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陈秋生  杨建成 《现代康复》2000,4(10):1515-1515
目的探讨小儿麻痹后股四头肌瘫痪治疗方法的改良。方法游离缝匠肌中、下2/3段,止点不切断前移代股四头肌。结果手术53例,随访34例,随访时间14~45个月,平均28个月。伸膝平均肌力由术前0.89级增至术后2.76级。所有患膝关节较术前稳定有力,步成改善。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效果确实、时间缩短、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2.
2005年5月-2008年5月,我们对15例溃疡期褥疮患者,采用了中药生肌玉红膏外敷加防褥疮气垫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3.
跟痛症是骨科门诊的常见病,它主要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引起的疼痛,跟痛症又称足跟痛,是以足跟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症候群,始见于清刘恒端《经历杂论诸痛论》中犤1犦。患者足跟不敢着地,常跛行或踮起足尖行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其病因较复杂,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以外治法应用最为广泛。自1998~2001年间利用空心缓冲鞋垫加曼格磁贴治疗63例跟痛症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63例患者中,男42例,女21例;年龄45~71岁,平均56岁;左侧34例,右侧29例;病程1年以…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早期伤段脊髓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通过伤段脊髓组织催化[3H]标记的精氨酸转化生成[3H]标记的瓜氨酸的量,测定脊髓压迫伤后0~60min伤段脊髓组织NOS的活性。结果脊髓压迫伤后,NOS活性明显增加,伤后5min达最高点;然后又迅速下降.于伤后1h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在脊髓伤后1h内,伤段脊髓组织NOS活性迅速而短暂升高。  相似文献   
75.
后部结构逐级切除对腰椎三维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后部结构逐级切除对腰椎三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7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L1~S1),通过逐级切除L4~5节段的后部结构,共形成7种减压状态,运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测试各模型的稳定性。结果:全椎板加双侧小关节部分切除,脊柱的前屈及左/右轴向旋转稳定性即已受到显著性破坏。结论:腰椎后部韧带结构对脊柱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减压治疗时,在尽可能维持小关节完整性的同时,亦应尽量保留椎板及后部韧带等结构。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改良早、晚期髌股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 ①游离缝匠肌下 1/3段 ,止点不切断移至髌骨前 ,建立髌骨向内可变拉应力 ,治疗髌骨向外移位引起的早期髌股关节炎。②游离缝匠肌中下 2 /3段 ,止点不切断移至膝前 ,加强股四头肌肌力 ,治疗晚期髌股关节炎髌骨切除后伸膝肌力减弱。 结果 治疗早期髌股关节炎 8例 10膝 ,随访 7例 8膝 ,临床症状消失 ,关节伸屈活动正常 ;治疗晚期髌股关节炎髌骨切除后肌力减低 7例 8膝 ,髌骨切除同时缝匠肌前移 3例 3膝 ,术后伸膝肌力Ⅳ~Ⅳ 级 ,很好完成最后的 10°~ 15°伸膝。 结论 方法新颖、操作简单、效果确实、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专科医师早期进病房介入脆性骨折患者管理对住院期间骨质疏松诊疗及出院后至骨质疏松专科随诊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17 713例年龄≥50岁的脊柱和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根据在住院期间是否接受骨质疏松专科医师介入管理,分为介入组(8 551例)和非介入组(9 162例),比较两组脆性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接受骨质疏松诊疗及出院后3个月内至骨质疏松门诊随诊情况。结果 介入组与非介入组患者相比,接受骨密度检查率(62.99%vs. 6.39%)、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率、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率(61.99%vs. 48.54%)及出院后3个月内至骨质疏松专科门诊随诊率(14.06%vs. 5.63%)均明显升高。结论 骨质疏松专科医师早期介入可明显提高脊柱和髋部脆性骨折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测率,增加骨质疏松的治疗率,强化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78.
杨建成 《颈腰痛杂志》2005,26(2):159-159
患者,女性,8岁,因外伤致腰背部疼 痛,右下肢麻木、无力,1天入院。患者腰 背部受重物打击,当即感腰背部疼痛,右 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正常就诊我院。 查体:右下肢自腹股沟以下感觉减退,患 侧股四头肌、腓骨长短肌、伸趾肌肌力 0-Ⅰ级,其它肌群肌力Ⅳ-Ⅴ级。入院 后,X片检查胸腰椎未见异常,MRI检查 发现T12~L1椎间孔处有-8mm×10mm 大小占位病变,T1为低信号,T2为高信 号。手术行右侧椎板开窗探查,术中见 T12-L1处有-8mm×10mm大小囊性占  相似文献   
79.
双侧峡部裂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研究双侧峡部裂对腰椎三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实验材料为8具成人新鲜腰椎标本,切断L2双侧峡部,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对标本施加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等6种力偶矩(10N.m),由脊柱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得到腰椎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双侧峡部断裂后,腰椎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运动范围分别增加26.6%、55.9%、100.9%、115.8%,较正常标本有显著性增大,而左/右侧弯变化不大。结论:峡部对腰椎三维稳定具有重要的力学作用,双侧峡部裂导致腰椎不稳。  相似文献   
80.
髋部骨折内固定术中螺钉松动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6年5月~2002年10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中内固定松动21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