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脊柱转移性肿瘤在临床并不少见,大部分恶性肿瘤可以转移至其他部位,其中约一半发生在脊柱。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既往认为的一些高难度、高风险的肿瘤外科手术报道也越来越多。但仍存在手术指征不明确,制定治疗方案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以及对脊柱肿瘤疾病认识不深刻等问题,进而势必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病历摘要患者,男,46岁,因坠落伤致双上肢疼痛麻木、活动障碍14h,诊断为C_(4/5)脱位,于2009年12月30日由当地医院转至我院.该患者于14 h前(12月30日凌晨2点)不慎从上铺摔至床下,背部着地.受伤当时神志清,四肢活动受限,无昏迷、呕吐、出血、呼吸急促等表现.至上午8时许,患者上肢仍麻木疼痛、活动明显受限,但下肢肌力逐渐恢复,可自行行走.  相似文献   
13.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多向分化与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一个高效分离和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通过形态学和多向分化能力进行鉴定。方法 抽取人胸椎骨髓标本,联合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差异贴壁法分离MSCs,体外扩增后传代,相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13、CD29、HLA-2、CD34、CD45和HLA-DR。在地塞米松、左旋VitC、b-磷酸甘油、FK506作用下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在TGF-beta 3、重组人胰岛素、丙酮酸钠、亚硒酸等作用下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在地塞米松、IBMX、吲哚美辛的作用下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在VEGF、bFGF作用下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结果 原代和传代细胞呈梭形外观,生长增殖能力良好。细胞表面标记物CD13、CD29,HLA-2阳性,CD34、CD45 和HLA-DR阴性。经定向诱导分化后,细胞分别呈现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型特征。结论 该方法能从人骨髓中高效分离和扩增MSCs,能成功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4.
节细胞神经瘤主要起源于原始神经脊细胞移行分化形成的交感神经节细胞,亦可起源于交感神经及外周神经,多见于腹膜后和纵隔内。脊神经根哑铃型节细胞神经瘤罕见,国内外鲜有报道。我科收治2例脊神经根哑铃型节细胞神经瘤患者, 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04年6月~2008年1月收治的302例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均一期行腰椎后路手术,分别给予单纯开窗髓核摘除、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Coflex)、腰椎后路动态钉棒固定系统(Semi-...  相似文献   
16.
 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由于过多切除腰椎后部结构, 常导致术后腰椎不稳并使腰痛加重。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 各种内镜技术应运而生, 但其学习曲线长, 对术者手术技巧要求高。我科近年来开展了带头灯的手术显微镜辅助显微外科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研究通过对带头灯的手术显微镜辅助显微外科髓核摘除术与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探讨带头灯的手术显微镜辅助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在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的长期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09年4月我院治疗脱出或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59例,其中采用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置入31例(Coflex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28~52岁(42.1±8.9岁);单纯髓核摘除28例(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30~54岁(41.5±9.5岁)。术前所有患者均有臀部及下肢放射样疼痛或麻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经MRI检查证实为L4/5椎间盘突出,脱出或游离型,经过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效果不明显。在术前、术后3个月、1年、3年及5年,对两组患者行腰腿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定期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检查,末次随访时行MRI检查。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病例术后随访61~69个月(65±4个月)。随访期间Coflex组未发现棘突骨折和置入物移位等并发症。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下肢痛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6.35~24.2,P<0.05);Coflex组在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P>0.05);Coflex组手术节段椎间盘后侧高度(pDH)在术后3年及末次随访时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6和t=7.53,P<0.05);Coflex组手术节段的椎间盘退变分级(MRI,Pfirmann)在术后5年随访时优于对照组(Z=2.85,P<0.05);Coflex组未见术后复发,对照组有1例术后复发。结论: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延缓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丢失和进一步退变,且可能减少术后椎间盘突出的复发,长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Dynesys混搭手术(部分节段采用Dynesys非融合固定,另部分节段采用Dynesys联合椎间融合器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27例LDD接受Dynesys融合固定和非融合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过程中,在正位透视下进行椎弓根穿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诊治的5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正侧位透视下椎弓根穿刺(传统组,n=29),以及术前根据三维CT结果规划穿刺方案,术中在正位透视下完成椎弓根穿刺(正位组,n=26)。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术前病椎高度、注入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率、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前病椎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位组患者平均骨水泥注入量[(5.08±0.70)mL vs(5.77±0.79) mL]、手术时间[(32.69±5.03)min vs(44.93±6.16) min]、中位透视次数(25次vs 32次)均少于传统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术前后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C臂机单一正位透视下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与常规透视下手术缓解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所用时间更短、透视更少。  相似文献   
20.
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5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椎结核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1~78岁,平均47.5岁;病史0.5~36个月。12例合并腰大肌脓肿,8例为双侧;23例有椎管内压迫,后凸畸形Cobb角9°~30°。14例有神经功能损害,术前ASIA分级:B级1例,C级3例,D级10例;术前VAS评分5~10分,平均7.5分。椎体间植骨病例均采用自体骨。术后1周左右戴支架下床活动,服用标准疗程三联或四联抗结核药。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6例获得9~70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3分,平均1.6分,VAS评分改善平均5.8分。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术后获得不同程度改善,ASIA分级:1例B级恢复至D级;1例C级恢复至D级,2例C级恢复至E级;D级共10例,9例恢复至E级,1例无改变。椎体间植骨病例6个月随访时均获得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至0~12°,随访丢失1°~2°。无复发病例,4例年轻患者在病灶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结论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椎结核可在一次手术中同一切口内达到椎管内减压、脊柱矫形、融合和脊柱恢复稳定的目的,清除双侧腰大肌脓肿无需行双侧切口,清除胸椎病灶能避免经胸手术带来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