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钱玲玲  李真林  袁元  王紫薇   《放射学实践》2013,(12):1216-1219
目的:探讨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减少脊柱金属内固定器伪影的可能性。方法:31例后路脊柱金属内固定植入术后复查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获得100、140和120kV图像。其中颈椎9例,胸椎7例,腰椎l5例。扫描数据采用双能量软件内的单能谱技术(Monoenergetic)处理,每例患者数据分别重建成64、69、88、105keV共4组图像以及主观目测图像质量最好的keV图像。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诊断医师分别对上述4组图像和主观目测最佳keV(OPT-keV)图像,以及平均加权120kV等图像共6组图像按照4分法进行图像质量评分。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别对上述各组不同keV图像的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pa检验评价2位医师评分的一致性。结果:单能谱最佳图像评分在3分及以上者27例,平均加权120kV图像3分及以上者仅3例,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139,P〈0.01)。金属固定器CT值在不同脊柱节段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与120kV图像相比,较高单能谱值组(105keV组)图像质量改善明显(V=0.62,P〈0.001);脊柱金属内固定成像最佳单能谱值为123~144keV。结论:双能量CT单能谱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脊柱内固定器金属伪影,明显改善脊柱金属内固定术后的CT图像质量,此外还可根据脊柱金属内固定所在不同脊柱节段,采用个性化的单能谱值进行后处理,使图像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2.
帅桃  李真林  邓莉萍  袁元  阳琴 《华西医学》2010,(12):2199-220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小儿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09年6月经临床手术证实尿路梗阻的患儿52例,按梗阻的原因分为结石组13例与非结石组39例。将非结石组患儿,按照年龄分为0~1岁(8例)、1~5岁(16例)和5~10岁(15例)3个组,均采用个性化的低剂量扫描方式。结果结石组与非结石组阳性诊断率均为100%。低剂量扫描患儿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CT扫描管电流不变,管电压降低1/3,CT检查的辐射剂量可降低约70%,且均可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个性化扫描在小儿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3.
预防和提高放射防护水平的关键在于获得放射照射的准确信息和有效的防护管理。放射防护涉及多方面的政策法规和影响因素,有国家和医疗机构对加强患者防护意识的培养,也有关于放射肿瘤学医生、放射物理师和技师需要掌握的信息,还有用于放射诊断、计划和治疗的放射设备学知识。这些不同门类的信息和方法应该在一个较好的管理平台上进行分类和运用,并给予有效地整合,才能降低临床工作中辐射的危害,获取医患双方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胸部低剂量CT检查技术在住院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2月10日?2020年2月26日来我院行入院前胸部CT排查新冠肺炎的患者2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8例.实验组采用胸部低剂量CT检查技术,管电压80kV;对照组采用胸部CT检...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联合主动脉一站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检查头颈血管和胸腹血管患者40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A、B两组,A组进行CT头颈血管和胸腹部血管的一站式扫描;B组分别行头颈血管CT扫描和胸腹部血管CT扫描。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和客观统计分析。结果:A组与B组CT血管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A、B 2组血管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弓、腹主动脉以及髂总动脉的CNR及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及颈总动脉CNR和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NR均高于A组,B组SD均低于A组;2组主动脉弓、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4.70±10.62) mL]对比剂使用剂量和B组[(146.10±12.48) mL]对比剂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97,P=0.000)。 结论:头颈血管联合胸腹部血管扫描图像能够满足诊断的需求,减少患者检查次数和对比剂的使用量,优化检查流程。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三低”(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及低对比剂流速)技术联合人工智能迭代算法(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IIR)在主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前瞻性纳入33例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的患者,按复查时间先后分为A、B 两组。A组为对照组(100 kV, 0.8 mL/kg, 5 mL/s);B组为“三低”组(70 kV, 0.5 mL/kg, 3 mL/s)。A组使用Karl迭代重建图像,B组分别使用Karl和AIIR重建得到B1和B2组。测量3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左髂动脉及右髂动脉的CT值和SD值、计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同时对图像质量行主观评分。记录A、B组辐射剂量参数。  结果  3组各管腔节段CT值、SD值、SNR及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2组CT值、SNR、CNR高于B1组,SD值低于B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B2组与A组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各管腔节段的SD值、SNR和CNR均优于A组(P<0.017)。3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B组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较A组分别降低84.14%、37.08%。  结论  “三低”联合AIIR算法可以获得和常规剂量扫描相当的主动脉CTA图像质量,而患者的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及对比剂流速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ure FISP)对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MR影像和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结果 对比. 结果 按照Bismuth分型法进行分型,15例中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5例.所提供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程度,与术中所见相同.MRCP与Ture FISP序列分型准确15例. 结论 MRCP与Ture FISP序列对医源性胆管损伤部位和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运用多排螺旋CT多层面重组(MPR)技术评价额窦引流通道(FSDP),为前组鼻副窦病变的诊断和鼻内窥镜手术提供实用的影像学信息。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10月在华西医院行鼻部检查50例患者的CT图像资料,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16~62岁,平均37岁。所有病例均行薄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扫描平面从硬腭至额窦上缘,准直0.75~1mm。冠状和平行于筛漏斗方向斜矢状重建,层厚及层距均为1mm。结果:斜矢状MPR上,共90侧(90.0%)FSDP由上、下两部构成。上部较宽,呈锥形68侧(75.6%),不规则形15侧(16.7%),卵圆形7侧(7.8%);下部窄细,为筛漏斗者36侧(40.0%),中鼻道者53侧(58.9%)。10侧(10.0%)不能分辨FDSP上下两部。冠状MPR上,共见钩突99侧,1侧缺如。钩突附于颅底35侧(35.4%),筛漏斗为FSDP下部;附于筛骨纸板63侧(63.6%),中鼻道为FSDP下部;附于中鼻甲1侧(1.0%),筛漏斗为FSDP下部。钩突气化3侧,其中1侧伴中鼻道变窄。筛泡增大32侧(32.0%),其中8侧(25.0%)伴有筛漏斗和半月裂变窄。双侧钩突附着部位相同者41例(82.0%),不同者8例(16.0%)。结论:多排螺旋CT能良好显示FSDP的结构和形态,为该部位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术前计划制定提供有价值的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40.
漏斗胸畸形程度对心脏形态和位置等影响的螺旋CT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漏斗胸畸形的螺旋CT表现及胸骨凹陷对心脏形态和位置等的影响。方法 搜集 1999~ 2 0 0 3年行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的漏斗胸 32例。在CT图像上 ,观察和测定漏斗胸的胸骨凹陷深度、CT凹陷指数 [左胸矢状内径 (b)与胸椎体前缘至胸骨后缘距离 (a)的比值 ]、心脏旋转角度 (胸椎体前缘至心尖连线与胸矢状线的夹角 )和左下肺静脉干轴线与胸矢状线的夹角 (PV角 ) ,评价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32例漏斗胸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胸骨凹陷 ,平均凹陷深度为 (2 1± 7)mm ,CT凹陷指数 (b/a )为 2 9± 1 8,心脏旋转角为 (5 5 9± 9 8)° ,静脉角为 (49 8± 14 0 )°。胸骨轻度畸形 11例 (b/a <2 4 )、中度 12例 (b/a =2 4~ 2 9)、重度 9例 (b/a >2 9) ,胸骨平均凹陷深度分别为17、2 1、2 7mm ,三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F =5 39,P <0 0 1) ;心脏旋转角分别为 4 9 7°、5 5 5°和6 6 9° ,三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F =7 4 4 ,P <0 0 1) ;而PV角分别为 5 8 7°、4 6 5°和 4 2 4° ,三者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F =3 33,P <0 0 5 )。随着CT凹陷指数的增加 ,心脏旋转角度也增大 ,两者的相关系数为 0 73(P <0 0 1)。结论 螺旋CT扫描可准确显示漏斗胸的胸骨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