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92.
总结41例颅脑损伤后癫痫(PTE)的相关因素。通过本组PTE与发生的年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损伤部位及损伤类型进行比较。41例:PTE中在21~50岁年龄段为23例;在GCS的中型、重型颅脑损伤发生为34例;在损伤部位额顶颞叶发生为34例;开放性颅脑损伤为8例。PTE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寻找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自1991年7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12例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10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腹部非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保守治疗一般可治愈。  相似文献   
94.
神经外科术中出现脑组织渐进性地向骨窗外膨出情况,如发生于颅脑损伤手术中.可以用原发部位脑挫伤所致的脑肿胀来解释.如发生于动静脉畸形手术中,可用正常灌注压突破来解释。但有时脑外科手术中发生的急性脑膨出很难用上述原因来解释时,要考虑到非手术部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5.
背景 脓毒症是严重创伤、大手术后的重要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超过40%.目前已发现脓毒症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使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存在一定争议,而且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不清. 目的 为及时评估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适时、适量给予外源性GC,较精准地代偿受损的肾上腺皮质功能提供依据,以改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 内容 脓毒症早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被激活,GC分泌增加.GC主要通过抑制丝裂原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等途径抑制炎症级联反应.在脓毒症晚期和脓毒性休克患者,肾上腺皮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造成皮质功能不全,表现为GC分泌不足及其受体亲和力减低.血皮质醇水平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水平用以评估肾上腺皮质功能,也辅助诊断肾上腺功能不全(adrenal insufficiency,AI)和相对肾上腺功能不全(relative adrenal insufficiency,RAI).小剂量GC可提高脓毒性休克的逆转,代偿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利于维持脓毒症患者的循环稳定. 趋向 需要更深入地研究脓毒症合并AI和RAI的发生机制以进一步完善脓毒症的GC治疗.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总结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10年手术治疗的13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位于三角区、体部9例,枕角2例,颞角2例,肿瘤最大径4.1~8.0cm。结果:本组10例经顶枕入路,2例经颞中回入路,1例经胼胝体后部入路,均获肿瘤全切。无死亡及其他主要并发症。结论:侧脑室脑膜瘤早期临床无特异症状,肿瘤大小、位置、供血影响手术入路的选择。选择合适入路、应用显微技术、保护瘤周重要结构是全切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
杜权  刘宿  葛衡江 《重庆医学》2005,34(3):322-322
患者,男,因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伴双下肢瘫痪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既往体健,术前心肺检查正常,无遗传病及血液病史.入手术室后测BP110/65mm Hg(1mm Hg=0.133kPa),HR70次/min,SpO297%.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左桡动脉穿刺测压后,以咪唑安定、依托咪酯、维库溴铵、芬太尼行麻醉诱导,经口气管内插管,调整呼吸参数接麻醉机通气,SpO2为100%.麻醉维持以2%普鲁卡因复合液(100ml液体含芬太尼0.1mg,维库溴铵4mg,异丙酚200mg),间断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等.160min后滴入普鲁卡因约4g,SpO2渐降至93%,观察术野血色暗,抽取动脉血查血气时发现颜色似静脉血.改行手法通气无改善,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对称,纤支镜检查导管定位好,BP为110/70mmHg.以i-STAT血气分析仪测血气:Hb180g/L,PaO2587mm Hg,PaCO236.5mm Hg,SaO2100%.疑普鲁卡因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停用普鲁卡因复合液,试静脉给予亚甲蓝20mg,2min后SpO2降至88%,但随后SpO2于15min内回升并维持于100%,观察术野血色红.术毕意识、反射恢复,SpO297%,安全送回病房,随访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98.
0引言 消化道肿瘤特别是中晚期病人,由于肿瘤对全身代谢及消化道本身功能的影响,加上手术创伤、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的打击,8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以及器官功能(如免疫功能等)减退.因此,如何改善肿瘤病人营养状况及加强免疫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的康复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贵军  翟瑜  杨月卿  杜权  苏力  曹月敏 《河北医药》2005,27(10):727-728
目的 对比研究老年良性胆囊疾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康复情况(OC),为老年人胆囊切除术式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60岁以上有胆囊切除适应证且耐受全麻的老年患者120例,分为LC组及OC组,每组60例,比较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输液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最大摄氧量(踏车试验),腹肌功能恢复(直腿抬高试验、仰卧起坐)等康复指标。结果 术后围手术期指标以及康复指标,LC组均优于OC组,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2周康复指标,LC组均恢复术前水平,P>0.05;OC组均未恢复到术前水平,P<0.01。结论 老年良性胆囊疾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康复优于开腹胆囊切除。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BC)治疗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分别采用MVD(25例,MVD组)与PBC(67例,PBC组)治疗的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MVD组和PB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0%和9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组治愈率高于PBC组(88.0%vs 64.2%,P0.05);PBC组复发率高于MVD组(27.0%vs4.2%,P0.05);MVD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PBC组[(102.0±28.2)min vs(20.9±10.6)min,(11.7±3.5)d vs(4.3±1.8)d,均P0.05);PBC组三叉神经抑制反应、面部麻木发生率高于MVD组(26.9%vs4.0%,92.5%vs 16.0%,均P0.05);MVD组与PBC组口角疱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vs40.3%,P0.05)。PBC组出现咀嚼肌乏力37例;MVD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术侧耳鸣1例。结论 MVD和PBC均能有效治疗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MVD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三叉神经抑制反应、面部麻木、咀嚼肌乏力等并发症少;而PBC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