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患者男性 7岁病案号410598 从五楼电梯坠落、挤压致全身多发损伤,失血性休克2h,1990年5月22日入院。全身多处皮肤撕脱伤,多发骨折,右腘动脉完全断裂。即行抗休克、清创,骨折复位固定、腘动脉对端吻合术。术后次日出现右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再行小腿外侧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中骨膜下切除腓骨中段约12cm,未缝合骨膜管(图1)。20个月后复查,X线像示右腓骨缺损段完全骨性愈合,再生段腓骨略弯曲,有一分叉处较正常侧细,髓腔已通(图2)。讨论:腓骨缺损12cm完全自然修复临床上罕见。分析本例自然修复原因:①患者年幼,自身修复的潜在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摘除后 ,部分病人仍存在根性疼痛 ,多与髓核未取净而刺激神经根有关。近年来 ,我们应用加压冲洗方法预防该并发症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9例中 ,男 2 1例 ,女 18例 ;年龄 2 1~6 0岁 ,平均 32 .6岁。L4~ 5节段 18例 ,L5~S1节段 19例 ,L4~ 5及L5~S1双节段 2例 ;采用开窗法 2 0例 ,半椎板切除 11例 ,全椎板 7例 ,椎板截骨原位再植 1例。1.2 手术方法 :采用腰椎间盘后路手术 ,找到突出间盘后 ,切开后纵隔带或纤维环 ,先用髓核钳摘除大块髓核组织 ,再用刮匙轻柔搔刮椎间隙 ,去除刮出物。随后应用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评价真腔覆膜支架点状植入联合假腔内栓塞技术(spot stenting combined with false lumen endovascular occlusive repair,SS-FLEVOR)治疗腔内修复术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中期结果 。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采用SS-FLEVOR治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术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围术期及随访资料。分析病人手术前后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真腔最大径、假腔血栓化及内脏动脉分支支架通畅情况。结果:TEVAR术后远端瘤样扩张病人17例,平均年龄(54.5±14.5)岁,女3例。SS-FLEVOR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51.4±37.9) min。平均随访(24.9±20.7)个月。随访期间内脏动脉分支支架均通畅。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假腔均血栓化10例,胸主动脉假腔血栓化3例,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假腔仍存在部分血流4例。因假腔内血流逐渐减少且瘤体未增大,未予以二次干预。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最大径均较术前增大。术前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长度的髓内钉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骨科收治的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采用的髓内钉长度不同分为两组:短钉组135例,男38例,女97例;年龄(82.2±7.7)岁;采用长度为170 mm的髓内钉...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髋部骨折是指发生于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问骨折和股骨转子下骨折.因骨质疏松症以及对跌倒等外伤的自我防御反应能力下降.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多由低能量损伤引起.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已经是骨科医生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林朋  李旭  陈天平  李辉  陈耀  史晓俊  高大胜  胡司淦 《重庆医学》2021,50(20):3496-3501
目的 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探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MHR)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评估MHR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2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且行PCI及IVUS的13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检测单核细胞计数及HDL-C,以两者比值计算出MHR.根据IVUS判断的患者罪犯血管的斑块稳定性分为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分析MHR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并规律随访患者12个月的MACE.结果 不稳定性斑块组的MHR值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HR、糖尿病、C反应蛋白(CRP)是不稳定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MHR较单核细胞、HDL-C单一指标诊断斑块稳定性有更高的价值,MHR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CI术后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794(95%CI:0.715~0.859,P<0.001),切点值为19.31时预测价值最大,此时其诊断灵敏度为68.42%、特异度为83.19%.结论 MHR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斑块稳定性有诊断价值,是不稳定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PCI后12个月发生MACE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SARS感染的临床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7例医务人员SARS病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非医务人员SARS患者比较。结果:37例医务人员SARS患者中,医生占32.4%,护士占62.2%,检验师占5.4%,聚集性发病占78.4%。其均有明确的直接或间接SARS病源接触史,97.3%的患者发病初期均有高热(≥38℃),伴淋巴细胞减少者占59.5%,X线胸片示双肺受累者占56.8%,伴不同程度的肝功、血糖、乳酸脱氢酶及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者占48.6%、32.4%、40.5%及24.3%,救治过程中使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者占16.2%,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者占94.6%,出现继发感染等合并症者占24.3%。结论:医务人员SARS具有聚集性特点,且病情较重、治疗难度较大,应引起特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MRI观察SARS患者激素治疗后骨缺血性坏死改变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目的 使用MRI观察SARS患者激素治疗后骨缺血性改变。方法 采用MRI对23例SARS患者激素治疗后的髋关节、下肢、肩、腰椎等部位进行38次扫描,其中7例病人加做X线平片检查。结果 MRI显示:(1)骨缺血坏死31个部位,其中股骨头28个(Ⅰ期16个,Ⅱ期8个,Ⅲ期4个);右胫骨平台下坏死1个;左右肱骨头各1个关节面下小斑片状坏死。(2)骨梗死,1例重型SARS患者(双侧股骨头坏死Ⅲ期、左肱骨头坏死)出现多处骨梗死(双侧股骨、双侧胫骨、双侧跟骨、双侧距骨)。(3)骨髓水肿48个部位,其中43个髋关节,3个胫骨平台下和2个肱骨头下骨干。(4)髋关节腔积液16个,9个膝关节内发现轻度积液。X线平片无阳性发现。结论 SARS患者在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激素治疗后,股骨头及其他部位骨骼发生缺血性病变比率高。骨骼病变的转归尚需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实施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特点、手术技术难点及中长期疗效.方法 对1986年5月~2004年6月34例(41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施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并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得到完整的临床及X 线片资料,平均随访时间为7.1年(2.2~19.3 年).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 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33.9分(13.0~59.2分),术后改善为86.2分(72~96分).髋关节术前总活动度为45°(0~150°),术后改善为130°(70°~210°).随访时3例(4髋)出现假体的松动(均为骨水泥假体),其中1例患者术后10年行股骨柄及髋臼杯假体翻修术,其余患者无假体松动和下沉.2例(2髋)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 2例(3 髋)髋关节周围出现轻度异位骨化.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在髋关节活动度改善方面略差.术中应注意到此类患者因骨盆旋转对安放髋臼杯假体方向所产生的影响,减少术后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中、长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纳米晶胶原基骨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培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的复合培养,证实纳米晶胶原基骨是否可以成为组织工程的良好载体材料。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8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完成纳米晶胶原基骨的制备及处理,在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免疫室完成纳米晶胶原基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健康自愿献髓者3人,在中日友好医院骨坏死与骨循环实验室体检。应用仿生原理制备纳米晶胶原基骨,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与材料复合,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结果:①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在各层面扫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深入纳米晶胶原基骨的内部孔隙。②环境扫描电镜显示:第2天细胞贴附在多孔材料上,在纳米晶胶原基骨底部靠近培养板处细胞黏附明显较纳米晶胶原基骨上其他部位多,细胞也开始伸展,伸出伪足向材料微孔中长入,孔隙内见不到桥接的细胞连接细胞在整个材料及孔隙内表面贴附、伸展。第7天时细胞在材料上完全铺展。伪足向材料微孔中长入,在部分直径较小的孔隙中(70~150μm),细胞之间突起相互连接呈桥状。纳米晶胶原基骨临近培养板的一面有较多细胞生长,主要在材料的表面和材料的裂隙中,孔隙中较少。第14天,大量细胞在纳米晶胶原基骨表面和孔隙中生长,尤以孔隙中明显。细胞之间广泛存在突起连接,在孔隙中呈网状互相相连。结论:纳米晶胶原基骨是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适合种子细胞的贴附、生长、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