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201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VPAS导管功能障碍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DSA下经静脉港蝶翼针外接口,手推造影剂行DSA,分析DSA表现。结果 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51例(38.9%),其中CVPAS体内导管末端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43例(84.3%,43/51),CVPAS体内导管弥漫性纤维蛋白鞘形成5例(9.8%,5/51),CVPAS体内导管广泛性纤维蛋白鞘形成3例(5.9%,3/51)。DSA可见沿体内导管外壁走形的线样、柱状或不规则状高密度影包裹体内导管,被包裹的导管管径明显增粗,造影剂可向上反流进入腔静脉、CVPAS植入侧皮下软组织或输液座周围皮下软组织内。结论 纤维蛋白鞘形成是造成CVPAS导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DSA可有效评估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的精准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在老年原发性肝癌(P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老年PLC患者80例随机分为3D-DSA引导下的精准TACE(精准组)40例,常规平板DSA引导下的TACE(常规组)40例,分别记录两组介入术前、后第1、3、5天的肝功能、手术时间、X线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结果精准组与常规组介入术前3 d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组与常规组介入术后第1、3、5天的ALT、AST、TBIL、DBIL较介入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常规组介入术后第1、3、5天的ALT、AST、TBIL、DBIL升高水平明显高于精准组(P<0.05)。两组X线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组介入手术时间[(79.27±6.08)min]明显高于常规组[(67.33±11.24)min](P<0.001)。结论精准TACE虽然增加了介入手术时间,但未增加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在极大保护正常肝组织的前提下实现了瘤灶的完全栓塞,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肝损伤程度,在老年PLC介入治疗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3.
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应用立体一平面一立体思维方式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对二维空间分布影像去还原想象三维空间分布被照体(人体)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一套影像诊断方法,形成自己的一套以影像诊断为主架构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34.
肋骨骨软骨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33岁,右侧胸痛半年,呈阵发性,查体未见异常。胸片正位及右侧位示:右第5后肋局部团块状密度增高影,约4.5 cm×4.5 cm,边缘不整,密度不均,右第5后肋病变处骨质结构不清,病变上下侵及第4、6后肋,侧位见病变位于后胸壁并向胸腔内突出,诊断为右第5肋骨良性肿瘤,考虑软骨瘤(图1)。CT示右侧部分肋骨头区正常形态消失,见异常不规则形骨质密度影,表面不光滑,内无正常骨结构,向胸腔内突出,约3.5 cm×5.0 cm(图2)。术中所见:肿物沿第5肋生长,大小约5 cm×4 cm,侵及第4、6肋各约1 cm。病理报告:骨软骨瘤。女,44岁,胸闷且发现左胸壁肿物10 d。查体:左… 相似文献
35.
目的进一步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微钙化的形成机制。方法收集乳腺癌组织30例,同时取距癌组织边缘5cm以上非癌正常乳腺组织作对照。患者术前均行钼靶X线检查且临床病理资料齐全。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并比较了组织中OPN和ON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了其与微钙化表现和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中OPNmRNA校正值(OPN/β-actin)分别为0.479±0.114和0.205±0.059;ONmRNA校正值(ON/β-actin)分别为0.480±0.109和0.223±0.04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本组病例钼靶片中表现微钙化13例,占43.30%,钙化病例电泳条带亮度明显高于无钙化者,扩增结果显示钙化组与无钙化组OPNmRNA校正值分别为0.604±0.036和0.385±0.022;ONmRNA校正值分别为0.598±0.036和0.389±0.0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钙化组与正常乳腺组相比,差异更显著(P<0.05)。乳腺癌组织中OPN、ON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腋下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OPN和ONmRNA表达水平与微钙化的出现密切相关,可能参与和/或调节了微钙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精准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在原发性肝癌(P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PL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介入组(常规组)60例行常规平板DSA引导下的TACE及精准介入组(精准组)60例行3D-DSA引导下的精准TACE,记录2组患者介入术前3d内及介入术后第1、3、5天肝功能、手术时间、X线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结果 2组患者介入术前3d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介入术后第1、3、5天的ALT、AST、TBIL、DBIL升高水平均明显高于精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组介入手术时间(78.58±5.15)min,明显高于常规组(64.48±9.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精准TACE在极大保护正常肝组织的前提下实现了瘤灶的完全栓塞,降低了患者的肝损伤程度,虽然增加了介入手术时间,但未增加患者的X线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因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髂内动脉栓塞术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介入组2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超选择性栓塞化疗并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加内分泌治疗;对照组32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加内分泌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前列腺体积变化情况、尿流率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2周介入组前列腺体积较对照组有明显的缩小(P<0.05),尿流率改善显著(P<0.05),PSA降低更明显(P<0.05).介入组与对照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0.59%、66.67%(P>0.05).结论 前列腺癌的髂内动脉超选择性栓塞化疗术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对雄激素非依赖性的前列腺癌具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插管在胆管细胞型肝癌动脉灌注栓塞中的作用、疗效.方法 超选择插管组54例进行栓塞化疗后与非超选择插管49例对照比较肝功能损伤及肿瘤内碘油沉积情况、并随诊6个月,1、2年的生存率.结果 超选择插管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瘤灶内碘油沉积明显(P<0.01),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结论 超选择性插管在胆管细胞型肝癌介入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9.
40.
乳腺CR技术规范化探讨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目的探讨乳腺CR技术规范化,提高乳腺CR照片的质量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 000例乳腺CR照片患者的乳腺类型、投照体位、CR图像处理方法等进行分类研究,总结乳腺CR技术规范.结果双侧同时对照,内外侧斜位,改良头尾加压放大位,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后,可满足诊断要求者占96%.结论根据以上病例分析,认为改良头尾加压放大位可以提高微钙化显示率,多窗口显示与打印技术可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照片诊断信息,并提出了乳腺CR体位、影像处理、影像显示及质量控制规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