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 CT 尿路造影技术在复杂性肾结石 PCNL 术前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复杂性肾结石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30例,术前行64排螺旋 CT 尿路造影检查,进行图像重组,根据结石空间分布关系设计并建立 PCNL 通道进行腔内碎石取石术)和对照组(30例,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治疗而术前只进行B 超、IVP 等常规检查,未行 CT 尿路造影检查)。结果:60例手术均获成功。实验组手术时间(82±32) min,术中出血量(88±42) mL,结石残留率为6.7%;对照组手术时间(142±40) min,术中出血量(101±51) mL,结石残留率为19.5%;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以及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 尿路造影能够清晰显示复杂性肾结石与肾动脉等重要周围结构的三维空间结构,有助于 PCNL 通道设计,提高了复杂性肾结石 PCNL 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2.
<正> 我们对食管癌晚期不能进食和放疗后合并食管穿孔的患者8例,采用小切口造瘘术,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方法与资料手术方法:在剑突下5cm处,取上腹正中切口的4~5cm长,以1%利多卡因局麻。进腹后用卵园钳将胃前壁夹起,提拉出腹腔,于胃体前壁无血管区置一  相似文献   
23.
<正> 中段、中上段食管癌切除后,食道重建多用胃代食管。通常将胃置于胸腔,跨行主动脉,在主动脉弓上或胸顶部行食管、胃吻合。但弓上吻合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机会相对较多,且术后因胃在胸腔内的影响,往往有胸部憋闷、气短及食物返流的缺点。我院自1984年9月以来,试将胃从主动脉弓后上提置于纵隔间隙,作弓上或胸顶部食管,胃吻合,完成食道重建术。已行五例。随访六月以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单纯性心肌桥患者在64排螺旋CT中的成像特点,以及不同时相重建对应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0例经64排螺旋CT诊断为单纯性心肌桥的患者进行双时相重建并进行后处理,对后处理CTA图像结果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5%时相重建发现90段管腔狭窄,75%时相重建发现42段管腔狭窄,与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比较,发现此改变与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ST-T段改变有一定关联。结论 64排螺旋CT冠脉双时相重建能够对心肌桥的临床意义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25.
<正>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peripheral cholangio-carcinoma,IHPCC)指起源于Ⅱ级以上肝内胆管到赫令管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内恶性肿瘤的5%30%,为肝脏第二位原发性恶性肿瘤。IHPCC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放化疗效果较差,首选手术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旋转造影在子宫动脉插管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行子宫动脉插管术的患者34例,分传统组和旋转组,各17例,传统组通过正斜位DSA造影作子宫动脉栓塞术,旋转组则采用旋转造影技术寻找子宫动脉开口指导子宫动脉栓塞,术中对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透视时间、患者术者所受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应用旋转组与传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透视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子宫动脉插管中旋转造影和传统DSA相比,可以提高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的成功率,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宝石CT在冠脉支架术后随访复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例既有标准模式亦有高分辨模式扫描的冠脉CTA数据,对比其对冠脉支架内腔及支架壁的显示能力。结果共6例患者,13个冠脉支架,高分辨模式对支架内腔及支架壁的显示能力明显优于标准模式。结论对于冠脉支架术后随访复查患者,宝石CT宜选择高分辨模式扫描。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和评价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重组溶瘤病毒(H101)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肝内瘤体内注射重组溶瘤病毒(H101)联合FOLFOX4方案进行治疗,分别以RECIST标准和NCICTC标准观察和评价其疗效和毒性。结果:共22例患者,有20例可以评价客观疗效,其中获得PR5例,SD7例,PD8例;患者的肿瘤进展时间(TTP)为1.2-6.1个月,中位,TTP 3.1个月。22例中,11例临床症状和KPS评分有明显改善,AFP阳性的17例患者中,有11例下降,5例明显下降(AFP下降超过原始基线的1/2)。22例患者均可评价毒性,主要不良反应为轻、中度的发热(45.6%),白细胞减少(44.5%)和腹泻(33.7%)。结论:本试验证实,瘤体内注射重组溶瘤病毒(H101)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国人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较单纯全身化疗有更高的有效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轻,患者易于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试用。  相似文献   
29.
邓炜  李耀国  黄益  史瑞雪 《吉林医学》2011,32(22):4584-4585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左心功能成像,结合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探讨冠状动脉狭窄与左心功能改变间的关系。方法:对205例经CAG确诊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按血管狭窄程度、数目进行评分,并利用术前64-CTCA数据行左心功能分析,分别计算出左室心肌质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每搏输出量,按评分的高低对所有参数进行分组。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5例共436支冠状动脉狭窄,评分3分及以下者左心功能各项参数与正常无差异,4分及以上患者随评分的上升,左室心肌质量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容积增加,每博输出及射血分数减小。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的数目和程度增加,左心功能逐渐由代偿转变为失代偿,64层CTCA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与左心功能变化相关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