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赵鹏  刘铖  李鼎锋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06-107,109
目的观察皮下埋置式(subcutaneous implantable delivery system,SIDS)动脉化疗应用于颌骨骨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复习2009年5月~2011年10月治疗的4例颌骨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年以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评价化疗疗效。结果4例患者均采用颈动脉SIDS化疗,其中3例为上颌骨骨肉瘤,1例为下颌骨骨肉瘤,患者自觉疼痛减轻,其中3例有影像学改变;3例影像学改变明显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颈动脉SIDS化疗对颌骨骨肉瘤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法联合动脉导向化疗治疗治疗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病房收治的54例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扶正祛邪协定方口服及虫类提取药动脉泵入与SIDS动脉化疗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结果:根据患者综合治疗后的症状、影像及实验室检查改变,参照NCI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组27例患者中有效率为51.9%,疾病控制率为92.5%。其余病例患者未发现复发或转移征象。对照组27例患者中有效率为37%,疾病控制率为77.8%。结论:中医药联合SIDS化疗治疗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能够减轻化疗过程中的消化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和心、肝、肾、泌尿系损伤等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调节免疫,同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脊柱转移瘤瘫痪状态与影像学特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瘫痪状态与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12月,对连续收治的56例MESCC患者按Frankel分级进行瘫痪状态评估,并对86个主要病变脊椎进行MRI及CT扫描.主要病变脊椎影像学评估因素包括:病变脊椎节段、侵犯硬膜囊、累及椎板、椎体后壁向后突出、病变脊椎连续、累及椎弓根、椎体前柱骨折、椎体后壁骨折、病变脊椎位于上胸椎和(或)颈胸交界.结果 多重回归方程表明MESCC瘫痪状态与侵犯硬膜囊、椎体后壁向后突出、椎体前柱骨折、病变脊椎位于上胸椎和(或)颈胸交界等主要病变脊椎影像学特征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0.856,校正决定系数Rc2=0.841.标准化回归系数显示,侵犯椎管内硬膜外间隙对MESCC瘫痪状态影响最大.结论 采用侵犯椎管内硬膜外间隙的影像学特征预测MESCC患者瘫痪状态的发生具有明显滞后性.椎体后壁向后突出可预示MESCC患者的神经学不稳定.位于上胸椎和(或)颈胸交界的主要病变脊椎常连续发生且易发生运动功能损害.累及椎板的转移瘤易于向椎管内硬膜外间隙侵犯.椎体前柱骨折不能用以预测MESCC患者的运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肢体骨肉瘤经动脉新辅助化疗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化疗泵皮下埋置术前经动脉化疗、局部肿瘤广泛切除加术后辅助化疗治疗111例Ⅱ B期肢体骨肉瘤患者.结果 标准治疗组中77例(89.53%)接受保肢治疗,非标准治疗组中9例(37.5%)接受保肢治疗.Kaplan-Meyer生存曲线分析,111例骨肉瘤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68.3%,无瘤生存率为65.9%.非标准动脉化疗组与标准动脉化疗组随访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38.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无瘤牛存率分别为30.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标准经动脉新辅助化疗较非标准经动脉诱导化疗对ⅡB期肢体骨肉瘤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组织工程中刺激因子的作用是诱导、加速或,和增强软骨形成.生长因子与其添加物加入体外培养介质中或加入支架中体内递送以控制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目前,许多生长因子以及其他可溶性因子如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和胰岛素已开始被单一地或协同地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其作用效果依赖于细胞的类型和培养条件.基因治疗利用过分表达的生物活性分子作用于细胞是另一种局部转导的方法.另一种刺激因子是调节负载方式的机械信号,如流体静压和动态压力或通过生物反应器.目前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生物反应器包括:平行平板生物反应器、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以及同轴圆柱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可以提高营养传输能力,提供流体动力环境,施加液诱导剪应力,进而促进软骨特异性基质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病历简介: 男,23岁,发现双下肢屈曲内翻畸形20年,右腿肿胀、疼痛1天由外院转入。  相似文献   
17.
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稳定性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脊柱肿瘤的方法及术后稳定性重建问题.方法对84例脊柱肿瘤患者分别进行不同入路的刮除、切除、脊髓减压手术,通过植骨、骨水泥充填、人工椎体置换等方法进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47例恶性肿瘤患者经综合治疗后,通过缓解程度判定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年5个月,57例肿瘤切除彻底,植骨愈合良好,骨水泥及人工椎体固定牢靠,无松动移位.47例恶性肿瘤经放化综合治疗后,CR 14例,PR 16例,MR 8例,NC 9例.结论手术治疗脊柱肿瘤对抢救截瘫、缓解症状有很大意义,应根据肿瘤的性质、节段和类型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对椎体肿瘤全切除的病例行人工椎体置换和自体植骨术联合后路固定可保持术后的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两种融合形式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s和s-HBsAg),并对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方法:用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质粒pPIC9k为载体,通过PCR方法引入(Gly4Ser)3连接肽的编码基因将GM-CSF融合到HBsAg基因的3′端或5′端进行分泌表达,表达产物以SDS-PAGE及Western blot进行分析并通过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进行蛋白纯化。将纯化的两种融合蛋白与单纯的HBsAg蛋白分别免疫小鼠,ELISA方法检测HBsAg特异的抗体反应水平。结果:两种HBsAg/GM-CSF融合蛋白均可在毕赤酵母菌株GS115中获得了分泌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能够与抗GM-CSF抗体及抗HBsAg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免疫后的血清ELISA结果显示,相比单纯的HBsAg蛋白,两种融合蛋白可以诱导出更高的抗体水平(P<0.05),其中将GM-CSF蛋白融合在HBsAg蛋白的C端效果要好于融合在N端。结论:通过与GM-CSF蛋白的融合可以显著增强HBsAg的免疫原性,这为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联合咖啡因(CF)治疗恶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病理改变.方法对64例ⅡB期原发恶性骨肿瘤及13例骨转移癌患者采用皮下埋植式动脉介入化疗系统,以顺铂(DDP)100~120 mg/m2为主,联合咖啡因(CF)1~1.5 g/m2/24 h治疗.结果骨痛总有效率为97.4%,骨病变影像学改变总有效率为71.4%,病理中重度以上化疗反应发生率为85.0%.平均随访30个月,生存率85.0%.结论本疗法对恶性骨肿瘤临床、影像、病理疗效良好;CF能明显增强DDP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腹主动脉血流临时阻断技术(block of abdomial aorta,BAA)在行骨盆、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骨盆肿瘤切除术164例,NBAA(非腹主动脉阻断)94例,BAA(腹主动脉阻断)70例;骶骨肿瘤切除术109例,NBAA组53例,BAA组56例。结果:骨盆肿瘤BAA组肿瘤大小比NBAA组平均大0.8cm,术程平均缩短2小时,术中平均减少出血2 200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减少6.3%,手术死亡率平均减少4.60%。骶骨肿瘤BAA组肿瘤大小平均比NBAA组大0.7cm,术程平均缩短1小时40分,术中平均减少出血1600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减少23%,手术死亡率平均减少7.5%。结论:采用BAA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使止血操作时间相对减少,手术切除肿瘤的时间相对延长,术野显露更加清楚,可以更彻底地切除肿瘤。同时降低了手术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