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病人男,55岁.内蒙古籍.反复咳嗽、咳痰20年,加重伴发热40天.咳痰约150~300 ml/天,黄色稀胶冻样,有明显腥臭味.无咯血及胸痛胸部X线片示左肺巨大囊肿性占位性病变,中心液化坏死(图1).胸部CT示左肺上叶囊性占位性病变(图2、3).诊断:左肺包虫病.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评价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CT阳性肺癌病例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9月至12月共对28例胸部CT纵隔淋巴结阳性(短径≥1 cm)的肺癌病人行EBUS-TBNA检查.总结穿刺结果,评价该方法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结果 28例共穿刺淋巴结40组,淋巴结穿刺取材满意率96.3%(27/28例),无任何相关并发症.EBUS-TBNA阳性(取得恶性细胞病理学证据)20例,阴性(未取得恶性细胞病理学证据)8例;阴性者接受进一步外科手术,术后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EBUS-TBNA假阴性).EBUS-TBNA检查准确率92.9%(26/28例),灵敏度90.9%(20/22例),特异度100%(6/6例),阳性预测值100%(20/20例),阴性预测值75%(6/8例).结论 EBUS-TBNA是评价纵隔淋巴结CT阳性肺癌分期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3.
STAT3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患肉及腺癌组织中STAT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80例正常肠粘膜、100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80例腺癌组织中STAT3的表达,并分析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TAT3在正常肠粘膜、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强,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STAT3的表达率在直径≥2cm的息内高于直径<1cm的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息肉高于轻度不典型增生的息肉,左半结肠的息肉高于右半结肠的息肉(P<0.01),其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STAT3可能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展及癌变过程中的重要促进因子,对于预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可能性及化学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技术要点分析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0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技术难点及对策。方法2006年9月~2008年5月,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91例。通过胸部3个微小切口非直视下完成肺叶解剖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方法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施行右肺上叶切除21例,右肺中叶切除12例,右肺下叶切除20例,左肺上叶切除18例,左肺下叶切除20例。结果中转开胸2例。全胸腔镜下完成的89例手术时间(185.8±52.9)min(60~300min);术中出血量50~650ml,平均213.2ml;胸腔引流时间(6.9±2.9)d;术后住院(9.4±3.2)d。乳糜胸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随访原发肺癌中2例分别于术后15、3个月发生远处转移,其余患者无复发、转移。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是需要把握适应证并熟练掌握处理血管和清扫淋巴结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5.
例1男,35岁.间断黑便2个月,伴头晕乏力,血红蛋白61g/L,经胃镜检查发现胃后壁肿瘤,拟诊溃疡病或胃平滑肌瘤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而开腹.肿瘤位于胃窦部后壁,直径2.5 cm,边界清,表面可见溃疡及出血.行胃大部切除后痊愈出院,随访3年未见转移或复发.病理检查:肿瘤组织以上皮样细胞构成为主,间有少量梭形细胞.前者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有圆形细胞核;后者梭形,部分有栅栏状.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脱出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了38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玻璃体脱出患者。结果外伤而致术前已存在后囊破裂,术中玻璃体脱出较少,破损不易扩大,玻璃体剪原位剪断玻璃体及应用粘稠剂,效果良好。手术中由于操作引起的后囊破损,玻璃体脱出,其原因依次为冲洗皮质时,挽核,处理后囊,截囊及植入时。根据情况用原位玻璃体剪剪断玻璃体法或用玻璃体切割器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根据后囊破损及前囊膜情况选择不同的人工晶体及植入方法。本组平均术后视力≥05者为894%,并发症较轻。结论应正确处理术中玻璃体脱出,并根据情况选用人工晶体及植入方法  相似文献   
87.
硬质气管镜手术治疗大气道疾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硬质气管镜手术治疗气道良、恶性疾病的效果,探讨其在大气道内疾病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 2002年9月至2007年11月共为44例大气道疾病患者施行硬质气管镜手术,其中原发性气管肿瘤23例,气管肿瘤术后复发2例,其他病变压迫气管11例,外伤后瘢痕形成4例,异物3例,术后肉芽肿形成1例.窄蒂的良性肿瘤行内镜下完全切除;可切除的肿瘤在硬质气管镜下清除肿瘤后开胸行气管部分切除吻合;不能切除的恶性肿瘤或外压性病变,进行气道疏通或放置支架.结果 病变位于气管19例,隆突4例,左主支气管11例,右主支气管10例.良性病变17例,恶性病变27例.共进行54次手术,其中肿瘤根治性切除17次,气道疏通18次,瘢痕清除8次,异物取出3次,支架放置或取出8次.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发生轻微并发症3例.术后良性病变患者随访16例,失访1例,除3例气管外伤后瘢痕形成外,其余13例随访4~44个月,平均23.0个月,均无复发;恶性病变患者随访23例,失访4例,随访时间5~58个月,平均27.1个月,7例根治性切除的恶性肿瘤患者随访均超过1年,仍无瘤生存,无复发;其他患者随访1个月以上,效果满意.结论 硬质气管镜手术治疗大气道内病变安全、可靠,效果确实,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8.
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使β受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迅速。最近阐明了β受体的两个亚型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推列出了其二级与三级结构.并把此结构与β受体的各功能域联系起来,研究β受体的共价修饰与功能调制的关系。利用其它分子生物学技术,对β受体基因的基本结构与表达调节也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本文总结了近年这些方面的成就,并讨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9.
研究单纯应用A超和B超转换为A超测量老年性白内障的眼轴长度 ,计算对应的IOL度数 ,分析其精确性。选取老年性白内障 5 1只眼。分别用A超和B超转换为A超的方法测量眼轴长度。计算出相应的IOL度数。给患者行白内障手术 ,植入IOL ,IOL度数全部选用单纯用A超测出的数值。术后 3个月电脑验光 ,然后与B超转换为A超所测得数值相比较 ,分析哪种方法所测得的数据更准确。结果 :单纯应用A超测算的老年性白内障的IOL度数 ,术后 3个月实际屈光度与预计屈光度的差值 ,和用B超转换为A超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在眼轴长 2 2mm≤L≤ 2 6mm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而在L≥ 2 6mm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用B超转换为A超的方法测算IOL度数对于高度近视并发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行手术时IOL的选择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0.
目的寻找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粘连的较理想的聚乳酸类材料。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只(24眼),随机分为聚乳酸(PAL)组(6眼),聚消旋乳酸(PLLDA)组(6眼),聚消旋乳酸/乙交酯(PLLDA/GA)组(6眼)和对照组(6眼)。常规行小梁切除术,三个实验组分别将4mm×4mm的高分子生物降解膜铺在两层巩膜瓣之间。分别于术后2周、8周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四组滤过泡在术后1周最为明显,各组间无差别(P>0.05):之后滤过泡进行性缩小,以对照组缩小明显,其次为PAL和PLLDA组;术后8周,PLLDA/GA组滤过泡优于其他组(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组滤过道开放,纤维细胞、炎症细胞较对照组少。结论聚乳酸类膜可以有效地预防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瘢痕形成,其中以PLLDA/GA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