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在大肠癌诊断和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复发预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自主研制的MIC-1检测试剂盒检测239例不同临床分期的大肠癌患者、16例肠道良性疾病患者及200例健康人血清样本中MIC-1水平,并对部分肿瘤患者进行连续监测;应用罗氏Cobas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  相似文献   
22.
李茉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9):F003-F003,F004
目的:研究皮安灵对致病性真菌的抑制效应。方法:采用试管内药基法抑菌试验。结果:皮安灵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白色念珠菌、青霉素有抑制作用,MIC为0.195-0.78mg/ml。结论:皮安灵对某些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3.
姜瑛  李爽  李茉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0):1739-1740
病史采集是临床思维的初始,对后期的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思维的建立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换句话说,病史采集的学习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古人云“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其意为医生是关乎民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职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病史采集是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工作状态及责任心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对于刚刚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而言,掌握病史采集的技巧对其日后的临床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生物可降解氟尿嘧啶壳聚糖注射胶用于肿瘤内局部给药的抗肿瘤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瘤内注射氟尿嘧啶壳聚糖胶、壳聚糖空白胶、氟尿嘧啶注射液及腹腔注射氟尿嘧啶注射液.观察荷瘤鼠肿瘤生长、荷瘤鼠给药前、后血象及给药后肿瘤组织凋亡指数.结果瘤内注射氟尿嘧啶壳聚糖缓释液组小鼠(60mg/kg,qw×2)肿瘤生长缓慢,瘤体明显小于氟尿嘧啶腹腔注射给药组,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瘤内应用氟尿嘧啶壳聚糖缓释剂的抗肿瘤效果优于局部和全身单纯氟尿嘧啶给药,有重要研发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MIC-1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临床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101例胰腺癌、10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及5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MIC-1表达水平,并与肿瘤标记物CA199进行比较.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中MIC-1表达水平(1427±1056 ng/L)显著高于胰腺良性肿瘤(362±177 ng/L)和正常人血清水平(299±159 ng/L)(P<0.001).MIC-1检测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AUC分别为81.2%、94%、96.5%、71.2%和0.92.分别高于CA199的相应对应值72.4%、89.6%、93.4%、61.4%和0.86.与CA199联合检测时,敏感性可提高至91.1%.结论:MIC-1有可能成为用于胰腺癌临床诊断的新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乌蔹莓的抗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药乌蔹莓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化脓菌株采用平皿法进行体外抗菌效应实验,并以中药制剂板蓝根和鱼腥草的注射液作对照。结果乌蔹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菌效果,且抑菌作用强于鱼腥草和板蓝根。结论乌蔹莓具有明显的抗菌效应。  相似文献   
27.
食管癌前病变及原位癌组织中Ki67、p53、iNOS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研究食管癌高发区癌前病变及癌活检组织标本中Ki67、p53蛋白的异常表达,探讨其与食管癌变的关系及作为早期癌变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对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河北磁县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和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以及原位癌活检组织共366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食管癌变过程中Ki67、p53蛋白的异常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正常黏膜、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组织中,Ki67异常表达检出率分别为0(0/25)、40.5%(30/74)、61.3%(65/106)、76.5%(39/51)和90.0%(72/80),其中异常表达程度在中度以上者分别占0(0/25)、2.7%(2/74)、11.2%(12/106)、41.2%(21/51)和58.8%(47/80);p53蛋白异常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1/25)、39.1%(27/69)、57.5%(61/106)、52.9%(27/51)和67.9%(53/78),其中异常表达程度在中度以上者分别占0(0/25)、10.1%(7/69)、24.5%(26/106)、39.2%(20/51)和48.7%(38/78)。p53蛋白及Ki67在正常黏膜中的表达,与不典型增生总体及原位癌组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53、Ki67表达异常与组织学分级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597和0.5837,P值均<0.001),而且p53蛋白与Ki67表达之间也具有显著相关性(r=0.5432,P<0.001)。结论Ki67、p53蛋白异常表达与食管癌癌变过程显著相关,p53基因表达异常及细胞增殖异常与食管上皮的早期癌变有关。p53及Ki67表达改变的时相分布,有可能成为在食管癌前人群中确立高危个体和选择重点化学预防个体的分子生物学标记。p53改变可促使上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 论证横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优点。方法 分析62例横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中、术后情况,并与同期传统腹式纵切口筋膜外子宫全切术比较,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等。结果 改良式手术术后排气时间早,术后疼痛轻,术后病率少。结论 横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肺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一〇五医院治疗的32例子宫颈癌根治术后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不同病理特征对患者术后肺转移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宫颈癌术后肺转移的发生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术前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癌抗原(SCC)异常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术前血清SCC水平是影响术后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术前血清SCC水平是预测子宫颈癌术后肺转移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