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4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46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87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96篇 |
内科学 | 36篇 |
神经病学 | 21篇 |
特种医学 | 31篇 |
外科学 | 96篇 |
综合类 | 265篇 |
预防医学 | 124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81篇 |
中国医学 | 129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口服髓磷脂碱性蛋白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的临床及神经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服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汉字实验性免疫性神经炎(EAN)的效果。方法 应用牛周围神经BMP免疫豚鼠建立EAN动物模型。应用国际分级标准和临床评分对发病豚鼠进行临床评定;对EAN豚鼠坐骨神经进行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单薄切片的光镜及电镜观察;剥离单神经纤维,评定其脱髓复髓情况。结果 用BMP建立豚鼠EAN模型其发病率为87.5%,免疫诱导的12-16d出现典型瘫痪症状,高峰期在14-21d,以后进入恢复阶段。发病高峰期坐骨神经病理为小血管周围大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纤维肿胀、变性,髓鞘脱失;恢复期神经组织内浸润的细胞明显减少,神经纤维肿胀、脱髓的现象明显减轻,施万细胞明显增生。在发病高峰时开始治疗,口服BMP降腹腔注射静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均促使豚鼠临床得分提前下降,坐骨神经病理在21d时表现为浸润的淋巴细胞减少,脱髓鞘纤维减少,复髓纤维增多。结论 BMP口服治疗EAN,明显地促进其临床和病理提前恢复,其机制可能是大剂量BMP口服诱导机体免疫耐受的结果。 相似文献
52.
“轻法频下”属于“通因通用”之法,是中医常用的反治法之一,即应用通利之品治疗下利之证。因为下利之证本是机体祛除秽浊邪气的一种反应,若见利止利,则易闭门留寇。而通利之品恰能益助机体之祛邪外出,因其势而利导之。特别是湿邪缠绵之性,峻下恐有遗邪之弊,故当“轻法频下”可使邪尽去而正复安。 相似文献
53.
作者测定了64例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患儿的血和脑脊液中髓磷脂碱蛋白抗体,并与50例正常儿童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患儿的血和脑脊液中该抗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混合型病例不论是血中还是脑脊液中存在的该抗体明显高于脊神经型病例;患儿血中和脑脊液中存在的该抗体具有明显相关性。提示:该抗体在本病发病中可能占重要地位;抗体的存在与疾病的严重性有关;脑脊液中该抗体可能来源于外周血。由此进一步推测。本病脑脊液中增高的蛋白质亦可能来源于外周血。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IL-13基因+2044G/A多态性与儿童哮喘发病风险及哮喘儿童血清IL-13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和ELISA方法,对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和8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IL-13基因+2044G/A多态性和血清IL-13水平进行检测,计算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其所对应的血清IL-13水平。结果哮喘组和对照组IL-13+2044G/A多态性3种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GG基因型比较,GA基因型儿童哮喘风险增加3.52倍(95%CI:1.82~6.82),AA基因哮喘风险增加3.71倍(95%CI:1.06~12.97)。哮喘组A等位基因频率为36.1%,高于对照组的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G等位基因比较,A等位基因携带儿童哮喘风险增加2.53倍(95%CI:1.53~4.16)。哮喘组患儿血清IL-13水平为151.82(134.33~166.68)ng/L,对照组为79.00(58.74~111.09)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哮喘组GG、GA和AA基因型的血清IL-13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哮喘组GG、GA和AA 3种基因型之间血清IL-13水平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GA和AA基因型血清IL-13水平高于GG基因型。结论 IL-13基因+2044G/A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IL-13水平具有关联性,且A等位基因可能造成了哮喘儿童血清高IL-13水平,携带A等位基因的儿童哮喘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5.
25#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二尖瓣体外脉动流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是新型血液相容性高分子材料,具有不降解、抗钙化功能,用其制作的人工柔性瓣叶心脏瓣膜理论上可有良好的抗血栓、抗钙化性能和流体力学特性。目的:对自行研制的四瓣叶、无支架、带腱索人工二尖瓣——25#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二尖瓣(UPMV)进行体外脉动流检测。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实验,于2003-05/2005-02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实验室及湘雅二院胸心血管外科实验室进行。材料:25#UPMV的制作材料选用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片状材料,由W.L.GORE&Associates,Inc.Medical Products Division制造。CL-III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为兰州飞供仪器总厂医疗器械制造厂制造。方法:25#UPMV组为6例自行缝制成的UPMV,安装直径为25mm;25#人工机械瓣组采用6例CL-III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安装直径为25mm。主要观察指标:使用TH-1200型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脉动流试验台对两组瓣膜进行检测,观察流量为2,3,4,5,6L/min时的平均跨瓣压差、开口面积和返流量。结果:①平均跨瓣压差:25#UPMV组在不同流量时均小于10mmHg,不同流量下25#UPMV组平均跨瓣压差均低于25#人工机械瓣组(P=0.000)。②有效开口面积:25#UPMV组在不同流量时均高于1.5cm2,流量为3,5,6L/min时,25#UPMV组有效开口面积大于25#人工机械瓣组(P〈0.01)。③返流百分比:25#UPMV组在不同流量时均小于10%,流量为2,3L/min时,25#UPMV组返流百分比低于25#人工机械瓣组(P〈0.01)。结论:25#UPMV在体外脉动流下的平均跨瓣压差、有效开口面积和返流百分比均符合国家标准,总体表现优于25#CL-III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在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中个体化扫描预案设定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标准体重[18.5<体质指数(BMI)<23.9]患者根据心率分为3组设定扫描预案,即心率≤62次/min(bpm)32例,62 bpm<心率<72 bpm 45例,72 bpm≤心率<90 bpm 37例。所有组探测器选择128×0.625,重建层厚0.9 mm,重建增量0.45 mm,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量700 m As。心率≤62 bpm时,Pitch选择0.18,机架旋转0.33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75%重建;62 bpm<心率<72 bpm时,Pitch选择0.18,机架旋转0.27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40%、45%、70%重建;心率≥72 bpm时,Pitch选择0.16,机架旋转0.27 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40%、75%重建。造影剂总量(ml)=患者体重(kg),注射速率5~6 ml/s,同样速率追加注射22 ml生理盐水。BMI>24肥胖者,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量900 m As,Pitch选择0.16,机架旋转0.27 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40%、45%、70%重建,造影剂注射速率6 ml/s,造影剂总量≤100 ml。BMI<18.4者,管电压100 k V,管电流量500 m As,Pitch选择0.18,机架旋转0.27s/圈,选择心动周期的40%、45%、70%重建,造影剂总量(ml)=患者体重(kg),注射速率5 ml/s。由两位高年资医生比较不同心率组间及不同BMI间的图像质量,采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心率≤62 bpm组、62 bpm<心率<72 bpm组和72 bpm≤心率≤90 bpm组图像优良率分别为100%、95.6%和89.2%;BMI>24组图像优良率86.7%,BMI<18.4组图像优良率87.5%。结论个体化扫描预案的设定在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固元复旧汤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阴道分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倾向的住院产妇11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产妇于胎儿娩出后给予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固元复旧汤.比较2组产... 相似文献
58.
59.
温经汤始於《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本方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的功效.仲师为妇人冲任虚寒、瘀血内阻而致崩漏所致.数十年吾等加减化裁、灵活用於临床.往往取效如桴击鼓.现抛砖引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