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9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305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88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66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711篇
内科学   486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157篇
特种医学   2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504篇
综合类   1381篇
预防医学   477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611篇
  6篇
中国医学   383篇
肿瘤学   22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11iummarneffei,PM)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于1956年在越南竹鼠中首先发现[1]。1973年,DiSalvo等[2]首次报道了人类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本病可发生于健康者,但更多见于免疫抑制、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1988年,Piehl等[3]首次报道了首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之后该真菌被认为是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4],其误诊率及病死率极高。我国主要发生在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本文回顾分析了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诊疗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建立长春瑞滨化疗性静脉炎动物模型适宜的给药浓度,为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择实验用健康家兔2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各7只。均于一侧耳缘静脉注药建模。第1组注射生理盐水10mL作为阴性对照,其余3组将长春瑞滨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分别按12.5mg/m2、25mg/m2和50mg/m2剂量注射。结果长春瑞滨组静脉炎症反应出现于注射后24h,48h左右表现最显著,约于1周恢复。25mg/m2组、50mg/m2组注射后48h有典型的静脉炎病理变化,50mg/m2组4只家兔分别于药物注射后第7~10天死亡,25mg/m2组家兔无死亡。结论参照人体用量采用长春瑞滨25mg/m2于家兔耳缘静脉化疗,能较好建立化疗性静脉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3.
184.
目的:实现射野区域剂量分布Gamma([γ])通过率的计算,对治疗传输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从Oncentra Masterplan治疗计划系统中随机提取6位完全匿名患者的调强放射治疗验证计划,导出DICOM格式的验证计划并利用Matlab软件重建多叶准直器区域和剂量。然后将验证计划移植到MatriXX模体并测量剂量分布。用Matlab代码对验证计划剂量分布和模体测量的绝对剂量分布进行分析。结果:传统方法[γ]通过率受计算区域选择影响较大,而以射野区域作为计算区域则避免了这个问题,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γ]通过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射野区域的剂量验证避免了[Dn]值对[γ]通过率的影响,而且对射野区域利用剂量面积直方图分析其剂量特性,有利于评估治疗计划系统临床治疗的准确性和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8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在BI-RADS 3级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5例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肿瘤患者,BI-RADS分级为3级的肿块共425个,分析其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35岁及<35岁不同年龄段的病理结果、恶性率等。结果425个临床触诊阴性病灶均被完全切除,平均手术时间小于15 min。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灶共405个(95.29%),恶性病灶共6个(1.41%),癌前病变共14个(3.29%);术后出现瘀斑4例(2.29%),局部血肿2例(1.14%);术后随访1年,其中3人局部复发(1.71%)。≥35岁患者103例,其中乳腺癌有5例(4.84%),不典型增生有4例(3.88%),良性乳腺疾病患者有94例(91.3%);<35岁患者72例,其中乳腺癌为0(0%),不典型增生有2例(2.78%),良性乳腺疾病患者有70例(97.2%)。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可对BI-RADS 3级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进行早期诊治,且美观、微创、安全,值得推广应用;≥35岁患者推荐微创手术活检以早期诊断及降低乳腺癌漏诊率。  相似文献   
186.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观察高血压患者腹部内脏脂肪的厚度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探讨高血压患者内脏脂肪沉积及颈动脉硬化关系的特点。方法收集了2012年~2013年本院住院及体检单纯高血压患者(A组)101例,设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血压对照组(B组),应用二维超声测量腹部内脏脂肪(VFT)厚度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A组VFT、IMT均比B组增厚, VFT两组间性别不同有差异,VFT、IMT与年龄、BMI、血压分级呈相关,排除性别年龄因素偏相关分析VFT、IMT仍与收缩压、舒张压、血压分级相关。将VFT作为因变量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性别、BMI、收缩压均为影响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腹内脂肪厚度与年龄、BMI及血压分级相关,也与IMT相关,也可以作为高血压患者血压增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7.
种植术区的骨质、骨量是种植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上常常因为患者缺牙区骨量不足而使得种植医生及患者对种植牙望而却步,随着骨增量技术的发展,使得种植手术的适应证不断扩大,常见的骨增量技术包括骨劈开术、骨挤压术、引导骨再生技术、牵张成骨术、上颌窦提升术及骨移植术等,这些技术的单独及联合应用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种植手术的成功率,本文就骨增量技术在牙种植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8.
目的观察运用经皮椎间孔镜(PELD)联合射频臭氧消融术治疗合并高信号区(HIZ)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完成PELD联合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资料,最终纳入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37例。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32~70岁,平均52.5岁。分别于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腰腿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75 min;出血5~10 mL,平均6 mL。术中无硬膜囊撕裂、脑脊液漏、椎间盘炎等并发症出现;术后3个月1例患者同节段复发,予以椎间孔镜翻修。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6.8个月。37例患者术前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83±1.26)和(8.25±0.23)分、出院时为(2.80±1.34)和(3.07±1.25)分、术后1个月为(2.14±1.15)和(2.38±1.27)分、末次随访为(2.05±0.79)和(1.64±0.52)分;术前ODI评分为(75.31±15.34)分、出院时为(28.14±8.53)分、术后1个月为(16.16±7.58)分、末次随访为(11.42±4.13)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其中优30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59%。结论 PELD联合射频臭氧消融术治疗合并HIZ的LDH疗效确切,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明显改善,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9.
190.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孤立性肺结节(SPN)影像学特征,提高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收集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病理确诊的170例SPN,恶性结节(116例)作为肺腺癌组,良性结节(54例)作为良性结节组,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结节的CT表现(位置、病灶形态、内部成分、瘤-肺界面、瘤周毛刺征、胸膜牵拉征、支气管截断征等)及强化方式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病灶直径和距胸膜距离的差异。 结果肺腺癌组与良性结节组比较,实性、亚实性结节(42.2% vs 22.2%、44.8% vs 29.6%)、不规则形(88.7% vs 35.2%)、瘤-肺界面不光滑(77.6% vs 22.2%)、分叶(62.9% vs 14.8%)、瘤周毛刺征(56.9% vs 3.7%)、胸膜牵拉征(45.7% vs 3.7%)等征象表现所占比例均大,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17、52.24、47.03、23.54、43.43、29.66,P均<0.05);2组间病灶直径和距胸膜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动脉期肺腺癌组结节轻-中度度强化比例高于良性结节组(57.4% vs 28.6%),结节明显强化比例低于良性结节组(35.2% vs 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静脉期肺腺癌组结节延迟强化比例高于良性结节组(83.3% vs 53.5%),结节强化减退比例低于良性结节组(9.2% vs 4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23,P<0.05)。 结论CT是检出肺结节的主要方法,通过特征性表现结合增强特点可以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尽早对肺癌结节进行正确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