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8篇
神经病学   12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食蟹猴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到皮层创伤灶内的存活、生长情况。方法取骨髓分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培养诱导成NSCs,Nestin染色阳性说明具备NSCs特征。再加入细胞标记物BrdU进行共培养7d待移植之用。移植前将BrdU标记的NSCs收集、离心,制成干细胞悬液。食蟹猴分即时移植和延迟移植组,用微量注射针将NSCs悬液注入到猴脑皮质损伤灶及创面周边脑皮层,移植后1,3,6个月各灌杀2只食蟹猴,做移植区组织切片染色检查。结果即时移植组和延迟移植组都可观察到脑皮层创伤灶内有BrdU标记阳性细胞,而假移植组织切片中则未见BrdU阳性细胞。移植后1,3,6个月染色可见移植细胞早期呈簇状分布,移植后6个月在移植区邻近的脑白质内也可观察到有BrdU阳性细胞,正电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查显示移植NSCs后创伤区域脑组织葡萄糖代谢有所恢复。结论移植的骨髓源性NSCs在脑内有存活,并向邻近区域迁移,有助于创伤脑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32.
猫骨髓基质细胞诱导为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猫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情况。方法从猫的骨髓中分离得到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在体外给予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培养,增殖后用分化诱导因子(维甲酸,Retinoic acid,RA)进行诱导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情况。结果猫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胞体增大,镜下可见丰富的胞浆颗粒,继之出芽,贴壁生长,可形成克隆团,同时可传代培养。这些具有克隆能力的骨髓基质细胞能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而且能分化出胶质细胞样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结论猫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在合适的条件下可扩增、形成克隆并诱导分化出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特征细胞,它们可考虑作为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细胞移植治疗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33.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严重低血压分期手术处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严重低血压分期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严重低血压,简化急诊手术,生命体征平稳定后,再次开颅手术的病例,探讨术中低血压的原因,终止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再次手术的意义。结果本组24例均二次手术,首次手术后6~54h,平均18.5h血压恢复平稳,两次手术间隔7~72h,平均34h;死亡率20.8%,轻残及良好率58.3%,重残率12.5%,植物生存率8.3%。结论合并伤是重型颅脑损伤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分期手术处理对减轻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发展,对病人神经功能的良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35.
外伤致大脑间纵裂血肿临床特点及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脑间纵裂血肿(interhemispheric subdural hematoma,ISH)的临床特征、发生机理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以来收治的大脑问纵裂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本组治愈29例,死亡2例.分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脑疝,治疗后复查有6例出现纵裂硬膜下积液。结论在大脑纵裂间积血达20mL以上,或出血厚度超过1cm,有明显的占位效应的,可以作为大脑间纵裂血肿诊断的一个参考标准。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多以功能障碍或病情稳定与否来考虑选择手术的依据。  相似文献   
36.
GCS 3~5分幕上单纯硬膜外血肿病人的救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GCS3~5分特重型颅脑伤中幕上单纯硬膜外血肿病人的救治方法。方法脑外伤致GCS3~5分幕上单纯硬膜外血肿共28例,其中A组10例采用单纯血肿清除术,B组18例采用血肿清除及大骨瓣减压术,术后早期行小剂量多次脱水以及扩血管药物、高压氧等治疗。术后24h复查CT。结果A组病人均出现严重脑梗塞以及脑水肿,死亡9例(90%),B组病人也全部出现脑水肿,其中10例出现脑梗塞。但大部分病例较A组程度轻,严重脑梗塞以及脑水肿6例(33%)均死亡。结论GCS3~5分特重型颅脑伤单纯硬膜外血肿病人术后脑水肿及脑梗塞发生率极高.故应行大骨瓣减压术,术后早期给予小剂量多次脱水及血管扩张药等,可明显降低病人死亡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初步探索利用菲立磁(FE)和转染试剂多聚赖氨酸(PLL)体外磁性标记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并确定其标记BMSC的最佳浓度。方法无菌条件下行股骨取髓,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兔BMSC,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使用不同浓度(5、12.5、25、37.5μg/m1)的FE-PLL标记BMSC。采用普鲁士蓝染色、CCK-8法、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免疫细胞染色等方法,检测FE—PLL标记兔BMSC的效率及其对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的影响。结果FE可以高效率标记BMSC,被标记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呈淡黄或深黄,颜色深浅与所加FE的剂量呈正相关。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5、12.5、25μg/ml各组FE对细胞无不良影响,而37.5μg/ml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CCK一8测定的生长曲线表明:除37.5μg/ml组外,其他各组细胞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鲁士蓝染色显示:各组FE-PLL标记BMSC胞质内均可见到细小的蓝色铁颗粒。电镜结果显示:各组FE-PLL标记的BMSC胞质内含有许多包裹铁颗粒的囊泡,其含铁囊泡的数量依FE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FE可以用来体外标记兔BMSC;其标记效率随FE浓度增加而增高,最佳浓度为25μg/ml。  相似文献   
38.
李钢  徐如祥  姜晓丹  柯以铨  王伟 《海南医学》2005,16(12):134-136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注射MPTP法制作恒河猴帕金森病模型及其效果.材料与方法健康恒河猴10只,按1.2mg/kg剂量抽取新鲜配置的MPTP生理盐水溶液,穿刺并缓慢注入颈内动脉(2min内注射完毕).术后1周将新鲜配置的阿朴吗啡生理盐水溶液按0.2mg/kg行肌肉注射,恒河猴向造模手术对侧旋转大于等于6次/min、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反应迟钝为模型成功的评定标准.对恒河猴在造模术前1周和造模成功术后10周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检查,模型制作后16周灌杀动物获取脑组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模型制作后5~7天动物出现进食和活动减少,对侧肌张力增高及出现对侧肢体震颤,表情呆滞,对外界刺激反应淡漠等症状.术后1周经阿普吗啡诱导动物出现激惹症状,并向造模对侧旋转7~10次/min.PET检查发现造模侧基底节术后代谢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模型侧中脑黑质TH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形态不规则,胞体皱缩或崩解,不能显示细胞突起,难以发现细胞间联系,上述变化在黑质致密带中央外侧部较正中损害更为明显.结论本实验证实颈内动脉注射MPTP能诱导出帕金森病的绝大多数症状,如:面部表情呆板、自发运动减少、肌强直、姿势性震颤和运动迟缓.病理检查发现黑质酷氨酸羟化酶阳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广泛损伤和消失,与帕金森病患者病理改变相似.从行为学、病理学和PET检测等方面均支持颈内动脉注入MPTP可制作出恒河猴帕金森病模型,该动物模型可作为帕金森病研究的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39.
40.
坐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松果体区肿瘤患者摆坐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适应证、相关问题和成功经验。方法对我科22例松果体区肿瘤采取坐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并且与我们使用侧俯卧位和俯卧位经幕下小脑上入路手术治疗17例结果相比较。结果所有39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7~52岁,平均22.6岁。病理性质:生殖细胞瘤17例,胚胎癌4例,内皮窦瘤2例,绒毛膜上皮癌1例,良性畸胎瘤8例,恶性畸胎瘤2例,松果体细胞瘤2例,脑膜瘤1例,皮样囊肿2例。所有39例肿瘤主体均位于直窦延长线以下,上界不超过此线1cm,且肿瘤主体也位于中线,两侧偏离中线均小于3cm,适合选用幕下小脑上入路。选择俯卧位和侧俯卧位17例,骨窗大小为7cm×8cm类圆形,结果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脑室积血11例,小脑肿胀5例,昏迷3例,死亡3例。选择坐位手术22例,骨窗大小为4cm×5cm类椭圆形,结果全切21例,次全切1例;仅1例发生小脑肿胀,无脑室积血,无严重致残和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颅内积气2例;术中气栓1例,及时发现并经过适当处理得到缓解。术后存活患者根据病理性质选择放疗和(或)化疗。结论适合幕下小脑上入路的松果体区肿瘤选择坐位有明显的优势,体位摆放、辅助办法和麻醉措施得当可以明显减少静脉气栓发生或得到及时缓解,同时可达到缩小了骨窗减少创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