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6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叶红  杜新华 《中外医疗》2012,31(5):144-14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恐惧感、对疾病认识情况、对婚姻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地心理干预能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婚姻状态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报道以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虹膜切开术治疗33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击射能量为3.1~6.9mJ,平均4.7±1.2 mJ.击射次数1~18次,平均9.2±7.5次.总透切成功率为l00%.其主要并发症为一时性眼压升高(45%)和虹膜出血(45%).  相似文献   
103.
激光虹膜切开术是一种非创伤性手术。而近年开展的Nd:YAG激光虹膜切开术,较之氩激光虹膜切开术更具有所需能量低,击射次数少,对角膜、晶体和视网膜无热损伤,虹膜切开处自然闭合的发生率低。炎症反应轻等优点。且其作用不依赖虹膜色素,因而对氩激光不易击穿的较厚的深棕色或淡兰色虹膜也易成功。为闭角型青光眼开辟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我院自1988年3月以来治疗33眼。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出血(postvitrectomy diabetic vitreous haemorrhage,PDVH)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9/2017-06于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发生PDVH的PDR患者12例12眼,首先进行保守治疗,对出血量大、保守治疗效果差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房冲洗、玻璃体腔灌洗、再次玻璃体切割术或联合白内障手术等),观察并分析患者治疗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发生PDVH的时间为首次玻璃体切割术后1d~10mo(平均61.58±92.69d),其中早期PDVH患者8眼,晚期PDVH患者4眼。2眼患者行保守治疗2wk~1mo后出血吸收,10眼保守治疗无明显好转或眼内压(IOP)持续升高者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中2眼行单纯前房冲洗术,8眼行玻璃体腔灌洗术(2眼联合白内障手术、1眼联合硅油注入术),7眼明确眼底情况后术中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至末次随访,所有玻璃体腔再出血均吸收,9眼视力较治疗前提高。

结论:多种原因可引起PDVH,可通过调控血糖、改进手术技巧、及时对症治疗等方法采取适当措施治疗,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05.
复杂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复杂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最佳时机、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41例(41眼)复杂外伤性白内障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前B型超声像图特征,根据术中眼内情况比较两者的一致性;观察术后视力和并发症,并探讨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各种合并损伤术前B超检查符合率分别为:玻璃体浑浊100.00%,视网膜脱离88.89%,眼内异物81.82%,晶状体脱位80.00%,脉络膜脱离50.00%。术后视力〈0.05者3眼,0.05~0.25者13眼,0.3~0.5者18眼,0.6~1.0者7眼。角膜瞳孔区瘢痕、严重散光、继发性青光眼、虹膜缺损、瞳孔变形移位、瞳孔前膜、晶状体后囊浑浊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危险因素(P=0.00,0.01,0.02,0.02,0.01,0.00,0.02)。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明显葡萄膜炎症反应者20眼、角膜水肿24眼、瞳孔前膜5眼、晶状体后囊浑浊12眼、人工晶状体移位2眼。结论复杂外伤性白内障选择手术时机及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可取得很好的疗效,而术前B超检查为手术的选择提供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评价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38只眼难治性青光眼,眼压30.9-66.23mmH,平均(45.1±12.98)mmHg,应用激光能量1500~2500mW,脉冲2s,治疗范围270°-300°,观察术后1d、1周、1和3月时患眼的眼压,疼痛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1)术后1d眼压9.3-33.1mmHg,平均(24.47±8.51)mmHg,术后1周眼压7.5-32.5mmHg,平均(21.67±7.92)mmHg,术后1月眼压5.8~35.5mmHg,平均为(21.02±10.7)mmHg,术后3月眼压4.2-35.8 mmHg,平均(20.03±9.82)mmHg.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眼压配对t检验,t值分别为7.11、10.09、8.82和10.03,均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术后34只眼(89.47%)疼痛明显缓解;(3)并发症有球结膜灼伤水肿2只眼,前房积血23只眼,葡萄膜炎反应18只眼,角膜上皮脱落2只眼.结论 透巩膜睫状体光凝创伤小,早期治疗效果明显,操作简便,能有效降低眼压,缓解难治性青光眼的疼痛.  相似文献   
107.
背景 近视屈光手术的开展需要我们对患者眼前节的数据进行精确测量和评估.目前临床上有多种仪器和方法可以对患者的眼前节进行生物学测量,但是哪种方法更为精确和方便,仍需进一步探讨.目的 比较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OrbscanⅡ、超声生物测厚仪对近视患者眼前节参数的测量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70例140眼,受检者等效球镜度为-0.75 ~-10.25 D.分别用AS-OCT、OrbscanⅡ和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用AS-OCT测量前房深度(ACD)和前房角间距(ATA),用OrbscanⅡ测量ACD和角膜白到白距离(WTW),对3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AS-OCT、超声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Ⅱ测量的平均CCT值分别为(516.57±30.25)、(523.68±31.87)和(514.69±38.40) μm,3种测量仪器间测量结果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75,P=0.063).根据超声角膜测厚仪所测的CCT结果将受检者分为<500μm组、500 ~ 569 μm组和≥570 μm组,<500 μm组受检者以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的CCT值最高,OrbscanⅡ测量值最低,用3种方法测量的C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236,P=0.000);AS-OCT和超声角膜测厚仪的测量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0~569 μm组受检者用3种仪器测量的CCT值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11,P=0.051).≥570 μm组受检者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的CCT最高,AS-OCT测量值最低,3种仪器的测量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3,P=0.021),超声角膜测厚仪与Orbscan Ⅱ测量的C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OCT和OrbscanⅡ测量的ACD值分别为(3.83±0.21)mm和(3.75±0.21)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0,P=0.000);AS-OCT测量的ATA为(12.43±0.74) mm,OrbscanⅡ测量的WTW为(11.42±0.33) m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B型超声检查对于白内障术前黄斑区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从形态结构方面协助对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恢复的评价.方法 选取45例白内障术后经眼底摄片、OCT确诊的不同类型黄斑病变的患眼,将它们术前的B超不同程度的形态改变特征与OCT观察的黄斑中心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视网膜体积的改变相比较.结果 B超0级组黄斑中心厚度和黄斑中心体积分别(278.29±75.66)μm和(0.26±0.13)mm3,B超1级组黄斑中心厚度和黄斑中心体积分别为(395.00±70.71)μm和(0.49±0.30)mm3,B超2级组黄斑中心厚度和黄斑中心体积分别为(336.58±69.66)μm和(0.27±0.06)mm3,B超3级组黄斑中心厚度和黄斑中心体积分别为(543.90±90.85)μm和(0.43±0.09)mm3.B超分级与黄斑中心厚度呈线性相关(F=44.849 P<0.01).B超分级与黄斑中心体积呈线性相关(F=8.260 P<0.01).结论 随着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和体积的增加,B超的阳性率也增加.B超对黄斑区局部视网膜增厚识别敏感度较高,但对视网膜后极部弥漫性视网膜增厚识别敏感度较低.提示在屈光间质混浊眼,特别是白内障术前B超检查对于黄斑区微小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术后视力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B-scan in diagnosis ofmacular micropathology before cataract phacocmulsification and evaluate the visual function after cataract phacocmulsification in stru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45 cases of macular micropathology diagnosed after cataract phacocmulsific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finding of B-scan, fundus photographs and OCT. Results The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and volume in classification 0 by B-scan was 278.29± 75.66um and 0.26± 0.13mm3, in classification 1 was 395.00± 70.71um and 0.49± 0.30mm3, in classification 2 was 336.58± 69.66um and 0.27± 0.06mm3, and in classification 3 was 543.90± 90.85um and 0.43± 0.09mm3. It was linear correlated betwee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F =44.849,P <0.01), and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entral macular volume (F=8.267, P <0.01). Conclusions There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icknesses ofmacular to the classification by B-scan. The sensitivity of B-scan in the local thickening in macular is higher than the dispersion thickening. In patient with refractive media opacity, it is valuable to use B-scan to diagnose macular micropathology before cataract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predict the visual function after cataract phacoemulsification.  相似文献   
109.
脉络膜黑色素瘤误诊为视网膜脱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2岁。主诉:右眼视力下降1年,加重2个月。患者1年前开始感觉右眼视力有轻度下降,4个月前曾在外院检查,当时右眼视力0.8,按"结膜炎"进行治疗,2个月前开始右眼视力明显下降,就诊时检查发现右眼视网膜青灰色隆起,初步诊断为"视网膜脱离"收治入院。该患者有肺结核病史。曾行乳房小叶增生手术。已婚,育1子。父亲有青光眼病史,母亲有肺癌病史。一般检查:神志清,心律齐,呼吸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比较羧甲基化葡聚糖(carboxymethylated dextran,CMD)与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纳米磁颗粒作为基因载体对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fms-like tyrosinekinase-1,sFIt-1)胞外第2-3区sFIt-1(2-3)基因片段转染的差异。方法:通过磁颗粒载体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FIt-1(2-3)的基因片段转染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中,检测各组的转染效率和对细胞增殖能力及凋亡的影响。实验分为CMD磁颗粒(CMD-MAG)组、PEI磁颗粒(PEI-MAG)组、单纯PEI组和未转染对照组,用第3~5代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UVEC为转染对象。在相同外界磁场条件下分别以N/P(聚合物中的氨基基团与DNA中磷酸基团的摩尔比)为10,15,20,25,30的PEI/DNA/CMD-MAG复合物、PEI/DNA/PEI-MAG复合物转染HUVEC,并以不加磁场下单纯PEI/DNA复合物转染的和未经转染的HUVEC作为对照。24h后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检测以上述不同方法转染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cDNA3.1-EGFP)的细胞绿色荧光表达百分率以反映目的基因片段sFIt-1(2-3)的转染率;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pcDNA3.1/sFIt-1(2-3)后sFIt-1(2-3)mRNA和蛋白的表达。通过MTT法观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计算各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百分率;通过Ho-echst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凋亡百分率,以此对比不同磁颗粒载体转染后对细胞的影响。结果:在N/P为20时,各组GFP的转染率最高,且CMD磁颗粒组各N/P时转染率均高于其他组;转染pcDNA3.1/sFIt-1(2-3)后24h,CMD-MAG组sFIt-1(2-3)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组;CMD磁颗粒转染组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PEI磁颗粒组、PEI组转染组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降低;CMD磁颗粒转染组约有5%细胞发生凋亡,PEI磁颗粒组凋亡细胞百分数约为20%~30%,PEI组约为50%。结论:CMD纳米磁颗粒可作为载体实现目的基因片段的高效率转染;在转染率和细胞毒性等方面CMD纳米磁颗粒均优于PEI纳米磁颗粒,可作为sFIt-1基因片段转染和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