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讨论二次等离子电切术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113例。其中43例于首次等离子电切术后4~6周行二次电切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行单次等离子电切术患者70例为对照组。记录并分析以下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肿瘤大小、数目、术前分期、病理分级;手术相关情况: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等;术后病理及预后资料:二次等离子电切病理阳性率、2组患者术后肌层浸润率及随访12个月后局部复发率等。 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手术相关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3例患者(6.98%)二次等离子电切术后病理可见尿路上皮肿瘤细胞;观察组一次等离子电切术后与对照组术后病理明确肌层浸润率(6.98%vs. 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次等离子电切术后肌层浸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93%vs. 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94%vs. 1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次等离子电切术可以最大限度清除肿瘤组织,提供精准的病理分期,降低复发率,且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增加。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行二次等离子电切术可以使患者获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早期干预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12月,我院对83例病程处于不同时期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和跟踪随访,治疗后1周进行肩部活动范围的测量评估及美国肩肘协会评分(ASES)评测.结果 急性期干预治疗组的疗效改善明显(n=20 t=18.5;P<0.01),而冻结期组和恢复期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n=22;21 t=1.21;1.37P>0.05).结论 急性期的干预治疗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建立利用医用回旋加速器有效生产高放射性活度碘-124(124I)的方法,以期为进一步制备和使用124I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24Te(p, n)124I的质子核反应进行124I的制备,首先通过压片装置将靶材料124TeO2压制在圆形铂金靶上,利用医用回旋加速器轰击靶片6~10 h,然后采用放置12 h的方法除去核不良反应可能产生的杂核素,最后采用碘升华-放射化学分离的方法收集得到124I溶液。静脉注射740 kBq的124I生理盐水溶液至小鼠体内,观察124I的正常生理分布,利用micro-PET/CT可见其在甲状腺有明显富集。结果:通过压片装置能够有效实现200 mg的124TeO2在铂金靶片的压制。固体靶上124Te镀层平滑、均匀、致密,无明显凹坑和裂纹。采用医用回旋加速器以12.0 MeV能量,20.0 μA 质子束,轰击获得370~1 110 MBq的124I,经放射化学分离纯化后可获得370~740 MBq的高放射性活度124I,定容于45 000 Bq/μL 的0.01 mol/L氢氧化钠中,核纯度大于80.0%。经过尾部静脉注射124I生理盐水溶液到小鼠体内后,micro-PET/CT成像发现小鼠体内甲状腺部位具有明显的放射性信号浓聚,另在胃部也有富集,并观察到其从膀胱代谢,该代谢行为符合碘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规律。结论:通过压片装置成功地进行了124I固体靶片的制备,并利用医用回旋加速器已成功进行了124I的生产,通过碘升华纯化装置,获得370~740 MBq高放射性活度的124I,并实现了模型动物甲状腺的micro-PET/CT分子显像。124I的生产为我国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核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股总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股总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行股总动脉内膜剥脱术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下肢动脉超声检查评估股总动脉再狭窄>70%纳入再狭窄组(n=47),股总动脉再狭窄≤70%纳入通畅组(n=89)。比较股总动脉通畅组和再狭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股总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136例患者术后发生再狭窄47例(34.6%)。股总动脉通畅组和再狭窄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吸烟情况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63.8%)和35(39.3%),29(61.7%)和29(32.6%),(1.79±0.58)和(1.54±0.46)mmol/L;均P<0.05]。2组患者膝下流出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于术后1 d各发生腹股沟血肿1例,于术后3 d各发生局部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骨关节结核(OT)早期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比OT患者入院时(T1)、抗结核药物2 w(T2)、术前(T3)、术后1 w(T4)、1个月(T5)、3个月(T6)、6个月(T7)、12个月(T8)各时间点PCT、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应用抗结核药物2 w前后及手术前后对比。结果与T1时比较,T2时脊柱结核、膝关节结核、总体PCT浓度显著降低(P0.01)。与T3时比较,T4时各部位结核及总体PCT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P0.01)。CRP、ESR及VAS评分T2时显著低于T1时,T4时显著低于T3时(均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对PCT、ESR、CRP在抗结核药物应用及手术治疗前后变化分析结果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5、0.694、0.664和0.768、0.825、0.679。并且临界值均在PCT曲线中显示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论 PCT为中老年OT患者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并可作为评估抗结核药效果、手术疗效及恢复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后原位回肠新膀胱(IN)与输尿管皮肤造口(CU)两种尿流改道方式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为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行LRC及尿流改道的男性膀胱癌病人61例。根据尿流改道方式不同分为IN组(15例)和CU组(46例)。比较病人近期(3个月内)和远期(3个月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IN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CU组(P < 0.01),IN组病人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U组(P < 0.01),2组病人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CU组(P < 0.01),其中,CU组≥70岁病人生活质量明显高于 < 70岁组(P < 0.01)。结论行IN术病人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生活质量高,但对于高龄病人,CU仍为可选择的手术方式。临床中应根据病人的意愿和病情选择合适尿流改道方式,并关注病人的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估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系统治疗累及膝下腘动脉的血栓栓塞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2月采用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系统治疗的累及膝下腘动脉血栓栓塞患者13例,其中栓塞病变8例,血栓形成5例。按急性下肢缺血分级:Ⅰ级6例,Ⅱa级5例,Ⅱb级2例。观察术中血栓清除技术成功率、血管穿孔破裂、远端栓塞、术后30 d并发症和靶血管通畅率以及再干预率等。结果 本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均一期清除血栓。术中无动脉穿孔破裂,3例患者发生远端栓塞,使用MPA导管抽吸后血流恢复通畅,4例患者术中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后30 d心肌梗死1例,无死亡及截肢。平均随访(14.7±5.3)个月,4例发生有临床症状的靶血管再狭窄,2例再次行腔内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患者,包括累及膝下腘动脉者,使用Rotarex系统行机械血栓清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8.
王丽芬  王建骏  李立强  鲍勇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211-1212,1228
通过3年的努力,上海市卢湾区建立了完善的全科医疗服务团队,并利用全科医疗服务评估指标对全科团队的工作进行评估,为本区居民提供了大量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卢湾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全科医疗服务评估指标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通过了实践的检验。本文系统阐述了上海市卢湾区建立和应用全科医疗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对3年的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学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将指标分为三类,指出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家庭病床服务中各种风险因素的认知情况,分析防范风险的针对性措施。方法对区域所有从事家庭病床服务的医护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家庭病床服务是风险最大的社区医疗行为;医护人员的职务、职称、学历以及工作年限与风险认知无显著差异;患者及家庭因素引发风险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工作环境因素;因患者个体差异,缺乏风险意识,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和舆论的不良影响,患者病史叙述不清以及医保政策导致的投入不到位等5个环节引发风险的可能性很大。结论从事家庭病床服务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逐步增强,应针对不同风险因素来源构建防范风险策略。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半程肾动脉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y partial nephrectomy,LPN)中的安全性及对残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LPN的T1期肾脏肿瘤病人共94例。根据肾动脉阻断时程不同分为半程肾动脉阻断组(A组)32例和全程肾动脉阻断组(B组)62例。根据肿瘤分期不同,A组分为T1a期病人(A1组)21例和T1b期病人(A2)11例;B组分为T1a期病人(B1组)43例和T1b期病人(B2组)19例。分析病人手术时间、出血量、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a time,WIT)、血尿、漏尿等围手术期指标和肾萎缩、肾功能下降等远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94例病人均手术顺利。A组病人WIT明显短于B组病人,eGFR下降值低于B组(P < 0.01);病人WIT A1组短于B1组、A2组短于B2组(P < 0.01)。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尿、漏尿、肾萎缩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程肾动脉阻断技术可减少T1期肿瘤LPN中肾脏WIT,减少肾功能下降,尤其对T1b期肿瘤优势更为显著。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