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正常中内耳结构的HRCT扫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较全面显示中内耳各细微结构的最佳扫描技术。方法对90例受试者行30°轴位、105°冠状位、层厚与间距都为1mm的HRCT扫描。观察中内耳各结构在轴位和冠状位上的表现,统计显示率;评判不同结构在两扫描方位上的显示情况,比较优显率。结果(1)30°轴位、105°冠状位扫描平面与中内耳某些结构的排列走行方向一致,能较全面显示中内耳的细微结构。(2)轴位与冠状位显示中内耳某些细微结构各有优势。结论中内耳HRCT检查,采用30°轴位、105°冠状位扫描技术,较好地显示包括神经、关节、韧带等细微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能为耳部显微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较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2.
主动脉病变16排CT成像技术及其影像学表现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1例临床诊断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同时进行三维重建,以探讨主动脉病变的16排CT成像技术及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表明:(1)11例主动脉夹层中显示真假腔11例(100%)、内膜片11例(100%)、内膜破口9例(81.8%)、假腔内血栓形成5例(45.5%);(2)壁内血肿1例平扫表现为主动脉壁新月形增厚,密度增高,无内膜撕裂,增扫无强化,为新月形相对较低密度;(3)真性动脉瘤7例均显示动脉瘤大小、范围、腔内附壁血栓及钙化;(4)2例假性动脉瘤均显示动脉旁混杂密度肿块,增扫肿块不均匀强化,强化团与动脉有颈相连。所以16排螺旋CT轴位及3D重建图像,能全面显示主动脉病变的病理解剖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精细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3.
原发性肝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16层螺旋CT对23例原发性肝癌及13例无肝脏疾病患者进行肝脏灌注扫描,并用其ExtendedBrillianceTM工作站灌注软件分别测量肝动脉灌注量、肝门静脉灌注量、总肝灌注量及肝动脉灌注指数等,以评价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规律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肝动脉灌注量、肝门静脉灌注量、总肝灌注量和肝动脉灌注指数分别为0·45±0·26ml·min-1·ml-1、0·31±0·22ml·min-1·ml-1、0·76±0·34ml·min-1·ml-1和0·61±0·21;对照组分别为0·19±0·06ml·min-1·ml-1、0·66±0·20ml·min-1·ml-1、0·86±0·20ml·min-1·ml-1和0·23±0·08。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肝癌的组肝动脉灌注量和肝动脉灌注指数显著增高,肝门静脉灌注量显著降低,总肝灌注量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与正常肝脏CT血流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肝门静脉灌注量和肝动脉灌注指数存在显著差异;CT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原发性肝癌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地震多发伤病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地震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 扫描,其中胸腹部扫描39例,椎体扫描26例.对原始数据进行二次重建,再对重建后图像采用重组技术.分别请2位有经验的相关专业组的医生单独对原始图像和各种后处理图像逐一进行分析.统计各类图像显示病变的例数.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9例行胸腹部扫描的病人,原始轴位图像显示病变190处,通过薄层重建和重组显示病变例数增加了约36%. 26例行椎体扫描的病人,原始轴位图像显示病变62处,经二次重建和重组新增病变数增加了约85%.结论 多层螺旋CT在地震多发伤病人的检查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5.
赵利娜  帅桃  彭涛  陈坜桃  李真林   《放射学实践》2013,(12):1200-1203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患者随机等分成两组:A组30例,使用一代双源CT检查,扫描参数140/80kVp,55/243mAs;B组30例,使用二代双源CT检查,扫描参数80/Sn 140kVp.208/104mAs。比较两组图像的颈动脉血管平均CT值、图像噪声、血管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检查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01)、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统计方法采用成组资料两样本r检验。结果:两组间影像质量的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效剂量为(0.27±0.01)mSv,较A组的(0.37±0.02)mSv降低约30%。结论:相较于一代双源CT,二代双源CT脑血管双能量成像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同时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6.
肠扭转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肠扭转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T,MDCT)表现特征.方法 纳入经手术证实的31例肠扭转患者,其中CT平扫9例,增强扫描22例,有5例加作了血管成像和特殊图像后处理.2位从事腹部放射诊断的医师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记录肠扭转的部位、方向、度数、"漩涡征"和"鸟喙征"的出现率、是否有肠壁增厚和腹水以及寻找肠扭转的原因,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①部位: 十二指肠1例,空肠23例,回肠3例,全小肠2例,乙状结肠2例,定位准确27例,准确率87.0%;②方向: 顺时针11例,逆时针20例,准确率100%;③度数: 180° 13例,360° 12例,540°、720°和900°各2例,准确23例,准确率74.2%;④"漩涡征"18例和"鸟喙征"20例;9例出现肠壁增厚和腹水;5例图像后处理患者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图像均显示肠系膜血管异常,有1例多平面重组(MPR)图像显示"漩涡征"和"鸟喙征";有10例患者发现引起肠扭转的原因.结论 肠扭转在MDCT上主要表现为肠管和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和肠管的"鸟喙征";肠壁增厚和腹水是肠壁血运障碍的重要影像依据.MDCT对肠扭转的诊断和评估扭转肠管的血运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策略的实施效果。方法:2018年9月,选择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6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其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时采取系列培养策略,包括课程思政建设、班主任负责制、师生交流互动、教学方法改革、教育国际化、科研导师制等。学习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比较培养策略实施前后28名学生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相关情况以及技能竞赛获奖情况。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在人文素质的民族自豪感、专业自信心、职业使命感、师生融洽度、心理承受力5个方面,策略实施后评分比实施前评分高[4(3,4)分比3(2,3)分、4(3,4)分比2(2,3)分、4(3,4)分比3(2,3)分、4(3,4)分比3(2,3)分、4(3,4)分比3(2,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科生在专业素质的科研思维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医学统计能力、PowerPoint制作能力、答辩演讲能力5个方面,策略实施后的评分比实施前评分高[3(2,3)分比2(1,2)分、3(2,4)分比2(2,2)分、3(2,4)分比2(2,3)分、3(3,4)分比2(1,3)分、4(3,4)分比2(2,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科生在全国和四川省内技能竞赛中获得5个奖项,实现了"零"的突破。结论:培养策略的实施可以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对比植入第二代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与传统双腔起搏器所致患者辐射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因心动过缓接受植入起搏器患者,按照植入起搏器类型将其分为AV组(n=30)与传统组(n=44);比较2组透视时间、空气比释动能(AK)、剂量面积乘积(DAP)、电影序列数及电影合计帧数。结果 AV组AK、电影DAP、电影序列数及电影合计帧数均高于传统组(P均<0.05);组间透视时间和透视D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X线辐射投射范围基本一致,且多分布于躯体左半侧。结论 相比植入传统双腔起搏器,植入Micra AV时患者所受电影采集辐射剂量更大,而透视所致辐射剂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评价颈动脉斑块特征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10月132例行CT颈部血管造影患者的影像资料。对颈动脉斑块特征进行评价,重建方法包括多层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及曲面重建。结果 132例患者中,80例检出颈动脉斑块,最常出现钙化斑块的部位为海绵窦段和床突上段,右侧海绵窦段52例(65.0%)、左侧海绵窦段49例(61.3%),右床突上段37例(46.3%)、左侧床突上段30例(37.5%)。最常出现软斑块的部位为双侧颈总动脉,均为12例(15.0%)。最常出现混合斑块的部位为颈总动脉,右侧颈总动脉9例(11.3%)、左侧颈总动脉12例(15.0%)。颈动脉最容易轻度狭窄294处(294/1 440,20.4%),中、重度狭窄少见,分别为8处(8/1 440,0.5%)和6处(6/1 440,0.4%)。颈部动脉血管斑块最易出现钙化,总计249处(249/1 440,17.3%),其次是软斑块和混合斑块,均为39处(39/1 440,2.7%)。结论多层螺旋CT可准确评价颈动脉斑块特征。  相似文献   
150.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随着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从健康体检到疗效评价都离不开影像学的支持。随着受检人群的增多,如何保障患者检查安全,提高影像诊断的精准性是放射科亟需解决的问题。X线辐射危害和对比剂不良事件是影像检查过程中主要的安全隐患。采用辐射防护新技术、优化检查序列,以及降低X线扫描剂量等方法可减少X线对患者的辐射。减少对比剂用量可降低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检查发生严重副反应的风险。应用无对比剂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新技术,使肾功能差或对比剂过敏患者同样可进行血管成像检查。能量、功能和分子等成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可提升影像诊断的准确性,使影像诊断从形态解剖学水平上升到功能和分子水平。影像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只有通过技术革新和检查方案的优化,才能不断满足临床对精准影像日益增长的需求。重视影像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避免重复检查导致的医疗资源浪费,让被检者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