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8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20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437篇
内科学   160篇
皮肤病学   100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807篇
预防医学   278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335篇
  4篇
中国医学   231篇
肿瘤学   10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穴位电刺激联合综合消肿疗法(CDT)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3月选取本院96例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术后淋巴水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行综合消肿疗法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穴位电刺激,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患肢周径、肩关节外展、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内旋、肩关节上举、肩关节后伸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患肢周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 05),而肩关节外展、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内旋、肩关节上举、肩关节后伸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 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家庭状况、附加关注及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 05)。结论穴位电刺激联合综合消肿疗法干预能有效治疗乳腺癌根治患者术后淋巴水肿,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2.
临床护理工作中,吸氧时可以在床边活动,如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矽肺等患者,但由于吸氧管的长度有限,而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自2001年以来,我科运用止血带延长吸氧管,受到患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1年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现状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初次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接受随访的1203名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其术后1年抗血小板治疗用药情况、影响因素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结果PCI术后1年,服用抗血小板治疗完全依从的患者有599名(49.8%),101名(8.4%)患者则完全停止抗血小板治疗。大多数患者停药是自认为没必要和害怕副作用。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与年龄(OR=1.027,95%C/:1.005~1.048)、受教育程度(OR=4.206,95%C/:1.064~16.625)和合并疾病数量相关(OR=0.653,95%CI:O.450~0.947)。术后不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与PCI术后发生MACE相关(OR=0.203,95%C/:0.117—0.354)。结论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不良,不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是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重症肺炎患者药学监护的方法和作用,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以2014年1月1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为例,临床药师从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用药依据、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等,提供全程的药学监护,应用超常规剂量的替加环素治疗,并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物治疗过程,对患者实施合理的药学监护,患者体温、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显著好转,两下肺病灶较前显著吸收,痰培养鲍氏不动杆菌为阴性,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开展药学监护非常必要,保证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整体用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沈阳市皇姑区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皇姑区2008—2012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皇姑区流行性出血热共报告92例,年均发病率2.38/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2~5月报告病例较多(56.5%);男性发病率(20.07/10万)明显高于女性(2.89/10万),性别比为6.7∶1;病例报告多发生在20岁以上年龄组(94.6%);以家务待业者居多(50.0%)。结论须提高人群的防护意识,搞好环境卫生,适时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强静磁场(SMF static magnetic fields)照射对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4T的强静磁场分别连续照射细胞1、8、24 h,采用生物化学DTNB法测定细胞内GSH含量。结果在强静磁场照射后,1、8h和24h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分别为(6.52±1.12)、(6.22±1.09)mg/L和(5.18±1.08)mg/L,低于相应对照组细胞内含量(9.99±1.85)、(9.971±1.28)mg/L和(9.88±1.18)mg/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静磁场照射能降低白血病细胞内谷胱甘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3种少见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血红蛋白Constants Spring (Hb CS),血红蛋白Westmead(Hb WS)和血红蛋白Quong Sze(Hb QS)]杂合子与双重杂合子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35例上述3种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的杂合子与双重杂合子患者和正常对照男女各20例,进行血常规参数分析、血红蛋白分析、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方法(RDB)和多重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基因型。结果:杂合子组、Hb CS和Hb WS双重杂合子(αCSα/αWSα)组均无临床表现,但Hb QS杂合子(αQSα/αα)组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值小于其余杂合子组(P<0.05)。Hb CS和Hb QS双重杂合子(αCSα/αQSα)组有轻微的临床表现,MCV和MCH值低于Hb CS杂合子和Hb WS杂合子组(P<0.05)。结论:Hb CS杂合子组和Hb WS杂合子组表现为静止型地中海贫血,Hb QS杂合子组更接近轻型地中海贫血。双重杂合子表型多样,Hb CS和Hb WS双重杂合子表现接近于静止型地中海贫血,而Hb CS和Hb QS双重杂合子表现类似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Hb H病),在遗传咨询中需注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系统评价抗结核药莫西沙星与肺结核痰转化率(SCR)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及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等英文数据库,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莫西沙星与肺结核SCR的相关性。文献资料使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研究,包含治疗组503例和对照组527例。7项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莫西沙星与肺结核SCR存在相关性(OR=1.37,95%CI:1.04-1.81)。结论莫西沙星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SCR,可能是当前短疗程治疗药物敏感性肺结核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三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 )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方法76例MCI患者,根据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分为单纯记忆损害(SMI)21例(SMI组)、多领域认知功能损害(MD-MCI)43例(MD-MCI组)、单纯非记忆功能认知受损(NMI)12例(NMI组),观察随访3 a后,比较三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病情转归情况。结果3 a后MCI患者认知功能减退明显,MD-MCI组MMSE评分、词语延迟回忆评分、数字广度倒数评分、言语流畅性评分、画钟实验评分、本顿视觉保持正确评分均明显低于SMI组、NMI组(P均<0.05);MD-MCI组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19例,其他类型痴呆4例,AD及痴呆发病率为53.5%;SMI组AD发病率为19.0%(4/21);NMI组痴呆发病率为25%;MD-MCI组AD及痴呆发病率与SMI组、NMI组相比,P均<0.05。 SMI组2例、NMI组3例认知状态恢复正常。结论不同类型的MCI转归不同,MD-MCI型较SMI型、NMI型认知功能损害重,3 a后AD及痴呆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TGF-β1诱导的肾纤维化的作用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10 ng/mL TGF-β1单独或联合姜黄素(Cur)(6.25、12.5、25、50和100μmol/L)共同作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s)72 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检测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FSP-1)表达;同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标志物E-cardhrin和细胞角化蛋白以及基质标志物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变化,以及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HKCs贴壁增殖,呈铺路石样外观。TGF-β1单独刺激能明显促进细胞由上皮样形态向纤维样细胞形态转化。当TGF-β1与姜黄素联合作用于HKCs时,姜黄素在12.5~50μmol/L浓度时能明显对抗TGF-β1诱导的细胞形态转变而维持HKCs细胞铺路石样外观,同时,TGF-β1能明显抑制HKCs细胞E-cardhrin和角化蛋白基因表达(P<0.05,P<0.01),而促进FSP1阳性细胞显著增加(P<0.05,P<0.01);上调波形蛋白、α-SMA和I型胶原的表达(P<0.05,P<0.01);并且,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Akt、mTOR、p70S6K、4E-BP1和eIF4E的磷酸化水平表达也显著增加(P<0.05,P<0.01)。而姜黄素能抑制TGF-β1诱导的HKCs表型转化,同时下调TGF-β1诱导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姜黄素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对抗TGF-β1诱导的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可能是姜黄素抗肾纤维化的关键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