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1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87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92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77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21.
高效表达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重组复合蛋白的工程菌pWR-C/JM109和pWR-CAC/JM109,在发酵罐中发酵后收集菌体,经超声波破菌,硫酸铵分级沉淀,分子筛和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纯化后,纯度可达80%以上。纯化后的融会蛋白具有β-半乳糖苷酶的活力,用等电聚焦技术测定纯化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8.4和8.25。用Dot-ELISA法测定纯化蛋白的免疫原性,证实纯化的重组蛋白可与小鼠抗恶性疟原虫抗体以及疟区病人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后制备的抗血清可特异性地识别恶性疟原虫海南株和云南株的红内期抗原,说明我们纯化的融合蛋白为具有恶性疟原虫抗原活性的重组复合抗原。  相似文献   
622.
目的 观察用恶性疟原虫复合抗原基因HGFSP构建的DNA疫苗pc-HGFSP免疫小鼠诱导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方法 用pc-HGFSP肌注免疫C57BL/6小鼠并加强免疫2次,取小鼠脾淋巴细胞及血清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MTT)法,NK细胞活性和CTL活性(LDH);脾脏CD4^ 及CD8^ T细胞亚群(免疫荧光法):血清pc-HGFSP批原特异性抗体(ELISA法)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与pcDNA3对照比较,pc-HGFSP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高24%-37%;NK细胞活性增高38%-90%;CTL活性增高65%-153%;CD8^ T细胞亚群增加。免疫血清产生HGFSP抗原特异性IgG抗体;NO含量也有所增高。结论 恶性疟DNA疫 pc-HGFSP有一定的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3.
目的 与传统疗法比较 ,对采用以小针刀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伴有颅周肌障碍的紧张型头痛(TTH PM)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综合疗法包括①镇痛液注入枕颈部压痛点和痛性结节 ;②针刀疗法 ;③按摩治疗 ;④理疗及器具治疗 ;⑤药物治疗。其中以小针刀为主要治疗方法。传统疗法为以上五法中除针刀疗法以外的其它四种方法。结果 针刀疗法组治愈率为 75 .4 % ,总有效率为 95 .4 % ;对照组分别为 2 5 .8%和 84 .9% ,两组间疗效存在极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由于以针刀疗法为主的综合疗法从真正意义上纠正了TTH PM的病理改变 ,与传统疗法比较 ,其治疗效果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24.
用乳过氧化物酶催化的~(125)I放射标记法,标记裂殖体及裂殖子为主的恶性疟原虫表面抗原。将标记原虫制成Triton x-100提取物,与流行区的11份病人血清和非流行区正常人血清进行免疫沉淀.通过SDS-PAGE和放射自显影分析恶性疟患者血清抗体的靶抗原.结果表明,上述恶性疟原虫的提取物中存在20多种表面抗原。分子量270、240、200、183、160、137、104、98、74和63KD的多肽系免疫沉淀中的主要靶抗原,其中137,104、98和63KD的多肽主要出现于三次感染以上的人群免疫血清中,表明上述多肽与诱导宿主产生的免疫力似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25.
在相同条件下,把诺氏疟原虫裂殖子Ⅲ号抗原和正常恒河猴R_Ⅱ、R_Ⅲ抗原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2.5%浓缩胶、7.5%分离胶)电泳法进行分析,裂  相似文献   
626.
本实验对恶性疟原虫(FCC—1/HN)裂殖体体外短期无血清培养上清可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并用CIE及ELISA法检测和分析上清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学活性.结果表明,恶性疟原虫体外短期无血清培养上清中有可溶性抗原存在,抗原特异性与恶性疟原虫虫体抗原相似:经亲和层析纯化的上清抗原中不含可测水平的红细胞膜抗原成分.  相似文献   
627.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小剂量结核菌素(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选择312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HCPT和小剂量BCG交替膀胱灌注组(A组)、HCPT膀胱灌注组(B组)各156例.A组:术后第7d用HCPT 10mg+生理盐水20 mL膀胱灌注,第14d用BCG 10mg+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之后每隔3d交替灌注1次,至术后第56d;术后第63d开始,每隔1周交替灌注1次,各灌注8次;术后第183d开始,每隔15d交替灌注1次,各灌注8次;术后第438d开始,每隔1个月交替灌注1次至术后2年.B组:自术后第7d起,用HCPT 10mg+生理盐水20mL膀胱灌注,每周灌注1次,至术后第56d;术后第70d开始,每隔2周灌注1次,共8次;术后第198d开始,每隔1个月灌注1次,共8次;术后第468d开始,每隔2个月灌注1次至术后2年.各种药物灌注剂量同首次灌注.分别观察两组0~18、19 ~24、25 ~60个月的肿瘤复发率及毒副反应.结果 随访60个月,A组复发率分别为0(0~18个月)、3.21%(19 ~24个月)、18.67%(25~60个月),B组分别为11.54%、7.10%、20.13%,两组0~18个月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非细菌性膀胱炎、血尿、低热、血象异常等毒副反应,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PT和小剂量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较好,毒副反应较轻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28.
硫酸吗啡缓释片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杰 《西部医学》2008,20(4):845-846
目的了解硫酸吗啡缓释片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08例因癌痛需要服用硫酸吗啡缓释片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观察,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率以及与用药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08例患者中,有89例出现不良反应(82.4%);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便秘、恶心与呕吐、头昏与嗜睡、排尿困难,发生率分别为76.6%、31.8%、26.6%和14.2%。结论硫酸吗啡缓释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病情合理使用,并妥善处理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29.
目的:探讨头戴式手术放大镜联合纳米炭显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于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使用头戴式手术放大镜及纳米炭,对照组除不佩戴手术放大镜及不注射纳米炭外,其余操作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甲状旁腺误切率和术后甲状旁腺损伤,及术后第1天患者甲状旁腺素和血钙含量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甲状旁腺误切率及术后甲状旁腺损伤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患者甲状旁腺素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第1天血钙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戴式手术放大镜联合纳米炭显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30.
目的:研究各种原因所致上尿路梗阻时肾及肾周间隙的CT表现。方法对21例上尿路梗时肾脏及肾周间隙异常影像学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肾被膜增厚、肾边界毛糙、肾脂肪囊内絮状及斑片状高密度影、肾筋膜增厚。结论急性上尿路梗阻及慢性梗阻急性发作严重梗阻时,除发现结石、肿瘤、狭窄、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等直接征象外,肾脏及肾周间隙在多层螺旋CT下间接征象可作为其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