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9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构建Neuropilins-2(NRP2)基因RNA干扰(RNAi)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方法 以NRP2为靶基因,以pGenSil-l质粒为载体,设计构件重组体,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NRP2基因核苷酸序列,按照Tuschl设计原则,选择设计两条带发夹结构的核苷酸序列,克隆到空载体pGenSil-l中,转化DH5α菌株,提取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重组pGenSil-NRP2载体转染LOVO细胞48 h,收获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NRP2蛋白表达.结果 经酶切鉴定筛选出的重组体测序结果与目的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载体构建成功.重组体pGenSil-NRP2转染LOVO细胞48 h后NRP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利用RNAi技术可成功构建抑制NRP2表达的小干扰RNA重组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抑制神经纤毛蛋白质2(NRP2)基因表达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体外形成小管能力的影响.方法从人新鲜包皮中分离纯化LECs,并进行鉴定.实验设NRP2-RNAi/LECs组、mock/LECs组和hECs组,三组分别转染pGensil-NRP2(携带NRP2 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pGensil-1(空载体)及正常LECs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R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以观察各组细胞生长的差异.对细胞进行三维胶培养,计数小管样结构的数量,并测量小管外径、内径和管壁厚度.结果 与hECs组和mock/LECs组比较,NRP2-RNAi/LECs组NRP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而前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生长曲线显示三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均于接种后3~5d进入对数生长期,6~7d进入停滞期.三维胶培养形成的管样结构在NRP2-RNAi/LECs组很少见,其管样结构的数量及小管外径、内径、管壁厚度都明显低于mock/LECs组和hECs组(P<0.05),而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抑制NRP2的表达可抑制LEGs在体外形成小管的能力,并可能抑制肿瘤淋巴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内科治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某些大城市已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并且呈上升趋势。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新发乳腺癌患者,约有50万患者死亡。在我国,每年新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已增至近17万人,死亡人数近4万人。复发和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VEGF-C基因RNA干扰(RNAi)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方法:以VEGF-C为靶基因,以pGenSil-l质粒为载体,设计构建重组体,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VEGF-C基因核苷酸序列,按照Tuschl设计原则,选择设计两条带发夹结构的核苷酸序列,克隆到空载体pGenSil-l中,转化DH5α菌株,提取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将重组的pGenSil-VEGF-C质粒转染LOVO细胞48小时,检测其对LOVO细胞VEGF-C蛋白与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经酶切鉴定筛选出的重组体测序结果与目的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载体显著降低Lovo细胞VEGF-C的蛋白和mRNA表达,重组载体构建成功。结论:利用RNAi技术可成功构建抑制VEGF-C表达的小干扰RNA重组体。  相似文献   
15.
mTOR信号通路调控HK-Ⅱ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TOR信号通路是否可通过调控HK—Ⅱ蛋白表达的途径来影响结肠癌细胞增殖。方法:Western印迹检测结肠癌细胞mTOR、HK—Ⅱ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抑制mTOR信号通路对HK—Ⅱ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mTOR和HK—Ⅱ特异性抑制剂作用后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mTOR、HK—Ⅱ蛋白在4种结肠癌细胞中均明显表达;抑制mTOR可阻断结肠癌细胞HK—Ⅱ蛋白表达;抑制mTOR和抑制HK—Ⅱ均可明显控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且两者有协同效应。结论:mTOR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控HK—Ⅱ的表达影响结肠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Tiam1和Rac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人大肠癌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ducing factor 1,Tiam1)和RacGTP酶激活蛋白1(Rac GT Pase activating protein1,Rac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经4%中性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的大肠癌及5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标本中Tiam1和Ra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Tiam1和Rac1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均呈阴性染色(0/50,0),但在大肠癌组织中则呈阳性染色(42/50,84.0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Tiam1和Rac1蛋白染色阳性率在高分化(9/13,69.23%)和低分化(14/14,100.00%)之间、T1+T2或Ⅰ+Ⅱ期(8/13,61.54%)和T3+T4或Ⅲ+Ⅳ期(34/37,91.89%)之间、无淋巴结转移(15/22,68.18%)和有淋巴结转移(27/28,96.43%)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1,0.007),但Tiam1和Rac1蛋白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癌变原发部位及癌肿大小无关(P值分别为0.686,0.975,0.791,0.7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iam1和Rac1蛋白的表达与人大肠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制HK-Ⅱ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K-Ⅱ在人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采用MTT法观察HK-Ⅱ抑制剂(3-BrPA)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化疗增敏效应;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3-BrPA诱导的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细胞死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膜通透转换孔(PTP)开放的变化.结果:HK-Ⅱ在人结肠癌细胞中阳性表达.3-BrPA能明显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小剂量3-BrPA增加化疗敏感性.3-BrPA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PTP开放.结论:抑制HK-Ⅱ可能是通过影响线粒体膜电位和PTP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结肠癌组织中Tiam1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我们的实验旨在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基因1(T-cell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1,Tiam1)与结肠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经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结肠癌组织中Ti-am1、VEGF-C/D以及淋巴管密度(LMVD)的表达情况。结果:Tiam1阳性表达组VEGF-C阳性率为64.3%,Ti-am1阴性表达组VEGF-C阳性率为2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Tiam1阳性表达组LMVD为11.35±3.34,Tiam1阴性表达组LMVD为7.38±2.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Tiam1过量表达可能与结肠癌淋巴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蛋白激酶C在结肠癌多细胞耐药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结肠癌细胞多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三维细胞培养的方法,通过应用不同剂量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SP)对三维(3D)培养结肠癌HT-29细胞药物敏感性、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PKC活性的影响的研究,探讨PKC在结肠癌细胞群集耐药中的作用。结果:3D培养结肠癌细胞中PKC、NF-κB活性较二维(2D)培养细胞明显增高,氟尿嘧啶(5-FU)的药物敏感性降低;SP不同浓度处理HT-29球形细胞可抑制其PKC及NF-κB活性,对5-FU的药物敏感性增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SP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存在量效关系。结论:PKC在结肠癌细胞群集耐药中有一定作用,抑制PKC活性,可增加结肠癌球形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骨损伤愈合能力降低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放射性骨损伤 (RBI)愈合能力降低的机制。方法 6 0 Coγ射线 15Gy单次照射并致兔右胫骨骨折 ,以半环槽氏外固定器固定 ,未照射组为对照组。术后 3d、1、3、6、12、2 4周通过组织学、血流量测定及免疫组化 (BMP与TGF β1)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骨折愈合较对照组晚 12~ 16周 ,且骨折端血流量明显降低 ;BMP与TGF β1的表达亦低于对照组。结论 RBI愈合能力下降的原因是骨组织血运障碍与抑制BMP与TGF \| β1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