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目前研究使用的聚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在降解过程中生成了醛类化合物,易导致一定程度的毒性与刺激作用。课题组在氰基丙烯酸酯单体中引入乙二醇取代基,合成一种新的与人体细胞结构更相容的纳米胶束载体材料—聚氰基丙烯酸乙二酯聚合物,作为脂溶性药物载体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目的:以聚氰基丙烯酸乙二酯聚合物为载体,制备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二乙酯纳米胶束,验证其用于小鼠乳腺癌治疗的可接受性。 方法:超声乳化法制备不同粒径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二乙酯纳米胶束并进行表征;建立BablC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分为生理盐水组和空白纳米胶束组,紫素阳性对照组,高、中、低3个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纳米胶束剂量治疗组。对瘤体进行局部注射给药,检测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二乙酯纳米胶束对肿瘤的抑制效果。 结果与结论: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二乙酯纳米胶束平均粒径70 nm,药物含量为19.89%,药物体外释放能够持续达到2周以上时间。动物实验表明,在相当紫杉醇总量为30,60,90 mg/kg的3种剂量下,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二乙酯纳米胶束给药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明显的抑瘤效果(P < 0.001),抑瘤率分别为68.49%,77.03%和81.87%。提示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二乙酯纳米胶束作为小鼠乳腺癌治疗的缓释制剂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 关键词:紫杉醇;聚氰基丙烯酸二乙酯;纳米胶束;乳腺癌动物模型;缓释制剂;药物控释系统及其载体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15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频探头适用范围的拓广,超声检查已能较为准确地诊断阑尾炎,为临床诊断指明方向,并有效减少漏诊率。现对6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对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潜在治疗作用。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阿米替林作用于大鼠肾脏的全基因组表达谱数据和对照组数据,利用R、Venny和String等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关键基因,借助领域知识得分法和表观精准治疗预测平台进行结果有效性验证及预测。结果:筛选出差异基因331个,GO富集的反应大多参与蛋白质磷酸化、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主要和氧化磷酸化反应、MAPK信号通路等相关。结论:通过文本验证搜索到10篇与关键靶点相关的文献,结合EpiMed平台的计算结果,发现阿米替林对ASD、特发性肺纤维化、2型糖尿病等具有潜在治疗作用;阿米替林结合西药白藜芦醇、苯异妥因,中药皂荚、钩藤等具有潜在协同作用;阿米替林对ASD具有潜在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影响微球药物释放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影响微球药物释放的因素,为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聚L—乳酸(PLI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含细胞松弛素B(cytoB)微球,以HPLC测定cy-toB含量。结果 制备了不同球径的微球,其球径分别为150nm、500nm、1μm、5μm、10μm和20μm。体外释放实验证明,球径越小,药物释放速度越快;球径相同时,以PLIA为基材的微球比PLGA的释放慢。结论 可通过选择适当的微球大小和基质材料达到所期望的药物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用青年(3个月)、成年(10—12个月)和老年(28—30个月)雄性Wistar大鼠,对其下丘脑视上核神经分泌细胞分别作了光镜和电镜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老年大鼠视上核前部的神经分泌细胞密度与细胞核体积明显低于青年和成年大鼠,提示老年大鼠视上核有神经元消失和细胞活性降低的表现;神经分泌细胞核周质内的醛复红阳性颗粒未测出三个年龄组大鼠间的差异,含醛复红阳性颗粒的胞突在老年时却显示增粗和膨大;老年动物神经分泌细胞超微结构的主要变化为神经分泌颗粒和脂褐素增加,尤以后者为甚。老年大鼠少数神经分泌细胞还表现有粗面内质网和核蛋白体减少,排列紊乱,池囊扩张和脱颗粒,高尔基复合体池囊变窄或扩张,胞质和胞突内有自噬体样物质出现等衰老改变;多数细胞胞质内的其他结构同青年和成年大鼠者相似。此外。老年大鼠视上核神经毡结构中有多层膜包绕胞突,终末和突触等的鞘样结构出现增多。本研究表明大鼠衰老时视上核神经分泌细胞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dl-lactic-co-glycolic,PLGA)为原料,采用多相乳化技术制备载VEGF纳米粒子。并对纳米粒子的粒径,VEGF含量,体外释放等进行了测定。VEGF纳米粒子和VEGF裸质粒被注射到兔下肢缺血模型的缺血部位,通过RT-PCR,免疫组化和血管造影等技术来验证基因治疗的效果,评价VEGF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在动物模型基因治疗中的效率。制备的VEGF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300nm,包埋效率在96%以上,纳米粒子中VEGF含量约4%。可在体外维持恒定释放约两周。两周基因注射结果表明VEGF-NP治疗组与裸质粒VEGF治疗组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纳米粒子组(81.22permm2),对照组(29.54mm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VEGF纳米粒子组表达(31.79au*mm)明显高于VEGF裸质粒组(9.15au*mm)。在动物模型中VEGF纳米粒子是比裸质粒DNA更好的基因载体系统,结果显示了纳米粒子可望在人类基因治疗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腹腔化疗对进展期胃肠癌根治术后腹腔内和肝转移的治疗和预防价值,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经内镜活检及手术后病理证实的78例进展期胃肠道癌患者进行了腹腔内化疗和静脉化疗的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卟啉化合物对糖分子的分子识别作用。方法采用荧光滴定法分别对所合成的卟啉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进行糖分子识别研究。结果通过对其结合常数分析,卟啉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对乳糖的识别作用普遍强于葡萄糖,嵌金属Zn,Fe的卟啉化合物其对糖的结合能力明显强于没有金属配位的卟啉化合物。结论卟啉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对糖分子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