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上调 Notch -1基因对人胶质瘤 U251细胞生学物行为及 AKT -mTOR 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 pNL -NICD 慢病毒感染 U251细胞,以 RT -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Notch -1基因 mRNA 和蛋白的表达,以 MTT 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同时检测 Notch -1上调对 AKT、mTOR、P70S6K、4Ebp -1蛋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ICD 慢病毒转染72h后,Notch -1基因 mRNA 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 <0.01);Notch -1上调明显促进 U251细胞增殖、侵袭、促进细胞进入 S 期,增加周期蛋白 Cyclin D1、CDK -4的表达,促进 AKT、mTOR 蛋白磷酸化。结论:上调 Notch -1基因促进 U251细胞增殖、侵袭,其机制和活化 AKT -mTOR 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2.
砷中毒指数在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一组改水干预前的地方性砷中毒资料 ,计算各发病单位的砷中毒指数。分析砷中毒指数与居民砷中毒检出率、掌跖角化率、水砷含量、尿砷水平、皮肤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等 ,均显示正相关关系。其中砷中毒指数 (y)与水砷 (x)相的曲线回归方程为 lg(y+0 .0 1) =3.0 16 x- 2 .16 ,两者相关系数为 r=0 .92 0 ;砷中毒指数 (x)与居民砷中毒检出率之间 r=0 .987,两者成直线回归关系 ,y=5 3.8x+1.5 1;砷中毒指数与足跖角化率之间亦呈良好线性关系 ,同样情况亦见于砷中毒指数与尿砷和异常尿砷检出率之间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5 9和 0 .919。砷中毒指数与以上各指标的相关系数分析 ,P值均小于 0 .0 5 ,且都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砷中毒指数以最简便方式概括了发病单位的砷中毒病例及病情程度 ,在比较不同单位病情时 ,比单纯的砷中毒检出率更能反映实际人群受砷危害情况 ,是流行病学研究中一较好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23.
福建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福建省动物种群及人群中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猪、犬、乳牛、山羊和啮齿动物(黄胸鼠及褐家鼠)等5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哺乳动物血清标本共1151份,收集普通人群血清标本2209份,暴露人群血清标本1722份,应用ELISA检测抗-HEV IgG抗体。结果不同动物HEV感染率有差异(x2=406.25,P<0.01),其中猪的感染率为71.31%,散养家猪(70.00%-94.12%)HEV感染率高于大型专业养猪场(39.77%),不同生长期(≥4月龄)的猪其HEV感染率未见不同。普通人群HEV的阳性率为23.3%,暴露人群HEV阳性率为33.3%;暴露人群阳性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在暴露人群中与鸡密切接触者,HEV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与猪密切接触者。HEV阳性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在普通人群中,男、女性HE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暴露人群中男性HEV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结论猪和暴露人群HEV的感染率较高;与猪、鸡密切接触者HEV阳性率高于普通人群,证明了HEV可能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相似文献   
24.
自然吞咽过程中舌骨及喉室移动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测量自然吞咽过程中舌骨及喉室的最大移动度。方法 选取40例志愿者为研究对象, 使用普通X线模拟机采集自然吞咽视频, 通过视频分析软件对吞咽视频进行连续快速截图, 测量自然吞咽过程中舌骨及喉的最大移动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结果 40例志愿者平均吞咽时间为(1.13±0.28) s。吞咽过程中舌骨及喉室的移动是先向上, 然后向外最后回到静息位置。舌骨前后方向最大移动度为(0.90±0.30) cm, 垂直方向最大移动度(0.93±0.36) cm;喉室前后方向最大移动度为(0.69±0.25) cm, 垂直方向最大移动度(1.04±0.45) cm。进一步研究发现年龄因素对吞咽时间有影响(P=0.03), 男女之间相近(P=0.13)。性别、年龄因素对舌骨和喉室移动度无影响(P=0.28~0.81、0.20~0.88)。结论 自然吞咽会引起舌骨及喉室向前上方移动, 这种移动在头颈部放疗计划制定过程中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术前CEA和CA15-3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5年1028例乳腺癌患者的CEA、CA15-3水平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CEA、CA15-3联合检测、CA15-3及CEA单独检测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敏感性均低,分别为20.9%、15.3%、9.5%;CA15-3和CEA联合检测在肝、骨和肺转移的阳性率则分别为86.7%、90.9%、45.5%(P=0.030),CA15-3、CEA单独检测对转移病灶的敏感性无差异(P均>0.05)。CEA、CA15-3单独检测及CEA、CA15-3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呈正相关性,(P均<0.001)。CEA单独检测的阳性率与年龄>45岁、绝经后、ER阴性、PR阴性、Her2阳性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除CEA、CA15-3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Her2阳性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及CA15-3单独检测与其他因素无相关性。结论:术前CEA和CA15-3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缺乏敏感性,但可作为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表现、诊断、组织特征及治疗。方法研究RDD1例,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RDD1例,病理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并有吞噬淋巴细胞现象,免疫组化S-100强阳性。本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结论RDD是良性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预后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淋巴结受累数目及结外器官受累部位,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治疗上以综合治疗为主,治疗后应随访。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转染miRNA-199a-3p的子宫内膜癌(E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pSIREN-miRNA-199a-3p过表达质粒并稳定转染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SPEC-2细胞。应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miRNA-199a-3p的表达;MTT、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上调miRNA-199a-3p可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SPEC-2的克隆形成能力(P0.01,P0.05);miRNA-199a-3p可增强阿霉素对Ishikawa、SPEC-2细胞的生长抑制(P均0.05)和凋亡诱导作用(P均0.05);Western blot证实,miRNA-199a-3p可显著下调mTOR及其效应蛋白p70S6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miRNA-199a-3p可能通过mTOR通路与阿霉素联合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为联合应用miRNA和阿霉素治疗EC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对比研究FDG PET-CT不同勾画方法间及与MRI显示鼻咽原发灶靶区差异,探讨FDG PET-CT勾画鼻咽原发灶大体肿瘤体积(GTV)生物靶区的可行性。方法 5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均行FDG PET-CT和MRI检查,先在MRI图像上勾画GTV得到GTV-MRI,然后在FDG PET-CT上分别用目测法或不同阈值法(30%、40%、50%SUVmax)勾画GTV得到GTV-PETvis、GTV-PET30、GTV-PET40、GTV-PET50。采用Wilcoxon检验GTV-PET不同方法间和GTV-MRI差异,以及不同T分期中不同勾画方法间差异。结果 全组GTV-MRI、GTV-PETvis、GTV-PET30、GTV-PET40、GTV-PET50分别为27.8、22.2、22.7、14.4、9.0 cm3,除GTV-PETvis与GTV-PET30间(Z=-0.05,P=0.958)以及T1~2期(25例) GTV-MRI与GTV-PETvis和GTV-PET30相似外(Z=-0.93、-0.93,P=0.353、0.353),其余均不同(Z=-5.74~-2.09,P=0.000~0.037)。结论 应用FDG PET-CT不同方法勾画的GTV-PET均max为阈值自动勾画鼻咽原发灶GTV可实现生物代谢肿瘤体积范围勾画。  相似文献   
29.
林勤 《中国卫生产业》2013,(14):188-189
近年来的观点认为,胃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幽门螺杆菌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物。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含有的毒力因子影响着胃黏膜的化生及其癌前病变。其中,毒力因子在致胃癌的发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幽门螺杆菌生物学特点与致胃癌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新疆地区食用盐碘含量新标准实施后人群碘营养状况,评价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按照《碘缺乏病病情监测方案》,分别于2011年和2014年开展全区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工作,并对两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2014年新疆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区碘盐覆盖率为99.87%(1 525/1 527),与2011年的99.67%(1 209/1 213)基本一致;合格碘盐食用率由2011年的97.60%(1 430/1 525)下降到2014年的93.58%(1 180/1 209),盐碘均值由30.46 mg/kg下降到26.67 mg/kg;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由2.40%(29/1 211)显著下降到1.57%(24/1 528),尿碘中位数由185.55μg/L下降到178.49μg/L,儿童碘营养均达到适宜水平;孕妇尿碘中位数由193.90μg/L显著下降到161.30μg/L,接近WHO推荐的下限。提示该地区碘缺乏病防治重点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水平,目前实行的盐碘新标准适合我区人群的碘营养状况。但对孕妇需加强日常监测,增加碘的摄入,以供应其特殊生理时期的碘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