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通过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T灌注成像病变区流量提取乘积(FED)和相对流量提取乘积(r FED与脑动脉取栓术后对比剂外渗的相关性,探讨其对对比剂外渗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责任血管为单侧大脑中动脉,行脑动脉机械取栓术成功再通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术前行CTP检查获得灌注参数FED、r FED(r FED等于患侧FED值/健侧FED值)。术后24 h内行双能头颅CT检查,按照结果分为无对比剂外渗组和对比剂外渗组。结果 37例患者纳入分析观察,对比剂外渗组13例、无对比剂外渗组24例。无对比剂外渗组中位FED值为7.17 ml/100 ml×min,中位r FED值为3.83;外渗组中位FED值为8.94 ml/100 ml×min,中位r FED值为7.39,外渗组的中位FED、中位r FED值均高于无对比剂外渗组,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分析显示FED的cutoff值为6.32,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46.0%; r FED的cutoff值为4.79,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75.0%。结论 r FED用于预测急性卒中患者动脉机械取栓术...  相似文献   
42.
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容积灌注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发病6h内行CT平扫及CT脑容积灌注成像,分析平扫及灌注表现,测量缺血区的灌注参数值,并应用灌注扫描图像重建Willis环动脉。结果2例患者常规CT平扫未发现异常;而CT脑容积灌注成像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减低区,表现为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减低、平均通过时间延迟;重建Willis环动脉图像均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结论CT脑容积灌注成像能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范围,重建血管成像可以判断闭塞血管,对早期诊断缺血性卒中和指导溶栓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和CT结肠成像(CTcolonography,CTC)及融合图像在结、直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诊断为结、直肠肿瘤的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将原始图像进行CTA和CTC重建,再将CTA和CTC图像进行融合,得到能同时显示结、直肠肿瘤和肿瘤供血血管的三维融合图像。结果:本组50例结、直肠肿瘤,均经病理证实。共发现结、直肠癌性病灶42个,其中39个病灶清楚显示肿瘤供血血管,3个病灶未显示肿瘤供血血管;非癌性病灶12个,仅有1个病灶显示其供血血管。癌性病变和非癌性病变显示肿瘤供血血管的比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34.72,P<0.01)。肿瘤供血血管对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91.7%,假阴性率为7.1%,假阳性率为8.3%,阳性预测值为97.5%,阴性预测值为78.6%。肿瘤供血血管的出现在不同分化程度的癌性病变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67,P<0.05)。结论:腹部CTA和CTC及融合图像可以直观地显示病变的解剖部位和肿瘤供血血管,为结、直肠肿瘤的定位诊断和术前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44.
45.
分别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有很好的相关性(rRVEF=0.781,rMM=-0.824).结论 重度COPD患者有严重右心功能损伤,与MRI结果比较,MSCT心功能检查可以正确定量评价右心室容积和功能.  相似文献   
46.
MR灌注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二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2DFSPGR)显示肺实质灌注的可能性,以及在实验性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只在体犬肺栓塞模型在平静呼吸下行肺MR灌注扫描,定性及定量评价图像质量,与病理解剖对照分析肺灌注扫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结果10只犬的MR图像质量为优良,可显示肺实质灌注情况,平均信号/噪声比(SNR)为67.4±18.0,对比度/噪声比(CNR)为40.9±14.2。正常灌注区的信号强度平均值为39.7±5.1,灌注不良区域信号强度平均值为15.6±2.1,灌注不良区域时间-强度曲线表现为峰值下降或曲线平直。结论MR肺灌注成像是诊断肺栓塞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7.
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又称弓猎人综合征(BHS),指在头颈旋转或伸展过程中导致椎动脉机械性闭塞或狭窄的一种罕见临床综合征,其后循环缺血症状多在头部旋转时发生,并在中立位置时迅速改善。在少数情况下,BHS可因椎动脉反复挤压内膜受损继发血栓形成致动脉-动脉栓塞性梗死。作者报道了1例弓猎人综合征致反复后循环梗死的青年女性病例,该患者以突发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起病,既往无明确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与转颈活动无相关性。颈动脉超声转颈试验示左侧椎动脉颈部右转时出现血流减弱逆转,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和DSA检查示左侧椎动脉V3、V4交界处局部突起,考虑为夹层或假性动脉瘤;转颈CTA示右侧转头时左侧椎动脉出枢椎横突孔之后未见显影;高分辨率MR示左侧椎动脉V3、V4交界区血管内一膜样结构突入管腔。提示BHS临床症状可以与转颈无关,仅表现为后循环区域梗死,可以合并同侧椎动脉范围非常局限的夹层或假性动脉瘤损害表现。临床医师如果缺乏相应的认识,可能会造成漏诊和误诊。因此遇到隐源性后循环青年卒中患者,应仔细分析后循环血管形态改变,必要时行颈动脉超声转颈试验或动态DAS明确有无合并BHS。  相似文献   
48.
本文针对多排螺旋CT心脏扫描模式,设计了6组不同的扫描参数,对能够进行规律性搏动的心脏体模进行扫描,对图像的质量进行量化评价,对不同剂量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9.
CT脑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目的 探讨CT脑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应用。方法 对 5例正常人及2 0例临床诊断TIA的病人行常规CT头颅平扫及CT脑灌注成像。在常规轴面CT扫描后一般选取基底节层面 ,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 ,同时开始持续 40s的单层连续动态扫描 ,重建的 40幅动态图像使用CT脑灌注软件包进行处理 ,获得灌注图像。测量脑内感兴趣区的到达峰值时间及血流量 ,对这些图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CT脑灌注成像显示脑灰质灌注高于脑白质。正常人脑灰质的血流量及达峰时间分别为 378 2ml·min-1·L-1、7 8s ;脑白质分别为 112 5ml·min-1·L-1、9 9s。 2 0例TIA患者中有 15例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 ,表现为达峰时间延迟 ;另外 5例未发现灌注异常区。2 0例患者患侧局部灌注达峰时间 (TP)延长及对侧的平均达峰时间分别为 (11 8± 4 4)s和 (9 1±3 1)s,经配对t检验 :t=5 2 77,P <0 0 1;脑血流值分别为 (2 2 3 5± 38 7)ml·min-1·L-1和 (2 2 9 1±41 4)ml·min-1·L-1,经配对t检验 ;t=1 892 ,P =0 0 74。结论 CT脑灌注成像能够为TIA患者提供有价值的脑血流动力学信息 ,显示灌注异常的范围。  相似文献   
50.
<正>目前,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发展最快,使冠心病的无创性检查成为心血管影像学研究热点。由于其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以及扫描速度都有了显著提高,目前,已经成为冠心病筛查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1冠状动脉CT成像的难度和机会CT成像要求目标物体在数据采集间期内保持不动,或者只有轻微运动。对于冠状动脉CT成像而言,心脏的运动给心脏CT扫描提出了挑战,要实现成功的心脏成像,必须实现心脏运动和成像时间的合理匹配,这就包含了两个途径,一个是捕捉心脏运动相对静止的时期,一个是提高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