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3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181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47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396篇
内科学   23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1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84篇
综合类   853篇
预防医学   333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346篇
  2篇
中国医学   460篇
肿瘤学   9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固定平台与旋转平台假体用于外翻膝的早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昆鹏  张雪冰  张国栋  杨光  齐欣 《中国骨伤》2015,28(10):897-902
目的:比较外翻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旋转平台和固定平台两型假体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由同一医师进行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的17例(23膝)进行回顾性随访研究,其中男2例,女15例;年龄48~75岁,平均61.5岁。术前诊断为骨性关节炎14例(19膝),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4膝),所有膝关节有外翻畸形。其中9例(12膝)使用固定平台型假体(PFC Sigma),8例(11膝)使用旋转平台型假体(PFC Sigma RP).术前和术后随访行KSS、HSS、WOMAC评分,测量关节活动度、胫股角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患者膝外翻畸形均得到矫正,术后末次随访的KSS、HSS、WOMAC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胫股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其中固定平台组和旋转平台组在术后KSS、HSS、WOMAC评分以及胫骨角、膝关节活范围改善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末次随访膝关活动范围固定平台组(101.8±8.8)°与旋转平台组(108.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平台组没有发现垫片脱位,两组术后均无感染、腓总神经麻痹、脱位、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X线检查未见假体骨溶解及松动发生。结论:外翻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使用旋转平台和固定平台型假体均能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效果,两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LESS)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优势与可行性。方法比较25例单孔腹腔镜组与50例传统腹腔镜组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切口长度、皮下气肿的发生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PS)、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单孔腹腔镜组在术后切口长度、皮下气肿发生率及VAPS等方面与传统腹腔镜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LESS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上是可行的,而且其在刀口的美观上、减少术后皮下气肿和缓解疼痛等方面效果明显优越于传统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原因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下捕捞断裂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2008年12月至2014年6月我科门诊胸部X线诊断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患者11例,采用DSA下经右侧股静脉途径使用不同规格的抓捕器及导管配合捕捞断裂导管;统计静脉港植入资料分析体内导管断裂原因.结果 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发生率为0.39%,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发生率分别为0.16%、2.32%;7例锁骨下静脉港5例由导管夹闭综合征引起体内导管断裂,占71.43%.11例体内断裂导管均成功经右侧股静脉取出.结论 合理选择静脉港的植入途径,将减少体内导管断裂的发生;DSA下能及时捕捞断裂导管,快速解除断裂导管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和曲马多2种静脉给药方式对丙泊酚注射痛的预防效果,获取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3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静脉注射组(BI组)及滴注组(BD组)、曲马多静脉注射组(TI组)及滴注组(TD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5 min,BI、TI及C组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 mg、曲马多100 mg、生理盐水;BD、TD组分别静脉滴注布托啡诺2 mg、曲马多100 mg,丙泊酚静脉注射2.5 mg/(kg·2 min)。采用四分法分别评估布托啡诺和曲马多的预注痛和丙泊酚注射痛及总的疼痛发生率。结果 BI组和TI组预注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且BI组明显高于TI组(P<0.05);C组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研究组(P<0.05),其中BD组最低(P<0.05),其次为BI组,明显低于TI和TD组(P<0.05);总的疼痛发生率BD组仅为6.7%,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或滴注布托啡诺和曲马多均可减少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静脉滴注布托啡诺2 mg效果最佳,但应密切观察,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2008—2012年成人浮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青年患者与中老年患者性别、合并骨折及骨折类型构成的差异,为此类骨折的诊治、预防等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诊治的成人(≥16岁)浮膝损伤患者资料,排除陈旧骨折、病理骨折及假体周围骨折等。所有影像资料由经过培训的4名本院骨科住院医师进行整理分型,并由本院2名骨科主任医师及1名放射科主任医师进行监督检验,统计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及合并骨折等数据。≤45岁患者为青年组,>45岁患者为中老年组。结果5年间共诊治成人浮膝损伤204例208侧,占成人全身骨折的0.40%(204/52225),占成人股骨骨折的3.93%(204/5196),占成人胫腓骨骨折2.49%(204/8199)。其中男173例,女31例;年龄16~85岁;青年组153例,中老年组51例。青年患者和中老年患者中均以男性为主,分别占90.20%(138/153)和68.63%(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808,P<0.01)。浮膝损伤患者中131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占浮膝损伤患者的64.22%(131/204),主要为合并足部骨折37例,尺桡骨骨折33例,骨盆-髋臼骨折31例,股骨近端骨折25例,对侧股骨骨折25例等;其中青年组合并其他部位骨折95例,中老年组3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202,P>0.05)。 FraserⅠ型骨折87侧,Ⅱ型骨折121侧,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患者FraserⅠ型、Ⅱa型、Ⅱb型、Ⅱc型分别是70、40、16、30侧和17、12、5、18侧,两组各型骨折构成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字2=5.502,P>0.05);Ⅱ型骨折中Ⅱb型骨折最少(21侧),Ⅱa、Ⅱc型骨折所占比例相近,但青年患者Ⅱa型(46.51%,40/86)骨折多于Ⅱc型(34.88%,30/86)骨折,中老年患者中Ⅱc型(51.43%,18/35)骨折较Ⅱa型(34.29%,12/35)骨折更多。结论青年男性为浮膝损伤的高危人群,常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胫骨平台较股骨髁发生骨折的风险高,且骨折风险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胫骨延长柄在重度肥胖的终末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5月—2012年5月在初次TKA中应用胫骨延长柄治疗的19例(23膝)终末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5例,年龄53~78岁,BMI (37.7±1.75) kg/m2。单侧置换15例(左侧9例、右侧6例),双侧置换4例。应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 KSS)系统,记录患者手术前后KSS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临床疗效及假体生存率。结果17例(21膝)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4个月(27~65个月);2名患者失访。术后下肢力线良好,关节稳定,随访患者均无假体松动等相关并发症。1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21膝评分从术前的(20.8±4.5)分提高到(90.7 ± 3.4)分,膝功能评分从术前的(25.7 ± 4.8)分提高到(87.0 ± 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经侧方应力试验,17例患者均未出现内翻和外翻类型的关节不稳;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感染、无菌性松动、髌骨骨折等并发症,假体生存率为100%。结论重度肥胖的终末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初次TKA治疗时,应用胫骨延长柄可以分散应力,增强假体稳定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7.
杨光  钱海华 《医学综述》2015,(6):1036-1038
痔的手术方法主要分为传统术式及微创术式两类。传统术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但其术后创面大及疼痛的问题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痔治疗领域的研究重点偏向于各种微创术式,这些手术方法减小了手术创面,减轻了术后疼痛,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但其疗效及并发症的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究。而传统术式及微创术式相结合,形成了痔外科操作的新进展,以期达到更少的并发症、更好的疗效及更完美的肛门外观。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方法:选取艾滋病高发区云南省大理州为样本地区,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登记病人发现顺序,随机选取461例调查对象及家属605例,展开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回顾性问卷调查。家属按照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一般人群结构进行率的调整后作为一般人群。结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两周就诊率和住院率分别为22.6%和30.4%,高于一般人群的7.8%和11.1%;平均住院天数为28.6天,高于一般人群的12.1天;两周应就诊而未就诊率为57.7%,与一般人群(4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为32.4%,高于一般人群(20.2%),经济困难为首要原因。艾滋病病人依从抗病毒治疗的占98.7%,仍有36.0%确认感染后未及时入组,首要原因是"医院认为未达到抗病毒治疗要求"(37.2%),其次为"怕被别人知道"(25.6%)。结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门诊和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率均较高,门诊服务需求能转化为利用,但住院服务利用不足。基层医疗机构未能有效发挥"守门人"作用。抗病毒治疗措施成效突出,但仍需早期启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慢性稳定型心绞痛(CSA)患者血清α-Klotho蛋白浓度的差异。方法 选择拟诊冠心病(CAD)准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采集病史、生化数据、血清α-Klotho蛋白浓度。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组(n=84)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组(n=90)血清α-Klotho蛋白浓度的差异。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α-Klotho浓度低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组(903.19±558.13 ng/L比1075.10±535.29 n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病史、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肌酐清除率、2型糖尿病病史后,血清α-Klotho蛋白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呈负相关(OR=0.995,95%CI为0.993~0.997,P<0.05)。结论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α-Klotho蛋白浓度高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α-Klotho蛋白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