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34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230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01篇
  1篇
中国医学   98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外源性tau蛋白的过度表达对非神经来源的293T细胞生长与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带有GFP标签的表达人全长tau蛋白的质粒pEGFP-C1-tau,并转染293T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及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tau的过度表达对293T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的影响。结果在瞬时转染的293T细胞中可以观察到,GFP全细胞分布,而GFP-tau主要定位于胞质。tau的过量表达可引起细胞形态改变,如突起减少或消失,细胞分裂受阻及多核巨细胞的形成等,最后导致细胞死亡。在稳定转染细胞中,tau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诱导细胞出现凋亡的特征性改变。结论tau蛋白在非神经源性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可影响细胞的分裂、分化,并诱导细胞凋亡,提示tau蛋白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和黄芪注射液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其降低尿清蛋白、减轻肾损害的机制。方法:将72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阿魏酸钠和黄芪注射液治疗,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血浆ET、尿TGF-β1及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均明显下降(P<0.05,P<0.01),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魏酸钠和黄芪注射液联用能降低早期DN患者的ET水平,抑制TGF-β1的功能及分泌,起到保护肾功能、减少尿清蛋白排出、减轻肾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李琪 《华夏医学》2007,20(5):1122-1122
利福平胶囊为半合成广谱杀菌剂,为一线抗结核病治疗药。该药口服吸收好,药峰时间为1.5~4h,成人一次口服0.6g后,药峰浓度为7~9m g/L。成人正常用量为0.45~0.6g/d,早晨空腹顿服。逾量引起的症状有精神迟钝、跟周或面部水肿、全身瘙痒、红人综合征[1]。我院2005年11月5日收治了1例  相似文献   
74.
金双歧片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金双歧片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喂养不耐受情况。方法将60例VLBWI随机分成金双歧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静脉营养及早产儿配方奶喂哺,治疗组在早产儿配方奶喂哺时添加金双歧片,每次0.5片,3次/d。记录每次喂奶量、第1次开始喂奶时间和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喂奶前胃潴留量,生后d21时体质量。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无胃潴留的比例明显增加(t=6.84P<0.01)。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治疗组平均为11d,对照组平均为15d,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11.39P<0.01)。治疗组生后d21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2.291P<0.05)。微生态制剂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金双歧可改善VLBWI喂养不耐受,促进患儿体质量增长,缩短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髋后方关节囊的解剖特点及胶原纤维的分布差异,探讨能保留最佳力学强度的髋后方关节囊切开线。方法采用10个(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髋标本,男6个,女4个;年龄28~64岁。右侧10髋解剖出髋后方关节囊,将其划分为3区(Ⅰ~Ⅲ区)9部(ⅠA~C、ⅡD~F、ⅢG~J),测量髋后方关节囊各部厚度,观察坐股韧带走行。左侧10髋选取5髋对其较厚的Ⅰ区和Ⅱ区进行Masson染色观察和胶原纤维含量分析。采用自愿捐赠的冰冻新鲜尸体标本2髋与固定标本比较,设计最佳的切口线并临床应用。结果各部髋后方关节囊厚度分别为:ⅠA(2.30&#177;0.40)、ⅠB(4.68&#177;0.81)、ⅠC(2.83&#177;0.69)、ⅡD(2.80&#177;0.79)、ⅡE(4.22&#177;1.33)、ⅡF(2.50&#177;0.54)、ⅢG(1.57&#177;0.40)、ⅢH(2.60&#177;0.63)、ⅢI(1.31&#177;0.28)mm,具有不均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G部ⅢI部的平均厚度较ⅠB部和ⅡE部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薄弱的两部在Ⅲ区,坐股韧带主干经过较厚的ⅠB部和ⅡE部。Masson染色可见ⅠB和ⅡE部的绿色面积明显较Ⅰ、Ⅱ区其余4部大。各部胶原纤维含量分别为:ⅠA20.34%&#177;5.14%,Ⅰ B48.79%&#177;12.67%,ⅠC 19.87%&#177;5.21%,ⅡD 17.57%&#177;3.56%,ⅡE46.76%&#177;11.47%,ⅡF28.65%&#177;15.79%;各部胶原含量亦具有不均一性(P〈0.01),ⅠB部和ⅡE部与其余4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鲜冰冻标本的厚度和坐股韧带分布特点经观察与固定标本无明显差别。在标本上设计并应用包括大部坐股韧带主干且连带部分臀小肌束的髋后方关节囊切开线。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扩大后路软组织修补虽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但术后脱位率仍未完全消除;优化关节囊切开线,保留最佳力学强度部分,使坐股韧带发挥其固有生物力学功能,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76.
门诊注射室是医院“窗口之窗口”,患者流动性大,病种复杂,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具有单位时间内患者集中抽血、注射等特点,如何使患者能安全、放心、满意地接受治疗,保证护理质量,不断提升医院的服务品质,护士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蒺藜皂苷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本实验拟探讨蒺藜皂苷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蒺藜皂苷250μg/mL组,蒺藜皂苷200μg/mL组,蒺藜皂苷150μg/mL组,蒺藜皂苷100μg/mL组,蒺藜皂苷50μg/mL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Transwell小室模型检测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MP9、caspase-3的mRNA表达差异。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caspase-3荧光强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蒺藜皂苷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活性及侵袭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侵袭实验中,RT-PCR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蒺藜皂苷组MMP9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且都呈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发现,相比正常对照组,实验组caspase-3的荧光表达增强,其中高浓度皂苷组明显高于低浓度组。结论:蒺藜皂苷可以通过下调MMP9的表达以抑制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通过上调c...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替勃龙对高龄老年女性骨折创伤后在围手术期的正面作用.方法对80岁以上高龄老年妇女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创伤后常规治疗,且原有并存疾病治疗不改变,替勃龙组给予每日口服2.5mg,直至术后一周,使用时间在10~12天,对照组无特殊,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的精神状态、注意力、睡眠、锻炼情况,以及比较入院后接受手术时间与术后下地时间.结果替勃龙治疗组在住院期间的状态接近创伤前的水平,术前能够在完成心肺功能和手术耐受力评估后及时制定手术计划并治疗,术后恢复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勃龙在高龄老年妇女围手术期的治疗中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闭孔外肌及其覆盖区髋关节囊的解剖特点,探讨髋关节屈曲内旋下闭孔外肌对髋关节的稳定作用.方法 取10具20侧甲醛液固定的成人尸体髋标本,左侧10髋解剖出闭孔外肌,屈曲内旋时触摸体会股骨头对闭孔外肌的膨顶;裸露闭孔外肌区的髋关节,分别测量髋关节屈曲30°、60°、90°和各屈曲角度加内旋15°时股骨头软骨面超出髋臼唇的距离;右侧10髋解剖出髋关节囊,测量后方关节囊各部厚度,观察坐股韧带走行.结果 闭孔外肌是紧贴髋关节囊后下部的唯一肌肉,在髋屈曲内旋时股骨头膨顶闭孔外肌;随着屈曲角度的增大,膨顶程度(后脱位倾向)也加大,同一屈曲角度下内旋比不内旋膨顶程度大.髋后方关节囊的厚度具有不均一性,较薄弱的两部处在闭孔外肌区,坐股韧带主干未经过闭孔外肌区,闭孔外肌区是髋后方关节囊的相对薄弱区.结论 闭孔外肌是髋关节囊后下部唯一的动力抵挡,易诱发后脱位的髋屈曲内旋体位下,抵挡股骨头脱位的主要有闭孔外肌和此肌覆盖区的关节囊,但此区关节囊相对薄弱,因此在全髋置换后应对闭孔外肌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