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手段和外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31例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影像学检查行B超+MRI 16例,B超+CT 11例,B超+CT+MRI 4例; 诊断为肝血管瘤29例(93.6%),误诊肝癌2例(6.4%); 均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果:全组均获完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中出血平均量800 mL(400~2 000 mL),自体血回收平均600 mL(250~1 500 mL)。术中发生胆道损伤2例; 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8例,膈下积液6例,肺炎4例,均治愈出院。结论:B超+MRI是肝巨大血管瘤手术前最合适的检查,术前应仔细分析肝血管瘤影像学表现、设计合理手术方案、术中精细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2.
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胆管癌9例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北京,100036)李捷雷苗常春张宏义刘晓鹏何晓军肖梅临床上不能切除的胰、胆管癌常伴有重度梗阻性黄疸,有时还可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我们采用胆道内外引流的方法,可以快速减... 相似文献
43.
44.
重症急性胆管炎是胆道外科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处理不当常危及患者生命。我科近年收治重症急性胆管炎41例(按1983年全国肝胆管结石诊断标准确定)全部经手术治疗,现将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1例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25~90岁,平均年龄55.6岁,其中60岁以上23例,占56.09%。胆道病史最短2年,最长35年,有2次胆道手术史者4例,有3次胆道手术史者2例。发病时间最短6h,最长半个月。全部病例都有Charcot三联征,出现中毒性休克者6例,体温≥39℃… 相似文献
4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胰糖代谢功能的变化李玲,李捷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术中胰头侧胃窦、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以及50%的胰腺组织被切除,势必使包括胰岛素和胰升血糖素在内的多种消化道激素的生成和作用受到影响。因此,胰十二指肠切除...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总结糖尿病患者胆道疾病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方法 对40例合并糖尿病的胆道疾病患者的血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中行急诊手术23例,择期手术17例,治愈38例,死于败血症2例;其中14例糖尿病患者在术前未被确诊,占35%。血糖控制在5.5-8.9mmol/L,尿糖为(-)~( )及尿酮体阴性,是手术的最佳时机。结论 控制血糖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胆道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7.
术中胆道造影和“T”管胆道造影是肝胆外科重要组成部分 ,是胆系手术术中和术后质量评估的重要检测手段。本文收集了近 3年来经术中胆道造影并术后“T”管胆道造影 55例 ,从造影的技术和影像学诊断的角度 ,对它们进行回顾和分析 ,探讨提高术中胆道造影质量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收集自 1 997年 1月至 1 999年 1 2月期间 ,经术中胆道造影并术后“T”管胆道造影的胆系手术病例55人次 ,其中男 2 5例 ,女 30例 ,年龄 32~ 70岁 ,平均年龄 47.5岁。备电容充电移动式 X线机一台 (最大千伏 1 2 5KVp,40 0 MA) ,暗盒的屏片组合系高感光率的 X线… 相似文献
48.
49.
重症胰腺炎的胃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胰腺炎即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情危重,病程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是临床上难治性疾病之一。在治疗重症胰腺炎全过程中,营养支持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营养支持可以达到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组织修复能力、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易位,预防感染发生等治疗目的。重症胰腺炎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在重症胰腺炎治疗的早期,病人需要禁食、胃肠减压。因此,营养支持治疗的途径应选择全胃肠外营养(TPN)。TPN可以提高患者所需要的全部能力与氮量,经中心静脉肠外营养支持不受营养液浓度的限制,输液速度便于控制,能24… 相似文献
50.
息者,女,35岁。因右上腹痛反复发作,劳累、进油腻食物后诱发,外院诊断慢性胆囊炎,要求手术治疗入院。查体:无异常发现。B超:肝脏正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显示不清,胆囊窝部未显示清晰之液性暗区,不除外胆囊萎缩。B超诊断为慢性胆囊炎。口服 静脉胆囊、胆道造影,胆囊未显影,胆总管显影正常。术前诊断,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术中所见:肝总管、胆总管解剖清楚,走行位置正常,直径约0.6~0.8cm,探查未见胆囊。解剖显露肝外胆管向近端至肝门部显露左、右肝管,向远端至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再探查全肝脏面, 均未发现胆囊,关腹术终。术后病人恢复顺利。术后诊断:先天性胆囊缺如。 相似文献