测供肝体积(cm3)+16.35(r=0.963)。结论:AdobePhotoshop软件估测活体肝移植供肝体积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肝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曾行相关治疗、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手术次数及死亡原因。结果:死亡患者术前肝、肾、凝血功能较差,术前多数曾行相应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较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原因主要为MODS、感染及出血。结论:肝移植围手术期间应严密关注影响患者预后的每一个危险环节,术前应精密设计,术中要精细操作,术后需精心管理,做到预防为主,积极个体化治疗,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移植在肝豆状核变性治疗中的地位和适应征.方法 对在解放军总医院2003年~2008年期间行亲体肝移植的5例肝豆状核变性的病人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调查,评价该手术的效果.结果 本组5例病人行肝移植术,对于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治疗恢复.结论 肝移植治疗在肝豆状核变性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治疗其终末肝功能衰竭及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惟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以肝癌诊断的常规标志物血清甲胎蛋白(AFP)为对照,采用四格表诊断试验的方法分析血清NLR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0例肝癌患者中,高NLR(≥1.70)者比例为56%(56/100),高于AFP阳性者比例44%(44/1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P=0.08)。AFP阳性患者中,低NLR与高NLR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9、4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48),且高NLR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32,95%CI 1.055~1.438,P=0.008)。结论NLR联合AFP检测可提高肝癌的术前诊断率。高NLR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普乐可复在肝脏移植术后的免疫治疗与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肝脏移植术后应用普乐可复(FK506)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9例患者肝脏移植术后使用以FK506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治疗方案的临床资料,即FK506+霉酚酸酯(MMF)+皮质激素。结果:69例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8例(11.6%),经调整药物剂量后逆转。FK506的副作用主要有精神及神经系统紊乱(20.3%)、高血压(11.6%)、血糖升高(20.3%)及肝肾功能异常(8.7%)等。结论:FK506是一种安全、强效的免疫抑制药物,用药剂量应根据药物谷值浓度及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方式。方法:总结1999-2001收治手术经病理证实的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明确脂肪密度或信号的肿块,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仍中低度强化是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较典型表现。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易误诊,综合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治疗中应积极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鳞癌和腺鳞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1994-2004年收治的胆囊癌12例(鳞癌4例,腺鳞癌8例),男女各6例。结果行根治性手术9例,姑息性手术3例。12例中有11例得到随访,其中2例在1年后死亡,1例在半年后死亡,其余均在半年内死亡。术后中位生存期108d。结论胆囊鳞癌和腺鳞癌恶性程度高,但远处转移较少,有利于手术切除。术后放疗有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目前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232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随访过程中死亡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肝移植患者的1年生存率已达73.6%,2年生存率为69.6%,其中原发病是良性疾病的患者长期生存率要高于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复发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达35.8%,术后出血占第2位,达到24.7%。结论 肿瘤复发以及术后出血是影响肝移植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转流冷灌注下的离体肝切除术,治疗位于肝门和肝静脉下腔静脉汇合处的巨大肝脏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常规手术方法难以完整切除的1例巨大血管瘤和2例胆管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评估非转流冷灌注下的离体肝切除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3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6h、6.4h、7.3h,无肝期时间分别为3.8h、2.8h、4.0h。例1术后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60个月例2术后复发生存25个月;例3因术后流出道狭窄,急诊行流出道扩大术,亲体辅助性肝移植术,最后于二次术后死于肝、肾功能衰竭。结论冷灌注非体外静脉转流下离体肝切除技术拓展了外科治疗复杂肝脏肿瘤的思路,为常规手术无法切除的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无肝期、减少了对肝移植的需求,将来能否普及仍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活体肝移植中变异供肝动脉的修整和重建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6年9月至2010年5月间73例成人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术前对供肝进行了充分的影像学评估,其中涉及供肝动脉较复杂变异者13例(17.8%),包括9例异位或副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SMA),2例副肝右动脉发自腹腔干及2例肝动脉存在交通支。术中对这13例变异供肝动脉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了修整和重建。结果 9例异位或副肝右动脉起自SMA者中,3例采用副肝右动脉与胆囊动脉行端侧吻合的方式成形,然后与受者的肝固有动脉或肝右动脉行端端吻合,另6例异位肝右动脉与受者肝右动脉或肝固有动脉行端端吻合;2例副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者,将供肝右动脉和副肝右动脉分别与受者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吻合重建;2例供肝动脉存在交通支者及1例双供肝移植者均予以双支动脉重建。另外,供、受者肝动脉内径不匹配者,采用供肝副肝右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行端侧吻合。所有血管均一次吻合成功,围手术期经密切监测动脉血流及给予相应抗凝治疗,术后长期随访中,所有受者均未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及动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根据动脉变异的不同,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不同方式的修整,效果良好,其对预防活体肝移植后动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以及扩大活体供者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