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HP即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诱发胃癌的重要原因。我们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胃护胃 ,同时口服甲硝唑、呋喃唑酮杀HP ,经与口服“胃三联”组对照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 6 8例病例来自我院 1997年 1月~ 1999年 1月慢性胃炎专科门诊及内科住院病人。经随机分组 ,其中 37例用本法治疗 (治疗组 ) ,31例用“胃三联”治疗 (对照组 )。两组间性别、年龄、平均病程、胃镜听见及HP感染程度均大致相同 ,具可比性 (P >0 0 5 )。1 2 确诊标准 :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及PCR检测胃粘膜活组织HP阳性而确诊。治…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经后内侧及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35例通过后路手术入路治疗后胫骨平台骨折,包括12例后内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后内侧入路,13例后外侧平台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10例胫骨平台后内侧及后外侧均骨折采用后内侧加后外侧入路。[结果]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生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也没有发生膝内翻、膝外翻畸形及骨折脱位,并且骨折处均已愈合。2例患者术后出现了明显的膝关节屈曲及伸展受限,在经过关节镜下松解手术并辅助以膝关节功能锻炼后得到改善。3例患者术后发生了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在经过向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以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之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经后内侧及后外侧入路的手术方法有利于后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而且显露手术视野更清楚、后胫骨平台内固定操作更方便、手术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83.
目的评价融合蛋白基因质粒(pFP)联合在体电脉冲(EP)介导的HBVDNA疫苗(pS2.S)免疫HBV转基因(Tg)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HBVTg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分别为pS2.S+pFP、pS2.S+pcDNA3.1免疫治疗和pcDNA3.1对照组。联合免疫质粒总剂量40μg/只,按1:1比例混合接种。初次免疫后第4、8周分别进行第一、二次增强免疫,免疫前后分别检测血清学、组织学及HBV特异性免疫应答。结果HBVDNA血清定量检测结果,pS2.S+pFP组免疫第8周(13317±2539)拷贝/ml、第12周(6462±3359)拷贝/ml时分别较免疫前(36159±7769)拷贝/ml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S2.S+pcDNA3.1组第4周(20618±9523)拷贝/ml及第8周(23818±5319)拷贝/ml时均较其免疫前水平(36090±4421)拷贝/ml明显降低(P〈0.01),但不能持续到12周(27691+13071)拷贝/ml。并明显高于此时pS2.S+pFP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终点(12周)pS2.S+pFP组强小鼠个体血清HBVDNA及肝组织HBsAg表达水平降低的同时,伴随其血清ALT水平及HBs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目的升高。结论,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融合蛋白基因表达质粒能够增强HBVDNA疫苗抑制强鼠HBVDNA复制和表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4.
DNA疫苗诱导健康小鼠抗-HBs产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初步评价DNA疫苗诱导健康小鼠体液免疫应答效果。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编码乙型肝炎病毒(HBV)中蛋白(preS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早期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按组织学改进的Marmarou等的自由落体法建立弥漫性脑轴索损伤模型,将SD大鼠21只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损伤组大鼠于伤后不同时间点灌注、取材,随后行常规HE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检测β淀粉样前体蛋白在神经元的表达。对照组仅行头皮切开。结果大鼠伤后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呼吸抑制和抽搐。损伤大鼠脑组织大体病理学检查见皮层、胼胝体、脑干等部位的脑挫伤灶。在DAI后半小时始,脑组织内各结构逐渐出现β-APP阳性表达,在伤后24h达高峰,伤后24h轴索断裂征象最为常见。结论成功复制了自由落体致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DAI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轴索损伤常见部位在脑干、胼胝体和大脑皮层。β-APP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即有增加,增加趋势呈波动性,β-APP作为反应蛋白有望用于检测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的50例PTC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的表达。结果 (1)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的表达:癌组织中Notch-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82.00%(41/50),高于癌旁组织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60,P0.001);癌组织中Numb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66.00%(33/50),高于癌旁组织的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54,P0.001)。(2)癌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癌组织中Notch-2蛋白与Numb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_s=0.323,P=0.022)。(3)癌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的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癌组织中Notch-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包膜浸润、颈部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癌组织中Numb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和包膜浸润均无关(P0.05),而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有关(P0.05),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组,Ⅰ期+Ⅱ期组患者的表达阳性率高于Ⅲ期+Ⅳ期组。结论 PTC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较癌旁组织高,且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两者可能在PTC的病程进展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7.
杨富强  康俊辉  董明驹 《重庆医学》2011,40(11):1109-1110
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检测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肌疼发生后24 h及2、4、7 d时的肌红蛋白、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动态变化规律,并对前2 d检测值诊断灵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肌疼发生后24 h内血清肌红蛋白(Mb)能平均升高10倍以上并达到峰值,7 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CK在2 d左右达峰值至10倍以上,以后浓度逐渐降低,7 d时其浓度仍高于正常水平;CK-MB及LDH仅在发病2 d左右时,其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红蛋白在肌疼发生24 h内检测灵敏度最高;2 d时检测与C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肌红蛋白是一种灵敏度高,并对肌炎的诊断有更早的提示作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88.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临床确诊为偏头痛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组(治疗组)60例,单用西比灵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g/次,3次/d,口服;西比灵10mg,每晚睡前服.对照组给予西比灵10mg每晚睡前服.2组均连续治疗30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7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可明显改善偏头痛病人的头痛发作程度.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方法对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阻断方式分组,孕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对新生儿联合采用乙肝疫苗(HBVV)注射(A组,126例);仅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HBVV(B组,102例);仅新生儿进行HBVV接种(C组,215例)。检测A组孕妇血液HBV DNA含量变化,比较各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及1岁后感染率。结果 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76%、4.92%和4.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1年后感染率分别为5.92%、4.93%、8.3%,C组感染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使用HBIG不能降低孕妇病毒载量,对HBV宫内传播无保护作用;对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HBVV能减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survivin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在不同级别脑膜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脑膜瘤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56.6%(30/53),并随分级增高表现为逐级增高的趋势,脑膜瘤Ⅱ级与脑膜瘤I级相比,P=8.873,P〈0.01,脑膜瘤Ⅲ级与脑膜瘤I级相比,x2=11.793,P〈0.01,但脑膜瘤Ⅲ级与Ⅱ级相比,x2=2.365,P〉0.05,差异不具有显著性。MVD在脑膜瘤I级中计数为(18.98±8.34),Ⅱ级中计数为(26.48±10.35),Ⅲ级中计数为(38.91±12.95),呈逐级增高趋势,MVD在不同级别脑膜瘤中的表达值具有显著差异。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组的MVD(16.34±6.72)值明显低于survivin表达阳性组(30.07±11.55),经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urvivin的高表达可能参与脑膜瘤的发生、发展及微血管的新生,故可作为评价脑膜瘤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