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设计一种简单、实用的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所致的肌腱外露、指骨外露。方法在指背缺损区近端创面缘设计皮瓣,蒂一般O.3~O6cm左右,筋膜下腱鞘骨膜上分离。形成窄蒂的类岛状皮瓣.向远端旋转,覆盖缺损区.供皮辨区游离植皮。结果1996年8月-2003年7月间共修复36例,41指,有1指皮瓣感染坏死,2指贴骨瘢痕,其余均一期愈合,成活率97.6%.结论①窄蒂皮瓣为一种修复指背骨外露、肌腱外露的最简单、最有效方法;②一期皮辩下肌腱移植及薄层脂肪铺垫要慎重。  相似文献   
22.
笔者收集分折了153例患癫痫病儿童表现为"前纵裂池扩大"的CT诊断并与正常对照组56例进行了对比性研究,提出了儿童前纵裂池扩大的CT诊断标准,结合文献讨论了病因机制及前纵裂池扩大的程度不同与癫痫病临床治疗效果的联系。  相似文献   
23.
赵博  韩悦  杨连海  张业荣  高海涛 《临床荟萃》2009,24(17):1492-1494
目的探讨MRI、CT检查对颅内结核诊断的优势与限度。方法36例经临床确诊的颅内结核患者,CT平扫36例,强化扫描33例,MRI平扫26例,强化扫描22例。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颅内结核各种病变的检出效果及各自优势。结果CT及MRI检查对颅内病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强化扫描对于脑底池病变、脑梗死及异常脑膜强化的检出率均比CT强化扫描高(P<0.05)。而CT则可发现颅内异常钙化。结论MRI可以提高对于脑底池病变、脑梗死及异常脑膜强化的检出效果。CT检查则对钙化显示清晰。  相似文献   
24.
CT测量爆裂性骨折眼眶容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CT对于不同类型眼眶爆裂性骨折眼眶容积测量的最佳方法。方法:对眼眶下壁、内壁、内后壁单纯爆裂性骨折患者32例进行轴扫全眶测量、轴扫颧额突连线内测量和冠状面测量双侧眼眶容积,分别计算双侧眼眶容积平均值之差。结果:3种方法测量的双侧眼眶容积的平均值之差分别为:眼眶下壁骨折0.39ml、0.55ml和3.34ml;内壁骨折为4.63ml、1.32ml和1.02;内后壁骨折为2.25ml、2.26ml和2.05ml。结论:眼眶下壁骨折选择冠状面测量,其他两种测量方法因无阳性结果而被舍弃;内壁骨折选择轴扫全眶测量方法测量眼眶容积,其他两种方法,因测量范围不能完全包括骨折部位,测量值偏小而不用;内后壁骨折,3种方法测量结果相近,但轴扫增加患者的辐射和操作者的工作量,因此亦选择冠状面测量。  相似文献   
25.
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发作性剧痛为特征的一组常见的临床疾病综合征[1].该病发作时疼痛难忍 ,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经皮穿刺卵圆孔行半月神经节周围注射阿霉素治疗[2]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穿刺治疗过程中,患者体位的选择,卵圆孔的寻找,穿刺针的前进线路以及针尖所至部位的准确判断是治疗成败的关键.C型臂介导下采用改良定位技术,减少穿刺前调整体位的盲目性,降低医生及患者接受X线照射剂量,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经临床应用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CT仿真支气管内镜是近年来开发出来的一项新技术 ,采用计算机软件对管腔内表面具有相同像素的部分进行立体重建与模拟光学纤维内镜效果的方式显示管腔结构。我们回顾 3 4例 CT仿真支气管内镜检查的初步临床经验 ,通过与纤维支气管内镜的对照研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估。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 收集病例 3 4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10例 ,年龄 4 0~ 69岁 ,全部经纤维支气管内镜及病理检查证实。其中中心型肺癌 2 4例 ,结节病 6例 ,结核 2例 ,炎症 2例。1.2 方法 采用美国皮克 PQ- 60 0 0螺旋 CT机。患者仰卧 ,中线与床面中轴线…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自发性眶内出血的影像表现,探讨不同影像技术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证实的自发性眶内出血的超声、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或临床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0例中18例经手术证实,其中单纯性血囊肿6例,静脉性血管瘤伴血囊肿形成10例(畸形血管位于肌肉圆锥内7例,眼外肌3例),静脉曲张伴血囊肿形成2例(畸形血管位于肌肉圆锥内、眼外肌各1例),另12例由穿刺证实.30例自发性眶内出血在超声上均表现为回声不均匀的囊性结构伴轻度可压缩性,且内部无血流.所有病例在CT平扫上均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影,缺乏特征性,但病灶的CT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下降趋势,其中发病1~3 d者4例,CT值为82.0~89.0 HU,发病4~20 d者20例,CT值为69.0~82.0 HU;发病21 d至2个月者6例,CT值为30.0~37.0 HU.在MRI上,病灶具有典型的血肿信号特征及演变规律,发病1~3 d(4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明显的低信号;发病4~10 d(10例),T1WI上病灶内部出现高信号区,T2WI上仍呈低信号;发病11~20 d(10例),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T2WI上呈均匀高信号;发病21 d至2个月(6例),T1WI和T2WI上均呈高、低混杂信号表现.超声、CT平扫和MRI对自发性眶内出血诊断的临床符合率分别为96.7%(29/30)、26.7%(8/30)和100%(30/30),但均难以区分单纯性和继发性眶内血肿.结论 MRI对自发性眶内出血的诊断以及对血肿引起的继发性改变的评价作用均优于超声和CT.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自发性眶内出血的影像表现,探讨不同影像技术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证实的自发性眶内出血的超声、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或临床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0例中18例经手术证实,其中单纯性血囊肿6例,静脉性血管瘤伴血囊肿形成10例(畸形血管位于肌肉圆锥内7例,眼外肌3例),静脉曲张伴血囊肿形成2例(畸形血管位于肌肉圆锥内、眼外肌各1例),另12例由穿刺证实.30例自发性眶内出血在超声上均表现为回声不均匀的囊性结构伴轻度可压缩性,且内部无血流.所有病例在CT平扫上均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影,缺乏特征性,但病灶的CT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下降趋势,其中发病1~3 d者4例,CT值为82.0~89.0 HU,发病4~20 d者20例,CT值为69.0~82.0 HU;发病21 d至2个月者6例,CT值为30.0~37.0 HU.在MRI上,病灶具有典型的血肿信号特征及演变规律,发病1~3 d(4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明显的低信号;发病4~10 d(10例),T1WI上病灶内部出现高信号区,T2WI上仍呈低信号;发病11~20 d(10例),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T2WI上呈均匀高信号;发病21 d至2个月(6例),T1WI和T2WI上均呈高、低混杂信号表现.超声、CT平扫和MRI对自发性眶内出血诊断的临床符合率分别为96.7%(29/30)、26.7%(8/30)和100%(30/30),但均难以区分单纯性和继发性眶内血肿.结论 MRI对自发性眶内出血的诊断以及对血肿引起的继发性改变的评价作用均优于超声和CT.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于老年髋部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自1996年3月~2003年5月对74例应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23个月,手术时间平均40 min,骨折愈合时间10~12周,死亡1例,1例轻度髋内翻,2例髋关节活动受限,无骨不连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具有简单,安全,骨折愈合快,并发症低的特点,是适合于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0.
病例介绍患者,女25岁。因停经6~+月腹痛呕吐4h就诊。腹痛呈持续性,以上腹部为重,呕吐物开始为胃内容物,以后呈血性。发病当日大便一次。40d前因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查体:T35.4℃,面色苍白,脉搏扪不清,Bp7,3/5.3kPa.腹膨隆,宫底脐上3cm,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查血常规Hb 12g/L,RBC 4.2×10~(12)/L,WBC 16×10~9/L,N87%.尿(一)。B超诊断肝硬化腹水;双胎头,无胎心搏动。腹透:无肠胀气。内、外、妇科会诊意见:中期妊娠、双胎、死胎、上消化道出血。经补液血压升至13.3/10.7kPa。入院后9h腹胀加重,左腹部出现反跳痛,腹透有肠胀气。腹穿抽出暗红色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