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渝 《医学综述》2013,(16):3004-3006
目的分析并评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收治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中青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以及体检健康对照者各31例,分析三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与短暂性脑缺血组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与短暂性脑缺血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上升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作为中青年存在脑血管疾病倾向的常规检测指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主肺动脉窗初诊超声心动图误诊原因及确诊方法.方法 对38例主肺动脉窗患者的初诊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中,初诊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21例,误诊17例,误诊率44.74%(17/38).17例误诊病例中,6例经心导管检查确诊,5例经心脏CT确诊(其中3例结合再次超声心动图综合诊断),1例经心导管及心脏CT联合确诊,3例经手术确诊,1例经心脏MRI确诊,1例经TEE检查确诊.结论 主肺动脉窗临床易于误诊,出现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难以解释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或左心增大时,应首先考虑主肺动脉窗的可能,最终确诊有赖于心导管、心脏CT、心脏MRI和(或)反复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ECHO) 在球囊肺动脉瓣成型术(PBPV) 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从1995 年1 月至1998 年7 月共90 例肺动脉瓣狭窄(PS)的患儿,其中男61 例,女29 例,年龄1~14 岁,平均(6-3±3-9)岁,体重9 ~45 kg,平均(20-5±15-8) kg,18 例合并卵圆孔未闭,12 例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PBPV 术前后均作ECHO 及心导管检查,测量肺动脉瓣环(PVAD),肺动脉瓣(PV) 开放口径,PV 最大血流速度Vmax 及压力阶差ΔP,右室流出道(RVOT) 血流速度,并作对照分析。结果 PBPV术前ECHO与心导管检查所测PVAD、PV开放口径、PVΔP无显著性差异( P>0-05) ,t= 2-56,显示有密切相关;PBPV 术前后心导管及ECHO 所测PV 开放口径、PVΔ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24 小时ECHO检查,有19 例RVOT血流增快,经服β- 受体阻滞剂( 心得安1~2 mg·kg1·d1) ,3~6 月后恢复正常。结论 超声心动图为PBPV术前选择球囊及扩张方法提供可靠资料,并能评价PBPV的扩张效果及长期随访,且对是否服用β- 受体阻滞剂提供依据。EC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的解剖类型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其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术,对61 例年龄4 天至13 岁的TGA患儿进行临床分型,并测定有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TGA 合并室间隔完整(IVS) 或极小室间隔缺损(VSD)21 例(34-4%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0-52±0-09,左室压力:~3 个月(5-7±0-5)kPa,~1 岁(4-2±0-3)kPa。TGA 合并VSD19 例(31-2 %) ,SaO2 :0-69 ±0-11 ,左室压力(11-3 ±2-1)kPa。TGA 合并VSD及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21 例(34-4% ),SaO2 :0-75 ±0-09 ,左室与肺动脉间压力阶差(PG) 为(8-7 ±1-7)kPa。左右冠状动脉(CA) 均起源于右冠状窦3 例,均起源于左冠状窦2 例。镜面右位心2 例,右旋心2 例,左旋心1 例。结论 TGA 可单独存在,亦可合并多种心脏畸形,超声心动图可提供临床分型及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术更能直接获取血氧及压力资料。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小儿长QT综合征(long QT 8yndrome,LQTS)的治疗方法.方法:小儿先天性LQTS 9例,获得性LQTS10例.13例出现晕厥及尖端扭转性室速(torsade de points,Tdp)发作.先天性LQTS中7例Tdp发作呈肾上腺能依赖性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其中2例药物治疗无效者予安装永久起搏器后;2例Tdp发作呈间隙依赖性者给予美西律治疗.继发性LQTS予以去除诱因,合并晕厥者加用倍他乐克口服治疗,继发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病窦者予以安装起搏器并联合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结果:1例失访,其余病例随访2~62个月,均无尖端扭转性室速及晕厥发作,6例先天性LQTs及10例继发性LQTS病例QT间期恢复正常.结论:小儿LQTS病例应用药物或联合起搏治疗效果良好.高危先天性LQTS病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考虑安装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继发性LQTS病例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疾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6.
座谈内容 1.在儿科临床上,如何界定是否"心脏增大"? 2.影响判定"心脏增大"结果的检测因素有哪些?  相似文献   
47.
三维电磁导管定位 (CARTO)系统采用电磁标测技术重建心内膜三维空间解剖结构 ,并以代表电生理信息的各种颜色加标识以指导标测和消融 ,是一种非X线标测定位技术 ,与传统X线解剖标测比较有许多优点。我们应用此系统标测和消融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 (ILVT)、房室结旁的房性心动过速 (AT)、Ⅰ型心房扑动 (AF)和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 )术后疤痕介导房内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IART)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各 1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2 0 0 0年 1~ 11月在我科住院分别诊断为ILVT、AT、阵发性AF(I型…  相似文献   
48.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明了我国卫生改革发展的方向,解决了我们卫生系统争论多年,受困扰多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对卫生工作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也标志着我国卫生经济学研究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标志着卫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改革开放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我国卫生经济学,只有面对矛盾,迎接新的挑战,关注实践中的新问题,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深化研究的触角,才能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9.
随着输血事业的发展,临床成分输血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成分输血的科学性、合理性已深入临床,某些地区成分输血率高达99%以上.近年来,血液成分分离技术逐渐完善和规范,但是其工作流程模式陈旧,如果科学合理地分配资源,做到职责明确、工作高效,很少有人提及.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TCVSD)介入治疗失败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620例经TCVSD治疗中失败的50例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左心室、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综合分析介入治疗失败原因。结果全组介入治疗失败发生率8%(50/620)。无膜部瘤破裂,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无持续溶血。16例合并明显主动脉瓣脱垂,8出现放置后中度以上主动脉瓣返流。因反复出现完全性左、右束支阻滞停止手术4例,释放封堵器后出现完全性左、右束支阻滞及Ⅲ°房室传导阻滞收回封堵器3例,术后出现无法恢复的Ⅲ°房室传导阻滞而外科取出封堵器3例。4例出现三尖瓣返流加重。4例肌部VSD失败病例中,2例建轨困难,2例分流量小于2mm。1例死亡病例,死亡原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TCVS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适应症,结合多种检查方法,采用正确的封堵策略,可进一步提高该项技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