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深部X线放射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部X线放射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尖锐湿疣患者27例,采用深部X线放射治疗。照射靶区包括肿物边缘外5mm,照射剂量为Dτ 30Gy/15次/3周。结果:27例在完成治疗后疣体完全消失,且未出现难以耐受的皮肤放射损伤,不影响生殖器官功能。结论:深部X线放射治疗尖锐湿疣是一种疗效确切,简单易行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3/09我院收治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患者30例30眼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1次/mo,治疗1~3mo,治疗结束后随诊3mo,比较患者注射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水肿消退率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随着雷珠单抗注射次数的增加,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逐渐提高(P<0.0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下降(P<0.05),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并无明显变化(P>0.05)。第1、2、3次注射后患者黄斑水肿消退率分别为47%、68%、94%。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能够有效缓解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的黄斑水肿,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23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1 000 mg/m2,30 min内静脉滴注 ,第1、8天;顺铂3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1~28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23例中完全缓解(CR)1例(4.3%),部分缓解(PR) 9例(39.1%),稳定(SD)6例(26.1%),进展(PD)7例(30.4%),总有效率(CR+PR)为43.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方案,患者对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每周小剂量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或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8例不能手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Ⅲa期22例,Ⅲb期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接受紫杉醇45mg/m2 d1+奈达铂25 mg/m2 d1化疗,每周一次。对照组29例:接受紫杉醇45mg/m2 d1+顺铂25 mg/m2 d1化疗,每周一次。两组同期行肺部三维适形放疗(GTV:6600cGy/30f/6+w、CTV:6000 cGy/30F/6+w、PTV:5400 cGy/30F/6+w)。结果同步放化疗后评价疗效:观察组:CR1例;PR17例,总有效率(CR+PR)66.7%。对照组:CR0例;PR15例,总有效率(CR+PR)71.4%。χ2=0.02,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减少;贫血;肝功损害;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道炎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损害,恶心;呕吐及体质量下降>10%,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但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比紫杉醇联合顺铂患者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胸腺肽a1在卵巢癌TP化疗方案中减轻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胸使用腺肽a1组)和对照组(不使用胸腺肽a1组)各34例,观察组在化疗期间给予胸腺肽a1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两组化疗方案均采用TP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变化情况和恶心及呕吐情况。结果化疗前两组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对照组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低于观察组(P<0.05);恶心、呕吐控制有效率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卵巢癌TP化疗方案中联合应用胸腺肽a1可以减轻患者骨髓抑制程度和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7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A组38例)及先期手术组(B组40例),新辅助化疗组采用TP方案(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2~3周期后予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继续该方案化疗4~6周期;先期手术组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使用同一方案化疗6~8周期,评价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新辅助化疗2~3周期后有效率71.05%,无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手术基本切净率81.58%,与先期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减少(P<0.01);中位生存期33.6个月,1年生存率79.8%(30/38),3年生存率36.8%(14/38),均明显优于先期手术组(P<0.05)。结论 TP方案新辅助化疗2~3周期能降低晚期卵巢癌的分期,提高手术切净率,改善患者预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4小时眼压变动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h眼压变动规律。方法: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0人(52只眼,30~60岁),进行24h眼压测量。测量自清晨7∶30开始至第2天清晨7∶30,每2h测1次眼压,共测12次。在7∶00~23∶00时间段测量中,测受检者的坐位眼压和卧位眼压。在23∶00~7∶00时间段测受检者的平卧位眼压。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高峰出现在1∶30,眼压低谷出现在17∶30,24h坐、卧位眼压变动幅度大于24h卧位眼压变动幅度。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高峰大多出现在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眼压控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使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 AIOL)的拟调节力及远近视功能明显下降,影响其远期临床效果.目前国内外关于后发性白内障对IOL眼内移动度的影响及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是否可恢复IOL眼内移动度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 探讨后发性白内障及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对1CU AIOL眼内移动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试验设计.收集因单纯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联合1CU AIOL植入术后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者20例24眼,分别于IOL植入术后3个月、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检测术眼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DCNVA),并用IOL Master检测10 g/L匹罗卡品滴眼液点眼前及点眼后的前房深度,计算其差值作为IOL的眼内移动度.比较上述3个时间点IOL的眼内移动度变化,评价后发性白内障及激光治疗对1CU AIOL眼内移动的影响. 结果 1CU AIOL植入术后3个月IOL的眼内移动度为(0.44±0.21)mm,发生后发性白内障后,术眼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 d IOL的眼内移动度为(0.27±0.11)mm,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IOL的眼内移动度为(0.34±0.10)mm,3个时间点间IOL的眼内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80,P=0.001),与IOL植入术后3个月比较,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 IOL的眼内移动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与后囊膜切开术前1d相比,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IOL的眼内移动度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CU AIOL植入术后3个月术眼DCNVA为(3.1±0.9)J,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为(6.2±0.8)J,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为(3.4±0.7)J,3个时间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270,P=0.000),其中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术眼DCNVA明显低于IOL植入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后囊膜切开术前1d相比,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术眼DCNVA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OL植入术后3个月、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DCNVA与1CU AIOL的眼内移动度均无显著的相关性(r1=-0.150,P1=0.486;r2 =-0.320,P2=0.122:r3=-0.100,P3=0.633). 结论 后发性白内障使1CU AIOL的眼内移动度明显下降,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对IOL的移动度并无明显影响,但术后术眼仍可恢复较好的视近功能,可能与多种因素产生的拟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9.
1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急性发作的诱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诱因。方法对双眼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患者的诱因、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房角形态及屈光状态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例患者中7例曾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2例因眼科检查时诱发,2例患者有剧烈情绪波动史;双眼前房深度:最浅眼为1.4mm,最深眼为1.9mm,每位患者双眼前房深度差别均小于0.2mm,周边前房深度均小于1/4CT或完全消失;双眼房角状态:22只眼静态下均为窄VI房角,动态下18只眼有不同程度的粘连闭合,4只眼呈完全开放状态。结论具有浅前房、窄房角解剖基础眼睛的患者,全身或局部应用阿托品类药物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发作的重要诱因之一,不恰当的眼科眼科检查也会诱发双眼青光眼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对屈光参差患者调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试验设计。收集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35例70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mo进行随访观察,检测裸眼远视力、远用等效球镜度、双眼屈光度差值、单眼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滞后量。

结果:术后1、3mo的裸眼远视力明显提高,远用等效球镜度、双眼屈光度差值较术前明显降低; 术后3mo的单眼调节幅度和正相对调节较术前戴镜明显提高(P<0.05); 术前戴镜、术后1mo裸眼、术后3mo裸眼的负相对调节、调节滞后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手术未对患者的调节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可能有助于恢复双眼协调一致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