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复发性脂肪肉瘤术前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21例复发性脂肪肉瘤患者,术前采用皮下埋植式动脉介入化疗系统,用阿霉素和顺铂为主,联合咖啡因治疗。结果病变影像改变有效18例,病理中重度以上化疗反应15例,平均随访39个月,术后肿瘤局部复发2例,肺转移1例,3例死亡。结论复发性脂肪肉瘤的治疗可以选择动脉灌注化疗,肿瘤组织学分类恶性程度高的化疗效果更好,以化疗后手术切除的肿瘤病理改变作为重要的预后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分析骨肉瘤化疗后X线平片变化特点,以正确评价化疗效果。方法分析31例骨肉瘤患者化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男10例,女21例。年龄6~40岁。所有患者于化疗结束前后常规行X线检查。结果化疗后31例患者疼痛均有缓解,局部皮温恢复正常。28例患者X线片有明显软组织肿块影,26例治疗后明显缩小,2例略增大,肿块边界均变清晰;11例骨硬化及钙化增加,10例为成骨肉瘤;6例破坏的骨皮质恢复连续;7例骨内病灶缩小。结论仔细分析骨肉瘤化疗前后X线平片的变化可以提供骨肉瘤化疗有效的有力佐证,从而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手术方案、时机及术后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对人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GCT)的作用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对TRAIL抗瘤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选取2003年-2006年于301医院骨科手术切除的骨巨细胞瘤新鲜标本9例,将取自标本的骨巨细胞瘤细胞分为:对照组, TRAIL组,IFNγ组, IFNγ诱导后加入TRAIL组,应用CCK8法检测TRAIL、IFNγ单独及联合作用对骨巨细胞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TUNEL法分析IFNγ对TRAIL凋亡诱导作用的影响,RTPCR法检测IFNγ作用前后肿瘤细胞DR4、DR5、TRAIL的表达。结果:骨巨细胞瘤细胞对照组存活率为(98.64±0.31)%,TRAIL (100、 500、1 000 μg/L)单独作用对肿瘤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IFNγ(500、1 000 U /ml)单独作用后,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94.05±1.89)%、(9047±2.66)%。IFNγ(500 U /ml)诱导24 h后与TRAIL(100、200 μg/L)联合作用,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84.65±246)%、(77.65±3.14)%。两者联合作用后流式细胞仪测得联合作用组凋亡率为(27.94±2.88)%、(38.65±2.46) %,对照组凋亡率为(1.77±0.49)%;TUNEL法测得联合作用组凋亡率分別为(19.63±3.51)%、(29.28±4.80)%,对照组的凋亡率为(1.1±0.17)%。RTPCR 结果显示,IFNγ作用24 h后肿瘤细胞TRAIL、DR4、DR5 mRNA表达明显上调。结论:骨巨细胞瘤细胞对TRAIL不敏感, IFNγ可以明显提高TRAIL诱导骨巨细胞瘤细胞凋亡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IFNγ上调TRAIL、DR4、DR5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比较氟桂嗪与尼莫地平对慢性退变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21只生后2d新生大鼠,切断右侧坐骨神经作为实验侧,左侧为正常对照侧。术后第5天,氟桂嗪组皮下注射氟桂嗪(25μg/g体重),尼莫地平组皮下注射尼莫地平(20μg/g体重),对照组注射等量溶剂,连续14d,然后取L4-6脊髓,在光镜下观察并计数脊髓前角神经元。结果:在神经元慢性退变过程中,氟桂嗪组与尼莫地平组可以分别平均支持78.3%和58.1%神经元存活,统计学上以前者占优势,且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存活53.2%)差异显著。氟桂嗪组实验侧脊髓前角神经元核团改变较小,其胞体萎缩程度较轻。结论:氟桂嗪与尼莫地平对慢性退变过程中神经元均有保护作用,而氟桂嗪的保护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25.
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合并咖啡因是治疗恶性骨肿瘤的一种新方法。对35例实施该治疗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认为做好心理及生活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严格遵守埋植泵的操作原则,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严密病情观察等是有效的护理措施。本组近期临床效果满意,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6.
天然型无机骨修复良性溶骨性骨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寻找良性骨缺损理想的充填材料,特别是修复儿童良性溶骨性较大的骨缺损,采用天然型无机骨(NNB)充填良性溶骨性骨缺损5例,其中骨囊肿3例,纤维异样增殖症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病变位于股骨中上段1例,股骨下段3例,肱骨上段1例。5例均行病灶开窗刮除,彻底清除内膜及瘤样病变。充填方块状NNB,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个月~6个月活动正常。术后X线片复查见方块状NNB间及其内的间隙影消失,新生骨与周围骨壳融合,显示病灶愈合。经7个月~2年随访,病变区无复发。认为,NNB是修复良性溶骨性骨缺损理想的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27.
患者,男,23岁,幼年发现双下肢屈曲内翻畸形,反复多发骨折,于外院诊断:成骨不全。母亲亦为成骨不全患者。入我院前4个月,于外院行右股骨、胫骨截骨矫形术,术中发现右股骨粗隆问骨折,一并给予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术后6周余诉右股骨上端外固定针松动,针道疼痛,拆除股骨上端外固定器,右大腿逐渐肿胀。3周后x线片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移位、股骨近端骨破坏,再次行右髂骨、股骨组合式固定架固定,大腿肿胀继续加重伴疼痛,定期拍片检查提示股骨近端进展性骨溶解性破坏。  相似文献   
28.
背景:个性化、精确化、微创化与远程化一直是外科医生所追求的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成为一种可能。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下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6-01/2008-01在解放军第三0七医院骨科完成。参试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例,男3例,女8例。骨折椎体共14个,其中T11 1个,T12 3个,L1 6个,L2 4个。方法:基于患者CT影像数据使用计算机辅助术前计划软件Mimics确定手术计划,在c型臂引导下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主要观察指标:记录手术时间;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同时观察椎体高度变化,骨水泥的渗漏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手术时间23~52min,每个椎体平均所需时间23min。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目测类比评分由术前平均8.2分降低为术后的2.9分。与术前相比椎体高度恢复到正常的65%~80%。4椎体侧方软组织下有少量骨水泥渗漏,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术前手术计划进行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时间较短,治疗效果好,手术并发症发生较少,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李鼎锋  崔秋  随加虹  王磊  周举  张平 《中医正骨》2006,18(5):39-39,41
随着新的辅助化疗的开展,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的5年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目前的传统化疗和介入化疗的毒副作用较大,甚至引起不少难以避免的并发症。自2001年6月-2004年11月,作者在对87例恶性骨及软组织肿瘤施行动脉介入化疗的同时,辅以中药扶正培本、补益气血、调补肝肾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放射性粒子与人工假体复合治疗恶性骨肿瘤是我科近年来使用的治疗骨肿瘤的方法之一,2005年6月~2009年6月,我科13例恶性骨肿瘤及软组织肿瘤患者,术中将放射性粒子^125I与人工假体复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得当,局部复发率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我科所做的13例病例的术前术后各项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