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设计及建立选择性失神经咬肌的动物模型,为临床外科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 方法: 实验兔子共计105只,选取5只剥离咬肌,仔细解剖咬肌及神经,以明确其走行. 再将其余动物随机平均分为4组,1个正常对照组,3个试验组(离断咬肌神经干组、离断咬肌神经上分支组和离断咬肌神经下分支组),每只动物做自身对照,均以右侧咬肌为试验侧,左侧咬肌为对照侧. 建立选择性失神经咬肌动物模型,并行超声检测、质量测量,比较肌肉厚度及质量变化. 结果: 术后三组实验测咬肌厚度及质量均显著减小,分别减小至正常的50.77%, 75.97%, 79.11%及54.01%, 75.93%, 77.08%. 结论: 本实验解剖分离并选择性切断咬肌神经,首次成功建立了选择性切断咬肌神经的动物模型,离断不同的神经,咬肌的厚度及质量变化也不相同,但不影响实验动物的进食活动. 所以,本模型有效、可靠,适用于失神经咬肌的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2.
背景:双下颌嚼肌肥大症患者,往往都存在着下颌角前切迹明显凹陷,从而不仅突出方型面容,还同时突出方型的颏部.目的:观察下颌角磨削去骨矫治下颌角肥大畸形后咬肌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前后对照,病例来自2005 06/2007-01南方医院整形科.对象:选择南方医院整形科治疗并育完整资料的外翻型下颌角肥大伴小颏形女性患者60例,年龄19~42岁.方法:应用下颌角磨削去骨矫治60例下颌角肥大畸形,并将所磨削的骨屑植入颏部,颏成形塑形后石膏托同定改善下颌整体形态.采用高频浅表超声成像技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每隔4周,放松和用力咬合2种状态下测量双侧咬肌厚度,同时拍摄口腔全景X射线平片及下颌角X射线侧位平片.主要观察指标:患者的治疗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24,32周下颌角度、下颌宽、咬肌厚度变化及下颌角X射线侧位平片表现.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无感染、神经损伤及出血,均无颏唇部感觉麻木.①随访1年,一般在治疗后第24周肿胀完全消退,磨骨后的下面部形态明显改善,55例患者对颏成形及下颌角磨削后脸型变化均表示满意.2例治疗后10d要求改变成形的颏部形状,给予调整后满意.3例分别于治疗后因外力使颏部变形,给予调整后恢复原来塑形形状.②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双侧下颌角度明显增大、下颌宽度明显减小(P<0.05).在松弛和咬合2种颌位状态下,治疗后24周双侧咬肌厚度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③口腔全景X射线平片及下颌角X射线侧位片示,下颌角明显变小,磨骨后的下颌角更加圆滑,颏部隆起,下面部弧度自然,角度>110°,移植的骨屑与下颏骨融合好.结论:下颌角磨削去骨后24周内肥大的咬肌会出现自行萎缩,不需处理,24周后咬肌不再有变化.下颌角肥大者可行单纯磨削去骨,无需切除咬肌.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对大鼠皮肤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光子嫩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择15只SD大鼠,每只选3个部位用强脉冲光照射,采用同一照射参数,能量密度34J/cm2,分为3个脉冲,脉宽各为4、5、6ms,脉冲延时为20ms及25ms。照射后第1、3、5、7、15、30天分别于照射及非照射部位切取皮肤样本,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照射后第1天MMP-1即见表达,第7天表达至高峰,第15天表达开始减弱,第30天皮肤全层的表达处于较低水平,非照射部位染色阴性。结论强脉冲光照射大鼠皮肤后可引起MMP-1表达的增加,提示MMP-1在光子嫩肤过程中对皮肤的重塑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下颌角整形术中去咬肌和不去咬肌两种术式对下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3/08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整形科门诊收治下颌角肥大手术治疗患者24例,手术均经口内入路行下颌角磨削截骨术,其中去除部分咬肌12例,不去咬肌12例。①最大开口度的测定:测量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再加上正中咬颌时前牙的覆盖,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②最大前伸度的测定:测量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再加上正中咬颌时前牙的覆盖,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测量时间分别为术前、术后1,2周,1,2,3,4,5,6个月。结果:纳入患者2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去咬肌组术后1,2周,1,2,3个月患者最大开口度和最大前伸度均较术前比较明显降低犤以术后3个月为例,手术前后最大开口度分别为(43.4±5.0),(38.3±3.4)mm,手术前后最大前伸度分别为(8.5±0.7),(7.1±0.4)mm,P<0.01犦,至术后4个月已达到术前正常值范围;不去咬肌组术后1,2周,1,2个月患者最大开口度和最大前伸度均较术前比较明显降低犤以术后2个月为例,手术前后最大开口度分别为(40.4±4.0),(35.3±3.7)mm,手术前后最大前伸度分别为(9.0±0.6),(6.8±0.5)mm,P<0.01犦,至术后3个月已达到术前正常值范围;去咬肌组较不去咬肌组患者术后最大开口度和最大前伸度恢复至术前正常值范围的时间长。结论:下颌角整形术对患者口腔颌面系统的功能无明显长期不良影响;去咬肌和不去咬肌的患者术后下颌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不一样。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强度自体组织植入、固定矫正单侧唇裂鼻软骨不同程度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鼻尖及软骨支架畸形的程度和鼻尖偏斜程度,选取鼻中隔软骨、肋软骨及髂骨作为鼻小柱支架材料.对自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6个月,植入材料固位良好、无移位,效果满意.结论 鼻中隔软骨、肋软骨及髂骨作为单侧唇裂鼻畸形整复术中鼻小柱的支架材料,可对抗不同强度的应力,避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26.
杜本军  李晓辉 《医学争鸣》2005,26(23):2129-2132
目的:研究龙腾胶囊的有效提取物在炎症动物模型水平的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方法:制作三种不同的炎症模型:大鼠足爪肿胀,棉球肉芽肿,佐剂性关节炎,运用ELISA,流式细胞术,物理检测等方法,检测用药后对IL-1β,IL-2,T细胞增殖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提取物对大鼠的足爪肿胀,棉球肉芽肿,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关节炎评分在27 d为4.1±0.3,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滑膜病变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IL-1β,IL-2水平下降为(60±6)和(175±90)μg/kg,CD8 细胞减少,CD4 /CD8 的比值减少.结论:龙腾胶囊有效提取物有抗炎和抑制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28.
我院自1997年5月至1999年7月共开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6例,疗效较好,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平均25.2岁。转移性右下腹痛3-72小时,麦氏点压痛、轻度反跳痛、肌紧张,诊断为急性阑尾炎4例。右下腹疼痛反复发作3个月以上,麦氏点压痛,诊断为慢性阑尾炎12例。2 结果 本组16例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20-35分钟,平均28分钟。术后12-20小时排气,切口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9.
分析本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15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hydrogel,PAMHG)注射隆乳术后,哺乳期发生急性乳腺炎的病例,分析注射隆乳诱发急性乳腺炎的原因,总结预防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0.
强脉冲光对大鼠皮肤转换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强脉冲光(IPL)对大鼠皮肤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光子嫩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15只SD大鼠,每只选3个部位用强脉冲光照射,采用同一照射参数,能量密度34 J/cm2,分为3个脉冲,脉宽各为4、5、6 ms,脉冲延时为20 ms及25 ms.照射后第1、3、5、7、15、30天分别于治疗及诈治疗部位切取皮肤样本.原位杂交检测,观察.结果 照射部位第1天皮肤表皮、真皮细胞均呈阳性染色,第7天达高峰,第15天染色渐弱,第30天只有真皮细胞呈弱阳性染色,非治疗部位染色阴性.结论 强脉冲光照射皮肤后可引起TGF-β1mRNA表达的增加,提示TGF-β1在光子嫩肤过程中对皮肤的重塑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