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近平滑念珠菌菌血症1例报告陈某,男,43岁,于1992年7月16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低温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在锯开胸骨后出现心室纤维颤动,当即剪开心包行心脏按摩,快速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用搏动血泵灌注。体外循环总时间160min,主动脉阻断...  相似文献   
102.
心脏创伤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脏创伤虽然在外伤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心脏创伤一般来势凶险,如何组织快速有效的抢救时预后有极大影响,我院1985~1994年收治1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6~32岁,来院距受伤时间最短20min,最长30h,多数30min左右,来院时3例血压为0,其中1例瞳孔散大固定无呼吸,2例仍有喘息作呼吸,5例出现心包填塞,4例表现为失血性休克。入院后首先紧急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失血性休克者,胸腔穿刺有不凝血即置胸腔闭式引流,采用自体血回输,提高血压,疑心包填塞者,于剑突下行心包开窗或心包穿刺,证实后即入手…  相似文献   
103.
低G重复暴露对大鼠脑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低G重复暴露的预适应作用,来诱导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以探讨预刺激的适宜强度。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和+4Gz重复暴露(+4Gz/3min,3次/d)1d、3d和5d组(每组25只),分别于暴露后6h、1d、2d、4d和6d处死取脑,做冰冻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 各实验组+4Gz/3min重复暴露后HSP70在皮层、海马、丘脑和丘脑下部等部位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时相特点。暴露后6h各部位均有轻中度的HSP70阳性反应,暴露后1d表达至峰值,2-3d后开始明显减弱。从表达部位看,HSP70阳性反应在顶叶皮层、梨状皮层和丘脑下部表达较强,丘脑次之,海马较弱。各组HSP70表达峰值呈均在暴露后1d,但暴露1d组2d后强度明显减弱,而暴露3-5d组在2d后仍然维持较高水平,即除海马外,各脑区在暴露后第6天仍有较高的表达,均未恢复至正常对照水平。结论 多天低G重复暴露诱导的HSP70表达较1d重复暴露组的表达更强,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04.
本文报告置入心内侧倾碟瓣失灵8例,其中外源性6例,内源性2例。术中发生4例,经及时除去外源性因素(2例),或再换瓣(2例),救治均获成功。术后发生4例:3例发病后一小时内死亡;1例发病后5h入院,虽经急诊换瓣,心脏自动复跳。但因严重肺水肿,不治而亡。  相似文献   
105.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是否作左心引流,采用何种途径进行引流,目前尚无一致意见。我院心内直视手术中均作左心引流,引流途径多经右上肺静脉或左房直接插管引流,一般不作左心尖插管引流;自1984年3月至1989年3月施行心内直视手术234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79例,后天性心脏病155例,引流效果满意,无1例发生左心膨胀及空气栓塞者,亦未发生因左心插管引起的任何并发症,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心肌。我们认为左心引流的好处是:(1)可防止主动脉阻断期间侧支循环回心血流引起的心脏膨胀,这在紫绀型心脏病尤为重要;(2)能使在缺血后冠状动脉再灌注期间,即开放主动脉钳后左心压力及室壁张力明显减低,从而减少氧耗量并维护心内灌注,在心脏复苏过程中保护了心肌,这在室颤时和左室肥厚者特别重要;(3)在心脏停跳期间,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建立一种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改良模型,以降低模型制备难度,提高模型的稳定性。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4只和假手术组6只。采用经改良的颈外动脉进线栓法建立模型,并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伊文思蓝(EB)染色及TTC染色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改良方法建模成功率为87.5%,梗死区可明显看到EB渗出,TTC染色显示梗死体积占大脑总体积的(10.65±4.41)%。结论:经改良后,明确了颈总动脉结扎位置,以及颈外动脉结扎、剪断位置,采用颈外动脉残端直接进线栓建立模型,降低了模型制备难度,提高了模型的稳定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IL 2产生和IL 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和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了雷公藤内酯醇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 (IL -2 )产生及IL -2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对IL -2产生无影响 ,但对IL -2受体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雷公藤内酯醇抗免疫排斥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IL -2受体表达 ,从而使IL -2与IL -2受体的相互作用受到影响 ,最终抑制了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8.
胆道蛔虫病祖国医学称之为蛔厥,临床多宗张仲景以乌梅丸主之。我们取逍遥散增味拟成蛔厥—剂灵,自1989年1月~1993年1月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病26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264例均系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60例,发病年龄6~15岁者24例,16~25岁者8例,26~35岁者9例,36~45岁者88例,46~55岁者96例,56岁以上者39例,平均病程为4.6天。 1.2 临床表现 除阵发性胁腹剧痛,四肢厥冷,呕吐汗出等症状外,伴见呕吐蛔虫者93例,占35.2%;伴见寒热者(体温37.4~38.8℃)者36例,占13.6%。舌苔大多淡薄,脉象沉紧或迟,或缓,或弱。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高压氧预处理诱导脊髓神经元氧化耐受的机理。方法取胚胎小鼠脊髓行原代神经元培养,分正常对照组和HBO组(0.35MPa、2h)。利用Western Blot、RT-PCR等方法,观察高压氧预处理对脊髓神经元抗氧化酶水平的影响。结果对于单次HBO处理,SOD在处理前后表达无差异,而HO—1在处理后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 ,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研究资料显示 ,NO参与介导了兴奋性氨基酸引起的神经毒性 [1 ]。在体外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元加入 N-甲基 - D-天门冬氨酸 (N- methyl- D-aspartate,NMDA)可杀死大部分细胞 ,而加入合成 NO的底物 L-精氨酸可明显加强这种毒性作用 [2 ]。 Nishikawa[3 ]在实验中发现 ,鼠脑中动脉 (MCA)阻塞前静脉注射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 Nω -硝基 - L-精氨酸甲基酯 (Nω - nitro- L-arginine m ethyl ester,L- NAME)对尾状核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