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观察肺腺癌结节MDCT动态增强表现与肿瘤间质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肺腺癌结节患者33例,术前均接受MD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记录结节强化值、对比剂廓清值和结节强化分布形态.通过半自动分割软件计算肿瘤内侵犯性(ISPT)和非侵犯性间质比例(NSPT).结果 肺腺癌结节肿瘤内ISPT与结节强化值间呈正相关(r=0.374,P=0.008). NSPT与对比剂廓清值间呈正相关(r=0.216,P=0.006). CT强化早期,肺腺癌结节实性部分强化形态分布与侵犯性间质分布间具有良好的对应性.结论 肺腺癌结节强化值、对比剂廓清值与肿瘤间质成分明显相关.CT动态增强表现会随着肿瘤内间质比例、分布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长期血透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棕色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征象及其鉴别诊断,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长期血透继发甲旁亢所致棕色瘤的临床、实验室特点、病理及影像学特征。结果11例中血透时间2-15年,平均7.5年,甲状旁腺激素(PTH)及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多骨受累多见(10例多发,1例单发,共21处病灶)。全身骨质弥漫骨质疏松(9例)或骨质硬化(2例)。膨胀性(16处)或溶骨性(3处)骨质破坏,边缘硬化边(9处),骨质破坏内部钙化或骨化(15处),伴软组织肿块(4处),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发生在颅骨者(2处),表现为弥漫骨质密度增高。结论继发甲旁亢所致棕色瘤多有明确病史,实验室具有相对特异改变,影像学表现为弥漫骨质疏松或硬化,累及中轴骨较多见,骨质破坏内部钙化/骨化和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是较有特异性的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23.
肺癌CT普查发现非钙化结节病例8年随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CT普查中发现的非钙化小结节病例经 8年随访良、恶性病灶的变化和预后 ,以及肺癌组内早期及时手术与延误 2~ 7年再手术的临床预后差别。方法 :1994年~ 2 0 0 2年 3 3 48例无症状者参加了 12 3 69次肺癌CT普查 ,多数每 2年重复 1次。发现小结节后行HRCT检查。对发现肺内非钙化孤立结节灶者进行临床和CT随访 ,结果输入登记处理软件系统。结果 :共发现 12 8例非钙化结节灶 ,83例结节稳定 6~ 8年。已证实肺癌 3 6例 ,其中男 2 5例 ( 2 5 /2 10 0 ) ,女 11例 ( 11/12 48) ;2 0例为吸烟者 ( 2 0 /10 15 ) ,16例为非吸烟者 ;44例接受了手术 ,其中肺癌 3 5例 ,良性病灶 9例。3 6例肺癌中 2 8例至今存活 ,平均生存期超过 6年 ;8例死亡 ,平均生存期 4.5年 ( 1~ 7年 )。 2例误诊的肺癌 6年内由Ⅰ期转变为Ⅲ期 ,于 7年内死亡。结论 :①CT普查发现的Ⅰ期肺癌及部分Ⅱ期肺癌及时手术后可能长期存活 ,至少 8年内与良性结节预后相似 ;②误诊或漏诊的Ⅰ期肺癌大部分可以在 6~ 7年内转移并死亡 ;③ 1~ 2年前CT普查阴性者重复CT普查新发现的孤立结节灶一部分为良性病灶。  相似文献   
24.
高分辨率CT诊断早期和(或)活动性肺结核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评价抗结核化疗前后早期和 (或 )活动性肺结核的高分辨率CT(HRCT)征象。方法 总结了 2组共 10 0例肺结核病例的HRCT检查所见。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依据痰抗酸杆菌染色阳性 (75例 )及治疗期间获得的一系列胸部影像学改变 (2 5例 )。对另 5例死于肺结核的尸体肺予以病理 影像对照。结果 在初诊组 (6 6例 )与复发组 (34例 )肺结核HRCT检查中 ,小叶中心病变 (93例 ,占 93.0 % )、树芽状 (76例 ,占 76 .0 % )及支气管管壁增厚 (70例 ,占 70 .0 % )均为检出率较高的征象 ,与其他征象检出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小叶中心病变是早期和 (或 )活动性肺结核最常见并较有特征性的HRCT征象 ,若再与其他有较高特异性的HRCT征象及临床资料相结合 ,则有助于早期和 (或 )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5.
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附32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肺隐球菌病32例,分别误诊为肺癌、炎症或结核。患者年龄4~64岁;X线检查30例,CT检查19例。结果:肺隐球菌病X线、CT表现有5种:①孤立块影或结节影;②多发结节或肿块影;③单发或多发斑片影;④斑片影与结节影混合病灶;⑤弥漫性粟粒影;这5种表现以第1种最多见,好发于肺外围。32例病例手术病理证实20例,穿刺活检证实5例,脑脊液涂片证实4例,痰培养证实3例。结论:肺隐球菌病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依赖病理学检查及痰、脑脊液找到隐球菌证实,当肺部阴影诊断不明时在鉴别诊断上应考虑此病。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双能CT(DECT)虚拟去骨(VNC)图中CT值测量在脊柱急性骨髓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急性胸腰椎外伤的患者分别行MR及DECT成像,以MRI作为参考标准,DECT数据经双能去骨后处理得到显示骨髓信息的VNC图,分别测量VNC图中骨髓正常区域和损伤区域的CT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骨髓正常区域与骨髓损伤区域的CT值是否存在差异,并与MR进行对照.结果 DECT虚拟去骨图中,急性骨髓损伤区域的CT值比骨髓正常区域的CT值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ECT伪彩图和MRI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腰椎骨髓损伤区域与胸椎骨髓损伤区域的CT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DECT伪彩图,DECT VNC图中骨髓CT值的测量对急性骨髓损伤的诊断具有一定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7.
咽,喉及食管尖锐湿疣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咽、喉及食管尖锐湿疣一例王颖,柳学国,周智洋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6型、11型、24型及18型引起的上皮乳头瘤样增生。多见于成人,婴幼儿及儿童的喉头乳头状瘤可能是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由患病的母亲感染。我们报道1例如下:患儿男,2岁。呼吸...  相似文献   
28.
无分泌性硬化型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湖北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柳学国,夏黎明,胡煜 本文报告一例经骨活检证实的无异常免疫球蛋白增,X线表现为多发骨硬化灶的多发性骨髓瘤,实属少见。患者男,48岁,双下肢无力及全身骨痛半年。体检一般情况差,不能?..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100例肝肿瘤血管造影表现的研究,总结了肝动脉解剖变异的常见类型,并将腹腔动脉造影、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造影、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列为肝肿瘤血管造影检查的常规。还分析了肝肿瘤多支供血的可能性以及它与肿瘤发生部位的关系。最后,对栓塞治疗后出现的肝动脉闭塞以及它对重复治疗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调查肺癌CT普查中阳性结节受检者的焦虑情绪并探讨早期干预的意义.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62阳性结节受检者进行评价,对其中伴有焦虑症状的受检者进行心理干预,与未采用心理干预的受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癌性结节组与非癌性结节组的SAS分值均高于常模组(P<0.05),癌性结节组SAS分值高于非癌性结节组(P<0.05);经心理干预后,非癌性结节受检者过度治疗发生率下降(P<0.05),规律复查增多(P<0.05).结论 积极的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肺癌CT普查中阳性结节受检者的焦虑状态,并提高受检者的健康意识和随访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