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小儿动脉导管堵闭术后九例溶血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溶血为动脉导管未闭 (PDA)堵闭术后罕见、严重的并发症。我院 1994年 9月~ 2 0 0 1年 8月使用不同类型堵闭器堵闭PDA 4 12例 ,发生溶血 9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男 2例 ,女 7例。年龄 1 1~ 8 5 (4 7±2 3)岁 ,体重 7~ 2 5 (13 9± 5 6 )kg。 8例为单纯性PDA ,1例为纠正型大血管转位合并PDA。PDA均为漏斗型 ,最窄处为 2 1~ 6 6 (4 3± 1 7)mm。使用Rashkind双面伞、COOK弹簧圈、Amplatzer蘑菇伞堵闭器各 3例。堵闭后 15min主动脉造影 9例均显示有少量残余分流 ,B超显示残余分流…  相似文献   
62.
八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儿植入永久起搏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起搏器日趋小型化,起搏参数日趋生理化,为儿童患者,特别是小婴儿安置起搏器提供了条件。这方面国外已有较多报道[1],而国内儿科报道甚少。我科近1年对8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患儿植入永久起搏器。对象:1996年12月~1998...  相似文献   
63.
新生儿危重肺动脉瓣狭窄及闭锁的经导管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采用经导管介入方法 治疗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ritical pulmonarystenosis,C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1月,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13例新生儿(其中1例早产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PS 9例,PA/IVS4例).男10例,女3例,年龄2~30(17.4±10.7)d,体重2.3~4.8(3.4±0.8)kg.术前及术中均使用前列腺素E.开放动脉导管.CPS患儿先采用直径2.5~4.0mm小球囊预扩张肺动脉瓣,再用1.0~1.2倍于肺动脉瓣环的球囊扩张肺动脉瓣.PA/IVS患儿先行射频瓣膜打孔,然后再行球囊瓣膜扩张术.结果 12例(92%)介入治疗成功.右室压力下降50%[术前(120.1±17.0)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58.8±7.7)mln Hg,P<0.001].右室压力/体动脉压力比值下降44%[术前(1.6±0.2),术后(0.9±0.1),P<0.001].右室造影显示肺动脉瓣开放.球囊/瓣环径比值1.1±0.1(最大球囊直径6~12 mm).手术时间(127.5±32.6)min,X线-曝光时间(25.2±7.2)min.术中4例(30%)出现并发症,2例心包积血,1例低氧血症,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死亡1例(8%).全组随访1~18(7.2±6.4)个月.术后残余中至重度瓣膜狭窄3例,1例再次行球囊扩张术,另2例等待再次球囊扩张术;残余轻至中度瓣膜狭窄9例,所有患儿仅伴随轻度瓣膜反流,动脉导管自然闭合11例,近闭合1例.结论 经导管介入治疗新生儿CPS及PA/IVS是安全、有效的,部分患儿需二期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核受体辅活化子(coactivator)PNRC(proline—rich nuclear receptor coregulatory protein)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pACT2/PNRC为模板,采用PCR扩增全长PNRC编码序列,将BclⅠ和XhoⅠ消化的PCR产物插入pCMVtaq2c,构建pCMVtaq2c/PNRC真核表达质粒。酶切和测序鉴定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pCMVtaq2c/PNRC表达质粒和pCMVtaq2c空质粒转染MCF-7细胞,经G418筛选4周后,分别采用RT—PCR、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鉴定稳定表达PNRC的MCF-7细胞株。最后,采用MTT法和^3H-胸腺嘧啶掺入法观察了过表达PNRC的MCF-7乳腺癌细胞和pCMVtaq2c空质粒转染的MCF-7乳腺癌细胞生长速率和增殖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了PNRC的真核表达质粒pCMVtaq2c/PNRC,并筛选到稳定表达PNRC的MCF-7乳腺癌细胞株,转染PNRC的MCF-7细胞的生长速率和增殖明显慢于对照组细胞。结论:过表达的PNRC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腔静脉型房间隔缺损(ASD)在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监测下经导管堵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应用ICE监测经导管堵闭继发孔型ASD18例,其中腔静脉型ASD12例(67%).男2例,女10例.年龄2~11岁,平均(6.4±2.8)岁.体重11.0~35.0kg,平均(21.0±7.1)kg.ASD大小:11.6~32.0mm,平均(24.3±6.2)mm,下腔静脉型8例(67%),上腔静脉型4例(33%),Qp/Qs:1.8~4.7,平均(3.4±0.8),肺动脉压力:22~37mmHg,平均(32.3±5.1)mmHg.6例为多发型ASD.对于非圆形大ASD,采用球囊测量ASD伸展径.选择比ASD大0~2mm堵闭器,ICE监测下打开堵闭器左房盘、连接腰部及右房盘,如为下腔静脉型大ASD,采用特殊由度的鞘管,使左房盘打开后平行于房间隔,于靠近缺损处打开连接腰部堵塞缺损,再迅速打开右房盘.结果 全组11例(92%)堵闭成功,堵闭器大小:13~34mm,平均(26.0±6.4)mm;3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堵闭失败,均为多发ASD.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0~150mim,平均(88.2±24.1)min,X线曝光时间:12~32min,平均(16.0±6.1)min.随访6~12个月,无堵闭器移位、心内膜炎及脑栓塞等发生.结论 腔静脉型ASD在ICE监测下经导管堵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
心脏声学造影是从周围静脉或心腔内注入声学造影剂,同时以超声心动图探测心脏解剖结构、心内有无分流或返流的检查。本文报导25例(共注射98次)应用双氧水进行小儿心脏声学造影,并与X线心血管造影作一对比。  相似文献   
67.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出现并发症的防治经验和教训。方法 射频消融(RFCA)治疗160例患儿中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5.6%,其中股动脉血栓5例(3.1%),血气胸并失血性休克、心包积液、中度主动脉瓣反流(AR)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各1例(0.62%)。及时分别通过动脉溶栓、输血、胸腔闭式引流、埋置永久起搏器等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AR经药物治疗,反流程度减轻,其余经治疗后痊愈。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并发症比成人发生率高,与儿童心血管的解剖结构、使用成人的射频导管和电极、操作经验不足有关,严格操作规程,使用儿童的射频导管和电极,丰富的射频导管操作经验、心电生理学和影像学知识、能使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8.
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堵闭小儿房间隔缺损46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应用Ampplatzer封堵器堵闭小儿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方法46例AsD患儿,年龄2~15岁,平均(7.5±4.2)岁,在基础麻醉下,先行右心导管用测量球囊导管测量AsD大小,选择适合的封堵器,在超声指导下放出封堵器堵闭AsD,然后监测封堵器位置是否满意、有否残余分流、房室瓣有否累及,以达到完全堵闭效果。结果46例全部成功,无一例有合并症;手术时间(65.88±20.78)min,透视时间(11.05±4.04)min。结论经导管AmplatzerAsD堵闭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用于2岁以上、缺损口在30mm以下的继发孔AsD患儿。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必须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或食道超声帮助提高堵闭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9.
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 11例 ,其中 ,男性 2例 ,女性 9例 ,年龄 4~38岁 ,平均 (2 2± 11)岁。 1例房水平双向分流和 2例右向左分流。 3例用双叶球囊和 8例用Inoue球囊行肺动脉瓣扩张成形术 ,3例用纽扣式补片和 8例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关闭缺损。结果11例患者 10例经 1次导管术得到根治 ,1例肺动脉瓣扩张后诱发右室流出道痉挛 ,延迟 3个月后再行房间隔缺损关闭术成功 ;治疗后右室收缩压 (12 8± 72 )mmHg(1mmHg =0 133kPa)下降到 (5 6± 32 )mmHg(P <0 0 1) ,肺动脉瓣跨瓣压差 (113± 75 )mmHg降至 (2 5± 2 2 )mmHg(P <0 0 1) ,三尖瓣反流面积 (4 6± 2 0 )cm2 降至 (1 4± 0 9)cm2 (P <0 0 1) ,动脉血氧饱和度 0 92± 0 0 4上升到 0 96± 0 0 9(P <0 0 5 )。 3~ 6个月随访 ,有继发右室流出道心肌肥厚者右室压力继续下降到 (4 6± 14)mmHg(P >0 0 5 ) ,术中、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法乐三联征介入治疗是可行的及安全的非外科根治方法 ,近期疗效肯定 ,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70.
冰冻血小板技术自开展以来,在业内颇受争议,但因其具有可以批量制备、长期保存、应用便捷、即刻止血等特点,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紧急供血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在中小血站开展仍较普遍。我站开展冰冻机采血小板技术已有多年,在冰冻血小板融化后,我们发现絮状物析出时有发生,有时还会集中出现。笔者通过多年实践,仔细观察和技术调整,对冰冻机采血小板絮状物析出的原因有了一定的认识,采取相应措施后,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