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背景: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动物脑缺血可改善其神经功能。 目的:复习相关文献就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化能力及其在脑缺血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数据库中2005/2010关于“脂肪干细胞及其移植治疗脑缺血的研究进展”的文章,以“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内容为同脂肪干细胞及其在脑缺血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相关,同一领域文章则选择近3~5年内发表的文章或权威文章。初检到的中英文共152篇,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8篇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其具有取材方便、来源丰富、扩增迅速、无致瘤性、低免疫原性、无伦理约束等多种优势,临床前期实验已经证实,脂肪干细胞移植可改善神经功能紊乱,缩小脑梗死区域,可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病灶区血供,并表达神经特异性标志物。实验中脂肪干细胞的移植途径及时间都不同,实验结果都证实了神经功能的改善,但其具体的治疗机制尚不清楚,仍需要扩大对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的临床前期研究数量,进一步完善其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褪黑素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机制对脑缺血-再灌注(IR)小鼠的作用。方法通过线栓法建立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IR模型,对190只小鼠经腹腔注射褪黑素和侧脑室注射SIRT1抑制剂EX527,剔除死亡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R组、褪黑素组、褪黑素+EX527组、EX527组各40只,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干湿比重法测定脑水肿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和胞质SIRT1、Ac-P53、Ac-核因子κB(Ac-NF-κB)、BCL2、BAX蛋白以及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4组间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和脑水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452、23.622和18.786,均P0.05)。4组SITR1、Ac-P53、Ac-NF-κB、BCL2、BAX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 348.158、1 434.841、7 042.563、14 627.128和691.475,均P0.05)。4组小鼠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活性氧和复合体Ⅰ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8.454、33.728和29.716,均P0.05)。(2)与IR组相比,褪黑素组的脑梗死体积缩小(32±5)mm~3比(57±5)mm~3,P0.05);神经功能障碍评分降低(2.4±0.3比3.5±0.3,P0.05);脑水肿减轻(80.2±0.9)%比(83.9±1.2)%,P0.05);SIRT1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增加(P0.05);促凋亡蛋白BAX和Ac-P53、Ac-NF-κB的表达减少(P0.05);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复合体Ⅰ活性和细胞色素C水平提高(P0.05);胞质活性氧产物和细胞色素C水平降低(P0.05)。(3)与褪黑素组相比,褪黑素+EX527组的脑梗死体积增大[(42±5)mm~3比(32±5)mm~3,P0.05];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增高(3.2±0.3比2.4±0.3,P0.05);脑水肿加重[(83.4±0.8)%比(80.2±0.9)%,P0.05];SIRT1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减少(P0.05);促凋亡蛋白BAX和Ac-P53、Ac-NF-κB的表达增加(P0.05);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复合体Ⅰ活性和细胞色素C水平降低(P0.05);胞质活性氧产物和胞质细胞色素C水平提高(P0.05)。结论在缺血性卒中模型小鼠中,褪黑素通过激活SIRT1信号通路,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死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量、部位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关系。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8h内通过头颅CT证实为SAH或CTA、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通过SAH量、部位与Fisher分级比较。结果 55例SAH的患者中,36例患者经CTA或DSA证实没有发生脑血管痉挛(为无血管痉挛组)。有4例存在脑血管痉挛但未发生缺血性神经系统缺损症状,有15例确定存在脑血管痉挛且出现脑组织缺血性症状。有症状性脑血管痉挛与无症状的脑血管痉挛相比,SAH的出血量与部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脑血管痉挛的程度与SAH的出血量、位置相关。  相似文献   
54.
王彦  许锋  梁国标  王坤杰  李虹 《华西医学》2010,(6):1146-1148
目的总结睾丸扭转的临床诊治方法 ,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2008年11月2009年10月,收治睾丸扭转患者15例。年龄14~28岁,平均18岁。15例均有睾丸疼痛症状,Prehn征阳性10例。术前行彩超检查,显示阴囊内睾丸、附睾位置改变,睾丸内血流减少或消失。术中探查睾丸,发现左睾丸扭转11例(73%),右睾丸扭转4例(27%)。如恢复血供行睾丸固定术,坏死则行睾丸切除术。结果行睾丸复位固定术7例(47%),睾丸切除术8例(53%)。4例12h以内手术者,睾丸均存活;5例12~24h手术者,2例睾丸存活;6例超过24h手术者,1例睾丸存活。睾丸扭转90~360°者7例,复位后存活5例;扭转360~720°者5例,存活2例;扭转〉720°者3例,均无存活。结论彩超对睾丸扭转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睾丸扭转处理的关键是提高认识和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能明显提高睾丸存活的机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动态脑灌注压(CPP)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意义。方法选择伤后72 h内首诊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非监护组和监护组各60例。监护组其中伤后〈24 h内入院36例,伤后24~72 h入院24例,进行持续CPP和同步生理监护,以患者入院时的CPP值分为A组(CFP≥9.33 kPa)和B组(CPP〈9.33 kPa),根据监测指标的变化给予早期临床干预。结果伤后24 h内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BP)为8.33±1.08 kPa、血液PaO27.88±2.78 kPa,明显低于A组的MABP12.68±1.13 kPa和PaO212.22±2.33 kPa,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伤后24、72 h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颅内压(ICP)为4.04±0.12 kPa,较A组2.55±0.09 kPa明显增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动态CPP监护,有助于病情变化的正确判断,可为疾病的正确治疗、护理及判断其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6.
沈寅初  阎勇  罗旭  梁国标 《贵州医药》2001,25(12):1063-1066,F003
目的 研制非阻断性可复性输精管腔内节育栓,动物实验观察其节衣效果及取栓后复孕率。方法 自行设计纯钢管状节育栓,外表面镀纯银。体外观察节育栓浸泡之杀精效果,置入免输精管后观察精液质量改变及节育效果。取栓后观察复孕率。结果 节育栓浸泡液铜离子浓度超过230μg/ml,有明显杀精效果。置管后生育率为2%,节育栓通畅,32周后部分节育栓被铜堵塞梗阻,取栓后复孕率为53.85%。结论 银管状铜节育栓在体外和活体内均能释放足够浓度的铜离子,有肯定节育效果。32周前节育栓通而不孕,取栓后有较好复孕率。远期节育栓腔内氧化层堆积造成管腔梗阻,尚有待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57.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xcision ranges on the prognosis of malignant glioma patients, we followed up 100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glioma who received operation between 1988 and 1993. An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General material In the 100 subjects, 61 were males and 39 were females. The ages were from 12 to 72 with a mean age of 43.6 years. All tumors located in the cerebral hemisphere. Postoperation pathologic diagnosis showed that 57 cases were gl…  相似文献   
58.
冠脉支架与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结合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宽颈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采用冠脉支架与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结合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载瘤动脉通畅,病人完全恢复。结论宽颈或不规则型巨大颅内动脉瘤可通过与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相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评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肾移植的治疗效果,探讨EPO供体给药和EPO受体给药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单侧大鼠同系基因肾移植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EPO供体给药组、EPO受体给药组。术后24 h各组先行磁共振成像检查,通过冠状位扫描记录动脉自旋标记(ASL)及T1、T2成像,然后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肾功能,取肾做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及t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情况。结果两EPO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移植肾损伤明显减轻,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磁共振扫描显示模型组T1与T2时间[(1842.0±51.0)、(57.3±3.1)ms]均高于EPO供体给药组[(1412.0±33.0)、(41.4±1.9)ms]和EPO受体给药组[(1461.0±35.0)、(44.2±1.7)ms,F=94.433、35.546,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IM-1、TNF-α、MCP-1模型组表达(24.33±7.44、13.88±3.47、0.47±0.11)均高于EPO供体给药组(7.91±2.08、7.31±1.03、0.30±0.09)和EPO受体给药组(8.07±1.55、7.62±1.23、0.29±0.09,F=34.273、41.055、51.825,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PO可通过减少炎性因子生成等,减轻移植后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无论供体给药还是受体给药,其效果相当,都发挥肾脏保护作用,说明EPO既在肾脏发挥作用也在血循环中发挥作用;而磁共振扫描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结果呈对应关系,证实EPO的治疗效果,磁共振成像这种无创性检查有助于临床判断药物治疗移植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