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乳腺癌钼靶X线微钙化与癌细胞ER、PR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钼靶片中乳腺癌微钙化与ER、PR表达及临床病理关系,评价微钙化征象预测ER、PR表达的可行性。方法乳腺癌病例115例,钼靶X线片由3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阅片,明确钙化并根据钙化及相关表现分组。免疫组化采用SP法,根据癌细胞核内染色判断ER、PR表达情况。各钙化组分别与ER、PR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癌钼靶片中微钙化的有无、微钙化数目、钙化类型与肿瘤细胞ER、PR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乳腺癌微钙化多见于导管癌,占53.33%,是钼靶片中无肿块表现乳腺癌的主要X线征象。微钙化表现与乳腺癌临床TNM分期无关(P>0.05)。乳腺癌钼靶片微钙化表现常伴腋下淋巴结转移(24/47例),而钙化数目较少(<20枚)的乳腺癌更易伴有腋下淋巴结转移(16/24例)。结论微钙化在钼靶片乳腺癌诊断中,特别是在早期癌以及无肿块表现的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微钙化表现与ER、PR表达无明显相关性,尚不能作为乳腺癌ER、PR表达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对33例SAR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明确的SARS患者接触史者6例(18.2%)。临床表现包括发热33例(100%)、咳嗽(其中干咳12例,咳白色黏痰11例,痰中带血1例)24例(72.7%)、畏寒20例(60.6%)、胸闷伴憋气11例(33.3%),伴有头痛6例、腹泻2例、呼吸困难2例、肺部有啰音2例。约1/2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可有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升高,SARS抗体阳性28例(84.9%)。胸部X光片出现渗出影的平均时间为(3.4±2.0)d,胸部病变吸收的平均时间为(19.8±9.8)d。激素应用后3天内体温均降至正常。2例患者呼吸困难较重应用BiPAP辅助呼吸。15例(45.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中药,收到了良好效果。17例(51.5%)出现心理异常。1名护士在护理SARS患者时被感染。结论 部分患者有明确的接触史。临床初期以发热不退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畏寒、咽痛、全身酸痛;极期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可伴有肝脏、心肌的损伤。化验白细胞下降或不高。胸片可表现单侧(单叶或多叶)或双肺片状渗出影或网状阴影,病变多位于中下野外带,迅速进展;恢复期炎症可完全吸收,部分患者出现肺间质纤维化。有适应证者可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剂量应个体化。少数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83.
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X线检查(附54例报告)李智岗,王兴远,赵俊京,王其彰附属四院放射科(050011)关键词胃;食管;返流性疾病;X线检查胃食管返流(Gastroesonhasealreflux,GER)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疾患之一。此病在国外已引起...  相似文献   
84.
肝脏肿瘤介入治疗的新模式——精准TAC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以疾病为中心和技术至上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在被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治疗模式所取代,对患者整体健康和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成为现代医学治疗的新理念和新标准."最小创伤侵袭、最大脏器保护和最佳康复效果"成为现代医学追求的目标[1-4].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在晚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9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内分泌治疗和去势手术常规综合治疗,对29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同时行双侧髂内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术。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介入治疗组尿道梗阻症状明显改善,短期内PSA值下降更明显,两组做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2周t=3.316,P〈0.001;1个月t=2.741,P〈0.01;2个月t=1.685,P〈0.05),6个月复查两组PSA值接近,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双侧髂内动脉超选择化学栓塞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疗效肯定,为综合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增加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6.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X线诊断(附20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X线诊断(附200例报告)河北医学院第四医院王兴远,李智岗,韩捧银,赵俊京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简称滑疝)是指腹压增高或卧位等情况下贲门及邻近贲门的一部分胃通过增宽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在一般情况下又可回复到膈下的一种疝,也称可回复性食管裂...  相似文献   
87.
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上腹部癌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晚期上腹部癌痛李智岗,王兴远,赵俊京,耿进朝,徐贯杰,刘晓立,张立生近年来,国外应用腹腔神经丛阻滞(NCPB)治疗晚期上腹部癌痛,取得较好疗效 ̄[1],国内罕见报道,我院对16例晚期上腹部癌痛病人进行了NCPB治疗,现报告如下。材料...  相似文献   
88.
肝癌变异性及侧枝性血供的DS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癌的动脉供血分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970例肝癌供血血管DSA资料,将直接起自腹腔干及胃肠道供血动脉的变异肝动脉称为迷走肝动脉,并根据其在肝内的分布范围不同,进一步将其分为迷走肝右动脉、迷走肝左动脉、迷走肝中动脉、迷走肝固有动脉、迷走肝总动脉等;将除肝动脉以外,通过肝内侧枝吻合的非肝动脉供血、及肝动脉闭塞时通过肝外侧枝为肝癌供血称为侧支型供血.并分别统计其发生率,描述其起源、走行及分布等解剖学特征.结果 970例肝癌,共发现迷走肝动脉289例(29.8%),侧枝型肝癌供血107例(11%),其中迷走肝动脉起自肠系膜动脉161例(55.7%)、胃左动脉95例(32.9%)、胃十二指肠动脉19例(6.6%)、腹腔干11例(3.8%)、胃网膜动脉3例(1.0%).结论 迷走肝动脉供血及侧枝型供血在肝癌较常见,重视这些肝癌血供对提高TACE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影响肝转移瘤介入治疗效果因素,为临床治疗肝转移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访观察1 009例肝转移瘤介入治疗患者,共计行2724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对可能影响肝转移瘤介入治疗效果的所有因素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 009例肝转移瘤介入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为13.5个月,0.5、1、2、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4%、66.8%、35.6%、16.9%、7.3%,总有效率50.4%,所有患者无严重介入治疗并发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经济因素、原发肿瘤是否切除、原发肿瘤来源、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肝内转移≤3个或是>3个、门静脉瘤栓、肝肾功能状态、介入治疗前是否有其他部位转移、肝转移瘤血供状况、应用超选择微导管技术、侧支循环、介入治疗前后是否行辅助化疗或其他治疗等因素是介入治疗肝转移瘤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肝转移瘤血供状况、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原发肿瘤是否切除、门静脉是否有瘤栓、肝内转移瘤转移数目≤3个、介入治疗前是否有其他部位转移、介入治疗前后是否行辅助化疗或其他治疗为影响介入治疗肝转移瘤效果的主要因素(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肝转移瘤发生部位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对于肝转移瘤病灶≤3个、原发病灶切除且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越高、血供越丰富且无侧支循环、介入治疗前无其他部位转移、介入前后行辅助化疗或其他治疗、多次行介入治疗且肝肾功能正常的肝转移瘤患者介入治疗效果更佳、生存期更长。  相似文献   
90.
目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全数字化X线摄影、超声及MRI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行X线、超声及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57例(60个病灶)作为研究组,另选均行上述三种检查的良性病变23例(24个病灶)作为对照组。参考BI-RADS分类标准将术前X线、超声及MRI诊断分为五类:Ⅰ类:正常或肯定良性;Ⅱ类:可能良性;Ⅲ类:不能定性;Ⅳ类:可疑恶性;Ⅴ类:肯定恶性。由3名高年资相关专业医师采用盲法分别读片分类并与病理诊断对照,然后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研究组60个病灶中,X线摄影诊断为Ⅰ类4个,Ⅱ类2个,Ⅲ类1个,Ⅳ类16个,Ⅴ类37个;超声诊断分类依次为:1,1,7,21,30;MRI依次为0,1,1,13,45。ROC曲线分析:X线检查ROC曲线下面积(Az)=0.878(P=0.000),超声Az=0.865(P=0.000),MRI检查Az=0.925(P=0.000)。X线摄影的ROC曲线与另两条曲线相交,无法比较曲线下面积;MRI检查的Az高于超声检查(Z=2.06,P<0.05)。结论 (1)MRI检查用于乳腺病变诊断价值较高;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诊断价值中等;MRI检查在乳腺病变诊断中无论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超声检查。(2)三种检查方法在乳腺病变诊断中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各有利弊,具有互补性,对于部分病变鉴别存在困难时,应仔细分析三种检查中的病变特点,结合临床病史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