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8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212篇
耳鼻咽喉   78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63篇
基础医学   323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784篇
内科学   383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110篇
特种医学   2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73篇
综合类   1996篇
预防医学   1022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580篇
  9篇
中国医学   598篇
肿瘤学   18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正常成人脑组织与人脑胶质瘤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其中一条基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方法 抽提正常成人脑组织与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mRNA来制备探针,经杂交、洗涤后,通过计算机观察两者表达谱的差异情况,对681F05克隆子进行了Nozxhem blot,5’RACE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通过4次基因芯片筛选,获得15条与胶质瘤相关的新基因,经Northem blot证实681F05基因在人正常脑组织中低表达,而在人脑胶质瘤中高表达。BLASTn和BLASTx分析显示,它们编码蛋白与线虫Cyp-10蛋白同源性分别为52%和72%。cDNA序列分析发现这两上克隆是同一个基因[命名为cyclophilin-like gene(PPIL-3)]的两个不同的剪切体(PPIL3a和PPIL3b)。结论 基因芯片筛选正常脑组织与人脑胶质瘤差异表达的基因具有样品用量少,高质量,高速度。高敏感等特性。681F05基因可能是与人脑胶质瘤形成有关的一条全长新基因。  相似文献   
8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难点及探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 PVP) 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vertebralcom pressionfractures, OVCF) 的临床应用难点、解决方法。方法: 自 2002年 11月~2004年 5月应用PVP治疗OVCFl4例 16个椎体。采用局麻 13G骨穿针单侧椎弓根穿刺, 注入国产硫酸钡骨水泥 2~8ml。术后观察症状改善; CT复查, 了解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全组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 3~14个月, 平均 8. 1个月。术后第 2d疼痛明显缓解, 翻身较自如, 术后 1d~1周可戴腰围自行或搀扶下地。4例出现骨水泥渗漏, 无临床症状。结论: PVP手术的主要难点在于准确的穿刺、骨水泥注入时机及骨水泥注入量的掌握。研制一种“可注射期长短合适、具有成骨能力、制剂成型规范”的充填剂将会使PVP手术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测试Pv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新鲜牛尸体膝关节标本,制成髌骨骨折模型,用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并与克氏针张力带、单纯钢丝环扎进行对照比较。[结果]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其强度和刚度相当于传统的8字形克氏针张力带,而且髌骨的应变、位移很小。临床应用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105例,随访6~23个月,优良率达98%。[结论]Pyrford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固定完全符合髌骨的生物力学性能,且能达到解剖复位,操作简便,固定牢固,适应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84.
众所周知,整合素nvp3与肿瘤关系密切。以其作为抗肿瘤靶点的研究是现在的研究热点。同时,炎症靶向治疗和显影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整合素ave3参与了炎症反应过程,包括炎症细胞趋化、浸润,炎症部位组织新生血管内皮形成等。这为将整合素ave3作为靶点开发炎症靶向治疗和显影策略提供了依据。现将该领域的国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中的水平,以及应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其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一次性维生素D3注射+高脂喂养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分组:A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B组:罗格列酮治疗组,C组:正常对照组,24周后处死全部大鼠,测定大鼠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丙二醛(MD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取主动脉全段,HE染色分析大鼠主动脉病变,PHOTOSHOP系统测定粥样斑块面积占内膜面积的百分比。免疫组化法观察主动脉丙二醛修饰低密度脂蛋白(MDA-LDL)的沉积。结果:大鼠血清AGE水平A组>B组>C组(P均<0.01)。MDA血清水平亦有A组>B组>C组(P值分别<0.05和0.01)。AIP数值A组>B组>C组(P均<0.01)。TC、LDL血清水平A组和B组均高于C组(P均<0.01),A组和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除C组外,其他两组大鼠主动脉均见粥样斑块形成,A组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内膜面积百分比(38%±6%)高于B组(26%±8%)(P<0.05),A组粥样斑块病变部位MDA-PLDL的沉积面积较B组大(P<0.01,AGE与AIP值呈正相关(r=0.698,P<0.01),AGE与血清MDA呈正相关(r=0.514,P<0.05)。结论:血清AGE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应用罗格列酮可以降低AGE水平,改善动脉损伤。AGE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与增加氧化应激和增高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两组均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术中行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并使用罗哌卡因联合布托啡诺。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麻醉前(T0)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疼痛评分对比(P>0.05);神经阻滞5 min后(T1)-手术结束时(T4),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2/31),低于对照组的29.03%(9/31)(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腰丛-骶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较好,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究和分析替诺福韦在乙肝病毒感染孕妇母婴阻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所有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当中选取其中自愿参与研究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诺福韦治疗;对两组...  相似文献   
88.
日常生活能力是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社会支持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1],对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研究对此进行了研究,期待对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9.
美国在住院医师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成为公认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典范。在我国,探索和尝试新的培养合格临床医生的机制,是关系到我国临床医疗水平的首要环节,也是医学继续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可借鉴美国住院医师培养的相关经验开展工作,尽快缩短与国外的差距。通过总结我国自己的经验和借鉴他山之石,找出存在的问题,保留行之有效的培养制度,去掉形式化的指标和方法,为我国的住院医师培养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肺癌手术中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11月因中央型肺癌行一侧全肺切除78例。其中心包内处理血管17例(Ⅰ组),61例为标准一侧全肺切除(Ⅱ)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心律失常及支气管残端瘘)及术后1、3及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主要并发症:1.心律失常:Ⅰ组9例(52.94%),Ⅱ组11例(18.03%);2.支气管残端瘘:Ⅰ组0例,Ⅱ组3例(4.92%)。1、3、5年生存率:Ⅰ组分别为70.59%、35.39%、17.65%;Ⅱ组分别为72.13%、34.43%、21.31%。结论心包内处理血管一侧全肺切除术后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有上升(P<0.01),但并不增加围手术期病死率,不影响生存率。该手术方式提高了肺癌切除率,减少了手术探查率,为局部晚期肺癌综合治疗创造了条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