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33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20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03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452篇 |
内科学 | 99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45篇 |
特种医学 | 54篇 |
外科学 | 155篇 |
综合类 | 780篇 |
预防医学 | 309篇 |
眼科学 | 7篇 |
药学 | 314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201篇 |
肿瘤学 | 4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104篇 |
2013年 | 121篇 |
2012年 | 190篇 |
2011年 | 184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70篇 |
2008年 | 159篇 |
2007年 | 174篇 |
2006年 | 174篇 |
2005年 | 139篇 |
2004年 | 106篇 |
2003年 | 123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眩晕3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眩晕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大部分高血压病病人的眩晕可随着血压的有效控制和对症治疗而消失,但有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虽经降压、对症治疗,其眩晕症状仍不能缓解。 相似文献
52.
回盲部疾病是指发生在末端回肠和盲肠处的疾病,因其特殊结构常易漏诊和误诊。本文对我院2002—2004年结肠镜检查的726例病人做回顾性分析,探讨结肠镜检查对回盲部疾病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等社会现象的凸显,医疗卫生服务对医学模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卫生观念的逐步确立,预防工作在我国卫生保健事业中愈显重要,其中健康教育和患者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的根本要素,而全科医生是健康教育的主角,因此,提高全科医生的服务水平、加强健康教育和患者教育的开展,将是基层医疗工作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54.
选取我院于2009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54例肱骨干中段骨折治疗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对照组接受钢板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理问题排序分别为睡眠、焦虑、恐怖、强迫、抑郁、敌对等。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症状自评量表焦虑、恐怖、睡眠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中症状自评量表敌对、恐怖、强迫较对照组轻(P<0.05),观察组术后症状自评量表抑郁、恐怖、睡眠较对照组轻(P<0.05)。在肱骨干中段骨折治疗中交锁髓内钉较钢板固定术对患者的心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5.
<正>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关节疼痛使病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遭受巨大痛苦。护理结局分类(NOC)是用来测量与护理有关的病人结局的标准化语言[1,2],它可以为满足病人的需求、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由于地域、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差异因素的限制,NOC并不是拿来即用的一种普实性 相似文献
56.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改进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提高制模成功率。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对传统造模方法进行了改进,只剪断一根肋骨,不使用扩胸器,直接用结扎线将肋骨残端用力拉向两侧,充分暴露心脏,不需要助手就可独立完成造模。结果:造模20只,成功18只,成功率90%。结论:改进后的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节省时间和人力,成功率高。此法造模是目前完成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比较好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57.
临床上对于便秘患者常采用肥皂水灌肠法,但对急诊便秘者采取普通排便方法效果不佳。目前,我们改变患者的灌肠体位,由原来的左侧卧位改成膝胸卧位,效果满意。1对象本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25-75岁,平均55.5岁。7—10d未解大便者42例,10d未解大便者2例,5~7d未解大便者16例。2操作方法将2支开塞露去帽,连接一次性导尿管,挤出少许湿润顶端部。嘱患者脱裤至双膝部,取膝胸卧位,操作者将一次性导尿管塞入肛门7~10cm,将2支开塞露挤入。3结果与讨论通过急诊科通便60例的观察,成功率为99%。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层流手术室内手术过程中手术台的污染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2月2007年2月择期一类清洁开颅手术30台.在手术开始前及手术开始后1h、2h、3h、4h及手术结束时对术中的手术切口巾、手术器械、器械台上的无菌单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手术开始前手术切口巾、手术器械及器械台上的无菌单未检测出细菌或检出细菌量极少.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检测出的细菌数量逐渐增加,手术开始后4h及结束时与手术开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层流手术室中进行的一类手术,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器械台很难保持无茼状态。术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建立无菌屏障。隔绝来自病人自身皮肤的细菌污染,对于减少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观察泌尿腹腔镜手术中呼吸功能变化及增加每分钟通气量的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全麻下泌尿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均分为A、B两组,男120例、女80例,年龄78~15岁。两组观察方法略同:气管内插管后,CO2气腹前行动脉血气分析,同时记录PetCO2、Paw。然后增加机械通气频率(A组2次/min、即每分钟通气量增加约16%,B组3次/min、即每分钟通气量增加约25%)。腹腔镜手术基本结束,终止CO2气腹时,再次行动脉血气分析、同时记录PetCO2、Paw。观察并比较两组CO2气腹前后动脉血气、PetCO2、Paw变化及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前pH、PaCO2、PetCO2及Pa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气腹后,两组患者均较气腹前pH降低,PaCO2、PetCO2和Paw升高,A组和B组相比,pH降低、PaCO2、Paw升高,而PetCO2无明显差异。结论:泌尿腹腔镜手术中的呼吸功能监测十分重要,不可忽视。为抵消CO2气腹所导致的PaCO2增加,选择每分钟通气量提高25%进行调节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