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创立了中医体质病理学和人体体质学 ,是我国近代中医基础理论的一大代表作 ,加入基因信息的虚拟人 ,在体质与证型关系的研究中将发挥比人类基因组计划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实施临床路径对脑梗死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开展脑梗死临床路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对比未实施临床路径组(传统组)与实施临床路径组(路径组)的治疗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住院并发症、住院病死率、治疗90 d再住院率、治疗90 d病死率.结果 实施脑梗死临床路径可提高治疗90 d患者生活能力(P=0.026),治疗14 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P=0.897)、住院并发症发生率(P=0.073)及病死率(P=0.596)、治疗90 d再住院率(P=0.291)、病死率(P=0.962)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实施脑梗死临床路径能够改善提高脑梗死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评价平衡针在院前急救中对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第三方盲法方案,把67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4)和对照组(n=33),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平衡针及"假穴位"针刺治疗,评价治疗后15、60min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及安全指标。结果:(1)两组治疗后15minVSI评分比较,头晕、视觉敏感、恶心呕吐、头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平衡障碍、眩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0minVSI评分比较,眩晕、头晕、恶心呕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平衡障碍、视觉敏感、头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1h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院前急救中平衡针治疗对眩晕疗效明显,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90d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于2003-12/2004-04选择广东省中医院神经一科收治传统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为传统组。于2004-05/11选择广东省中医院神经一科收治临床路径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为路径组。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比较实施临床路径前后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90d的再住院率。结果共纳入患者195例,其中路径组105例,传统组9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路径组患者治疗90d再住院12例(11.4%),传统组患者再住院15例(1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115,P>0.05)。②路径组患者再住院的原因有再发脑卒中1例,脑卒中后并发症1例,慢性疾病急性加重2例,其他急性疾病8例;传统组分别为3,2,2,8例。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前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90d内的再住院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可能与研究样本量不足及随访时间较短有关,提示为进一步评价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尚需扩大研究样本,延长随访期限。 相似文献
26.
27.
28.
1 我国卒中治疗的具体情况在新世纪里 ,脑卒中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在我国作为卒中病的高发区 ,卒中的治疗更不容忽视 ,然而就目前我国的治疗状况来看 ,无论在中医还是西医 ,都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突破。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仍居高不下。卒中单元的出现 ,为卒中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模式 ,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然而由于我国自己的特点 ,照搬国外的模式 ,难于通行。目前在我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卒中单元。〔1〕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 ,我国有以下特点 :医疗体制和社会保障 卒中单元的管理是个系统过程 ,由于经济的原… 相似文献
29.
缺血性中风临床路径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所开展的缺血性中风临床路径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对比实施临床路径之前与实施临床路径之后患者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实施缺血性中风临床路径之后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实施缺血性中风临床路径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患者在行乳腺癌手术的同时,于胸大肌后方Ⅰ期硅胶假体植入行乳房重建术,对围手术期结果、乳房外观评价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例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10例切除;3例单侧乳腺癌行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假体植入术,3例同时行乳房重建术和双乳对称性手术(含1例双乳癌)。术后外观评价均为良,患者满意。所有患者乳头乳晕复合体及皮瓣均无缺血坏死,术后1例伤口感染,1例放疗后包囊挛缩。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10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40例未出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2例死亡。所有患者乳房外观及手感满意。结论乳腺癌术后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具有诸多优点,但也要看到其缺点,临床医生不要盲目行乳房重建;切缘安全是保留皮肤、乳头和乳晕手术的前提;结合患者意愿、肿瘤临床分期、生物学行为、分子分型作充分评估,要考虑到对侧乳房的对称性问题,来选择适合患者的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