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8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马立人等将分子生物学新技术——PCR技术,用于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检测,可直接检测病毒核酸,更灵敏确切地反映传染性,建立了微量快速、套式(二次及一次)、多元、分型PCR方法以及PCR定量技术,配齐PCR用全套轻便装备及试剂盒。具多项创新,在国内领先。成本降低至原法的1/5~1/10,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优于血清学方法,已向全国200多个单位推广使用。在血制品生物制品质控、输血及临床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常规法、拓展法和替代法等3种激光防护镜光密度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合成不确定度评定。常规法适宜测量小于3的光密度;拓展法适用于测量大于等于3的光密度;替代法测量较大范围内的光密度值,它具有测量过程相对简便和不确定度较小的优点,其前提是选择合适衰减比的衰减片及合适灵敏度的仪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介绍毛细管内磁性微粒(Fe2O3)的磁场定位实验,对磁性颗粒在毛细血管内的受力进行分析,得到了磁靶向药物的磁场定位条件。分析了药物载体直径及所包覆药物层厚度对定位所需最小磁场梯度的影响,以通电螺线管磁场为例探讨了病变部位离体表不同深度时定位治疗的方法,结果可供磁性载体设计和磁靶向药物定位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低剂量1318nm Nd:YAG激光对体外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低剂量1318nm Nd:YAG激光的生物学效应。方法:用波长为1318nm的Nd:YAG激光连续照射体外培养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胰腺癌PC-3细胞,分组分别照射Os、2s、4s、6s、8s、10s、12s、14s,每天1次,照射3次后,继续培养24h,噻唑蓝比色法(MTT)测定各组OD值,研究细胞增殖惰况。结果:随着激光照射剂量的提高,PC-3细胞的OD值逐渐升高(P〈0.05)。结论:1318nm Nd:YAG激光,在低剂量范围内照射PC-3细胞,具有明显促进其增殖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在临床应用上应避免该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脉冲1.338μm激光致青紫蓝灰兔视网膜损伤效应,确定其损伤阈值。方法以输出波长1.338μm、脉冲宽度5 ms的移频Nd∶YAG激光为照射光源,角膜入射光斑直径5 mm,在19.8、24.2、29.5和33.9J/cm24个剂量下照射12只青紫蓝灰兔的24只眼视网膜,于照后即刻、1 h、24 h和48 h用检眼镜观察视网膜损伤,统计各个剂量下的损伤发生率,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损伤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于照后48 h摘取眼球进行视网膜病理观察。结果阈值水平的视网膜损伤为淡淡的灰白色凝固斑,边界模糊,较重者损伤斑为白色,有的伴有点状或环形出血。视网膜损伤发生率随照射剂量的升高而升高,随时间的延长在照后24 h内略有升高,到照后48 h不再上升。统计分析照后1 h、24 h的损伤发生率确定视网膜损伤阈值分别为4.83 J/cm2(95%置信区间4.60~5.05 J/cm2)和4.60 J/cm2(95%置信区间4.31~4.86 J/cm2)。光镜下观察视网膜损伤区向内隆起,内、外核层、节细胞层等各层细胞都可观察到胞核固缩、深染等损伤特征,但色素上皮层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脉冲1.338μm激光在角膜入射光斑直径5 mm,脉冲宽度5 ms条件下致青紫蓝灰兔视网膜损伤的阈值为4.60 J/cm2。视网膜损伤累及视网膜全层,但色素上皮层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16.
激光能量计信号输入到数字万用表,数字万用表通过RS232总线与微机通讯;设计了激光触发控制电路,由微机发送指令控制激光触发;采用Bland C++语言开发了测控软件,从而实现了激光能量标准装置的测控自动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皮肤组织中的光传输和热传导规律入手,理论分析1.319μm激光照射下白猪皮肤组织内的光分布特征和温度变化规律,并与皮肤损伤阈值实验结果和组织温度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方法: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和Gardner拟合公式研究1.319μm激光在白猪皮肤组织中的传输规律;利用Gardner拟合公式建立组织光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构建组织热传导  相似文献   
18.
激光能量标准装置的研究和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光电子学有关理论,研究和建立了医用激光能量标准装置,实现了激光照射的程控、能量计检定及能量测试的自动化;该项测量标准,量程为10-2J-1.0J,波长为1064.0nm,扩展不确定度为3.0%(k=2.5),达到全军最高医用激光能量测量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本文介绍了该测量标准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红、绿、蓝三色激光闪光致人和动物暂时性视觉功能抑制的比较生物学研究,阐明其剂量-效应规律、光谱依赖特性、闪光脉冲宽度影响以及人与动物间的差异。方法:以青紫蓝灰兔、新西兰白兔和健康成年志愿者为实验对象,选择633 nm红光、532 nm绿光和473 nm蓝光在暗适应条件下开展实验研究。动物评价采用闪光视网膜电图技术,以ERG-b波消失后恢复时间衡量视觉功能抑制效果;人眼评价采用心理物理学技术,以视觉靶标消失后恢复时间衡量视觉功能抑制效果。结果:激光闪光所致视觉功能抑制效应强烈依赖于闪光剂量,二者呈正相关;三色激光对青紫蓝灰兔视觉功能抑制效果的波长依赖性与暗视觉(视杆细胞)光谱敏感度曲线匹配,蓝、绿激光效果较强且相近,红光较差;三色激光对人眼视觉功能抑制效果的波长依赖性则与明视觉(视锥细胞)光谱敏感度曲线匹配,效果最强的是绿光,其次是红光,蓝光最差。不同脉冲宽度激光对视觉功能抑制效果,不论动物还是人眼,均取决于总曝光量,即闪光亮度与闪光脉冲持续时间之积,而与脉冲宽度无关。结论:动物闪光视网膜电图技术与人心理物理学技术所揭示的激光致视觉功能抑制效果的波长依赖性分别服从"等暗视亮度"和"等明视亮度"法则;脉宽依赖性则均服从"等曝光量"法则。选择接近人眼明视觉中心波长(550 nm)的激光和长脉冲闪光照射条件,可以获得较大的视觉功能抑制效果和较低的眼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20.
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水平探讨激光生物效应是激光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在进行激光生物效应研究,特别是探讨生物组织受到较强激光作用的操作修复规律及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机制时,为避免体内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建立体外培养细胞的激光损伤模型,以便为深入探讨组织受到激光损伤后的变化提供直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