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目前早产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BPD的分子机制极其复杂,发病过程需要诸多信号传导通路的共同参与。该文就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核因子-κB通路、转化生长因子通路、Wnt通路、mTOR通路等与BPD的可能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2.
甘利欣对体外诱导的酒精性脂肪肝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利欣对体外诱导的酒精性脂肪肝影响。方法以人正常肝细胞株L02为实验材料,采用乙醇诱导建立酒精性脂肪肝的离体细胞模型,后用甘利欣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改变;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γ-谷氨酰持肽酶(GGT)的泄露量。结果25μg/ml甘利欣可使酒精性脂肪肝细胞的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并且使ALT、AST、GGT的泄露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实验结果证明,甘利欣能减缓酒精性脂肪肝细胞的增殖生长速度,并能降低酒精性脂肪肝细胞ALT、AST及GGT的泄露量,从而减轻酒精性脂肪肝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3.
e-Speed电子束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e-Speed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冠状动脉检查结果,探讨EB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疑诊冠心病或健康查体来我院行e-Speed电子束CT冠状动脉检查病例115例,所有受检者均行EBCT平扫,92例行EB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钙化积分,60岁以前较低,60岁以后逐渐增高,70岁以后明显增高.EB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优良图像为79例(85.9%),不满意图像为13例(14.1%);根据EB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85.9%病例可做出明确诊断,10.9%病例只能做出大致诊断,3.2%病例不能做出诊断.结论EBCT对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重要价值,EB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和介入治疗筛选方面可部分取代传统的插管法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SAP 12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LMWH皮下注射.观察治疗2周后中转手术率,比较2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及总住院时间、近期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体温恢复正常、腹痛消失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转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MWH治疗SAP临床疗效较好,可降低中转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5.
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和拓展。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可以很好地利用图像的内在特征,如轮廓、框架等,来分析图像。研究人员通常利用图像来诊断眼底病,因此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眼底检查是有意义的。在眼科领域,人工智能通过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眼底照片和超宽视野图像,已经在检测多种眼底疾病上取得了类似医生的性能。它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进展预测。然而,人工智能在眼科的应用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挑战,黑盒问题是其中之一。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更多的可解释的深度学习系统,并确认其临床可行性。人工智能在最流行的眼底病中的最新应用、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未来的道路将一一阐述。 相似文献
26.
当下,我国眼科的发展存在失衡现象,大城市与农村及偏远地区在眼科相关诊疗设施水平、诊疗技术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仍需探寻新的智能诊疗模式以解决失衡问题。由于眼球是唯一可以直接观察人体血管和神经的器官,眼部可反映其他脏器的健康状态,部分眼科检查的医学图像可对眼部疾病做出诊断等特点,眼科开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具有独到的优势。此外,人工智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跨时间空间传递信息的精准度及效率。人工智能在眼科及远程信息传递的优势为解决眼科发展失衡状况提供了助力。本文从眼科人工智能在眼科远程医疗相关应用的角度,主要分析并总结当下我国人工智能在眼科相关疾病远程医疗中的发展程度、所具优势以及存在问题,并讨论眼科人工智能在远程医疗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一低一高"相关因素及其应对策略.方法:调查分析宁波市强制隔离戒毒所2009年10月在所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534例、宁波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2008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00例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的临床资料,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一低一高"的相关因素.结果: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美沙酮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稽延性症状对纳曲酮依从性的影响和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在广东、北京、浙江等地搜集到531例服用纳曲酮的海洛因依赖者,调查有关人口学和社会学信息、药物滥用史、纳曲酮使用和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情况。分析纳曲酮短期组(服用时间≤4周)、中期组(服用时间〉4周且〈24周)和长期组(服用时间≥24周)脱毒后的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和服用纳曲酮时间的关系。结果:纳曲酮短期组、中期组和长期组患者脱毒后的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总分和睡眠障碍、焦虑情绪和躯体症状三类中的7个分项得分经F检验,P〈0.05。经进一步的组间两两t检验,在中期组和短期组之间,总分和易醒、早醒、全身无力、手脚不舒服4个分项得分P〈0.05。在长期组和短期组之间,总分和易醒、入睡困难、全身无力、烦躁不安4个分项得分P〈0.05。在长期组和中期组之间,总分和各分项得分P〉0.05。稽延性戒断症状与纳曲酮的依从性呈负相关,在短期-中期-长期组相关性检验中,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总分和4个分项得分(入睡困难、易醒、烦躁不安和全身无力)P〈0.05。在短期-中期组相关性检验中,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总分和6个分项得分(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全身无力、全身难受和四肢不适)P〈0.05。结论:稽延性戒断症状是影响纳曲酮早期服药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对长期依从性没有影响。如果在服用纳曲酮早期,稽延性戒断症状得到较好控制,纳曲酮的依从性和防复吸的疗效会提高。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钝药野木瓜果实中果肉、果皮及种子的抗氧化及降血糖活性。方法 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铁还原力法检测其抗氧化活性,均以维生素C作阳性对照;采用α-葡萄糖苷酶及α-淀粉酶抑制模型评价其降血糖活性,均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结果 果皮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IC50=(0.586±0.016)mg/mL]和ABTS+能力[IC50=(2.850±0.08)mg/mL]显著强于果肉[IC50=(1.177±0.029)mg/mL,(3.403±0.11)mg/mL]和种子[IC50=(4.603±0.281)mg/mL,(15.984±0.19)mg/mL],果肉的铁还原能力[(164.530±3.78)μmol VitC/g]显著强于果皮[(147.330±1.51)μmol VitC/g]和种子[(75.010±3.73)μmol VitC/g](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钝药野木瓜果皮、种子和果肉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清除ABTS+<...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海洛因成瘾者和健康被试接受传统针刺和电针治疗时功能性脑区的激活差异.方法 采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分别对健康被试者和海洛因成瘾病人接受电针以及传统针刺治疗的中枢激活位点进行了比较.针刺穴位取双侧足三里穴.结果 健康被试和海洛因成瘾者电针激活的脑区差异主要集中在下丘脑(横断面0、冠状面2、矢状面9,t=7.36,P<0.01)、前额扣带(横断面5、冠状面49、矢状面8,t=4.1,P<0.01)和颞叶(横断面6l、冠状面12、矢状面8,t=3.05,P<0.01).健康被试和海洛因成瘾病人接受传统针刺时激活差别主要集中在下丘脑(横断面0、冠状面2、矢状面9,t=6.98.P<0.001)、海马旁回(横断面17、冠状面52、矢状面3,t=3.14,P<0.01)和丘脑(横断面2、冠状面16、矢状面12,t=2.87,P<0.01).结论 海洛因成瘾者和健康被试电针刺激的中枢激活脑区有差异,特别是海洛因成瘾患者下丘脑激活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