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61.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HDI)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 8226、U266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RPMI 8226、U266细胞以1×106/ml的浓度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RPMI 1640培养液中,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检测HDI对RPMI 8226、U266抑制作用并筛选研究浓度;观察不同浓度HDI对RPMI 8226、U266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因子及细胞株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 筛选出0、20、40、60 μl/ml HDI作用于RPMI 8226、U266细胞株,HDI可抑制RPMI 8226、U266增殖,诱导RPMI 8226凋亡,且有G1/S期阻滞作用.HDI可下调RPMI 8226、U266上清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且呈浓度依赖,同时上调RPMI 8226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下调U266 IL-6水平(P<0.05或P<0.01).经40 μl/ml HDI处理后,RPMI 8226及U266细胞株相关基因除Bax、Caspase-3外其余基因mRNA表达均有改变(P<0.05或P<0.01). 结论 HDI可抑制MM细胞株RPMI 8226、U266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及改变细胞因子及细胞株相关基因mRNA表达有关,但途径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表达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影响。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uteaplasticanemia,AAA)、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aplasticanemia,CAA)以及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胞浆和胞核内AR、GR阳性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AA组、CAA组的AR、G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AA组与CAA组相比,AAA组AR、GR阳性水平显著高于CAA组(P〈0.05)。结论:AA患者的AR、GR表达水平下降,提示AA的发病与受体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aplasticanemia,CAA)的中医证型及不同性别患者中典型症状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02年6月_2012年6月浙江省中医院血液内科门诊及住院CAA患者220例。采集患者初次发病时的症状、体征及四诊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证型和典型症状进行分析。结果220例CAA患者中肾阳虚型121例(55.00%),肾阴虚型18例(8.18%),肾阴阳两虚型81例(36.82%);典型症状分布:乏力气短(男77.12%,女73.53%)、面色铣白(男64.41%,女57.84%)、四肢不温(男12.71%,女26.47%)、自汗盗汗(男32.20%,女26.47%)、口干咽燥(男6.78%,女6.86%)、手足心热(男14.41%,女20.59%)、大便稀溏(男6.78%,女2.49%)、瘀点瘀斑(男42.37%,女43.14%)。结论CAA初诊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以肾阳虚为主,其次是肾阴阳两虚,肾阴虚最少;中医症状中,男女患者表现最多的是乏力气短,其次为面色白光白和皮肤瘀点瘀斑。  相似文献   
64.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白花蛇舌草黄酮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固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及提取次数等5个因素对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当液固比为26.93、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110.21 min、乙醇浓度为77.77%时,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提取率最高,为0.94%。[结论]采用RSM法优化得到的提取条件参数准确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估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CP)方案治疗环孢菌素(CsA)难治/复发的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相关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登记于中国东部贫血协作组(CECGA)数据库的21例CsA治疗无效或复发的LGLL相关PRCA患者临床资料及接受CP方案治疗结果,评估疗效及耐受性。结果:CsA难治/复发患者共21例,其中难治性16例、复发性5例,经CP方案治疗后,15例达完全缓解(CR),3例达部分缓解(PR),3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8/21),CR率为71.4%(15/21),中位达PR时间为2.2(0.5~6.6)个月,中位达CR时间为2.3(1.3~6.8)个月,中位疗效维持时间17.0(5.0~32.0)个月。8例STAT3突变阳性患者中7例达CR。13例(61.9%)患者在CP方案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粒细胞减少和肝功能异常,2例患者因4级粒细胞减少停药。随访期内,无治疗相关死亡事件。3例(14.3%)患者因药物减停出现复发。中位随访20.0(4.0~34.0)个月,15例仍有效,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6.0(3....  相似文献   
66.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血液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临床发病急、病情重、治疗难度大,近年来开展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强化免疫抑制治疗中患者易合并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而死亡。本文通过分析本病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回顾临床和科研的相关文献,运用祖国医学总结出"清热解毒、滋阴凉血"法治疗早期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达那唑、阿赛松联合中药参血胶囊治疗难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65例入组患者分为达那唑联合阿赛松治疗组与达那唑联合阿赛松及参血胶囊治疗组分别进行统计。达那唑、阿赛松治疗组:达那唑5mg/(kg.d)(0.2-0.4/d)、阿赛松0.5mg/(kg.d)(24mg-36mg/d); 达那唑、阿赛松联合参血胶囊组:达那唑、阿赛松用法同上,同时再给予中药参血胶囊1.4/d,分2次口服; 两组治疗观察时间均为4个月,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25+细胞和CD4+CD25+Foxp3+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达那唑联合阿赛松治疗组有效率31.2%,达那唑联合阿赛松及参血胶囊治疗组有效率57.6%。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相似文献   
68.
[目的]综述了Th细胞各亚群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相关的发病机制,并针对其近来的研究进行展望。[方法]查阅近10年国内相关文献资料并总结Th1/Th2失衡机制、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Thl7,Th9和Th22与AA的关系。[结果]Th1/Th2细胞比例失衡,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免疫抑制治疗可抑制Th1细胞,恢复Th1/Th2比例平衡,从而使造血功能恢复。Tfh、Thl7、Th9和Th22与AA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结论]AA的免疫发病机制复杂,CD4+的细胞亚群及其多种相关的细胞因子与AA发生发展相关,全面检测AA患者血清中各种免疫细胞的比例变化和相关免疫功能分子的水平变化有利于AA的诊治。  相似文献   
69.
查阅相关文献,概述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微环境、造血干/祖细胞、免疫功能、基因水平的影响。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周期长且容易复发,而间充质干细胞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对免疫系统进行多项调节,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探讨凋亡白血病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能否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用青蒿琥酯诱导U937细胞凋亡,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生DC,将凋亡U937细胞负载DC,并添加TNF-α诱导DC成熟,然后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育,并联合IL-2以诱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C和T细胞免疫表型,采用Dextran-FITC内吞试验检测DC的抗原摄取能力;用ELISA法检测IL-12p70的产生;采用MTT法检测凋亡U937细胞负载及未负载DC诱导的自体T淋巴细胞对不同的靶细胞(U937细胞和NB4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表明:青蒿琥酯1μg/ml作用于U937细胞48小时后,U937细胞的凋亡率达51.52%,DC在未成熟阶段时吞噬Dextran-FITC的能力最强,负载凋亡U937细胞之后并不能促使未成熟DC(iDC)分化为成熟DC(mDC)。凋亡U937细胞负载后的iDC在TNF-α的作用下能够成为mDC。与未负载的mDC相比,凋亡U937细胞负载后的mDC(mDC-^ApoU937)分泌IL-12p70水平明显增高,而且由其所激发和扩增的T细胞以CD8^+的T细胞为主。细胞毒性实验显示:mDC-^ApoU937诱导的T细胞的对U937细胞的杀伤显著超过对NB4细胞的杀伤。结论:mDC-^ApoU937能有效地诱导特异性抗白血病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